不是朝鮮魚雷!韓國軍官被封殺的調查結論
作者:余文 環球網
白翎島是黃海(韓國稱西海)上,在朝鮮翁津半島外海的的一個島嶼,距離朝鮮海岸線超過10英里,距離韓國本土超過100英里。
韓國在公布天安艦事件的調查結果后,韓國國內的質疑之聲雖然遭到了各個方向的壓制,但還是有權威的反對聲爆發出來,5月26日,天安艦軍民聯合調查團調查委員沈相哲(音)向訪問韓國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發表公開信,在信中沈相哲稱通過顯而易見的證據和符合常理的推斷,天安艦肯定不是魚雷爆炸擊沉,他希望希拉里以朝鮮半島大局為重,發揮美國的影響力力挽狂瀾,澄清事件真相。
沈相哲(音)畢業于韓國海洋大學,曾經為韓國海軍軍官,是一名精通航海與武器操作,有長年的航海經歷與船只監造經驗的海洋與艦船專家,他也是天安艦軍民聯合調查團的一員。但是他卻得出了與韓國官方相反的調查結論,為此他將被海軍以污蔑罪名起訴,他在給希拉里的信中表示,他將在法庭上陳述天安艦沉沒不是魚雷所致的證據,并且希望希拉里能夠采信他的調查結果,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真相,來平息韓國國內對天安艦調查結果的不信任的焦慮情緒。
以下就是他的論點和論據,這些觀點無法在韓國以正當的渠道傳播,沈相哲只能在他的網站上一一列舉:
俯瞰白翎島與大青島。
雖然看上去景色十分美麗、平靜,但水下地形卻非??膳隆?/p>
白翎島與大青島海域的淺水深,礁石和強潮流,天藍色區域為淺水區。
紅色標記為事發第二天,第二艦隊向遇難者家屬解釋事故情況時,天安艦發生斷裂、救援行動展開、斷開后艦首和艦尾的地理位置。
白翎島與大青島周邊海域海況復雜,東西向航行必須非常謹慎,駛過的船只非常容易發生擱淺和觸礁的事故
當地地理條件
在白翎島與大青島北方,為朝鮮境內的大同江入海口,大同江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壓著海流堆積在附近的白翎島與大青島周圍,在水下海床上形成大量的“沙山”,使得當地的航行條件非常惡劣。
圖上紅色三點位置分別為,中間紅點為第一事發現場,距離左邊紅點——艦尾打撈地點6公里,距離右邊紅點——艦首打撈地點1.8公里,艦首打撈位置、與艦尾打撈位置之間相距6.4公里。
3月26日當天到底發生了什么?
天安艦向指揮部的第一次呼叫為“擱淺!”
指揮部向韓國海岸警衛隊的第一次呼叫為“擱淺!”
政府收到的一次報告為“擱淺!”
據MBC電視臺3月29日的新聞報道,海岸警衛隊部長LEE.B.I在收到第一次“擱淺”的報告后立刻命令501號巡邏艇立即出動前往事發地。
混亂 第一次事故發生的精確時間
國防部第一次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21點45分,但隨后的每一天,直到韓國地球科學與礦產資源研究所發布了探測到的事故發出的地震波的具體時間之前,國防部都在修改事發時間。
第一次事故的時間-9:22?
“9:15”
國防部官方發布過的錯誤時間:國防部3月26日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9:45,國防部3月27日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9:30,國防部長金泰榮3月28日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9:25,國防部3月28日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9:30,國防部4月1日宣布的事發時間為晚上9:22。
韓國海岸警衛隊宣稱的事發時間:9:15,遇難者家屬宣稱的事發時間:9:16。
MBC電視臺的報道:事故第一時間報告為9:15同時空軍33防御站監聽到一次爆炸聲。
發現了一份描述過“第一次擱淺”的軍用地圖
3月27日,事故發生第二天,海軍官方和幸存者向遇難者家屬進行事故報告時,曾經出示過一份精確標注擱淺地點的地圖,地圖左上角還標注著事發地點的水深與潮汐時間。
雖然海軍官方宣稱:地圖是海軍的,但上面的標注為遇難者家屬寫上去的?!?/p>
高潮時間03:41/16:13 低潮時間09:57/22:39 平均水深6.4米;第一次擱淺(平均水深6.4米,事發時水深4米)
但是另一個遇難者家庭在KBS電視臺《追蹤60分》節目中證實,海軍官方在進行事故解釋時,使用了這張地圖,并且明確的提到了“第一次擱淺”。(下圖為一名遇難者家屬說我聽到海軍使用這張地圖來解釋“第一次擱淺”。)
而最近,我們又找到了一段錄影,顯示海軍正在使用這張地圖向遇難者家屬介紹事故。
“擱淺”的證據
(1) 艦體底部嚴重的劃痕
(2)舭龍骨處的損傷
(3)右舷的5葉螺旋槳的彎曲變形,螺旋槳葉向前的彎曲印證了天安艦在擱淺在海底沙丘上后,為了擺脫困境曾經“全速倒車”。
(4)沉沒20天后的天安艦與第二次延平海戰中沉沒53天的炮艇“海鯛357號”對比。(注意船底的狀態)
國防部長金泰榮稱天安艦沒有擱淺的理由為,天安艦的聲納整流罩沒有受損。但是全長88米,寬10米的天安艦不能因為90厘米長,30厘米寬的聲納罩完好就說“沒有擱淺”。正如這些照片顯示,很多擱淺,前部船體底部根本就沒有受到損傷。
觸角沉沒的民用船只也可以斷開。
4月25日的調查報告:沒有穿透的痕跡,沒有燒傷損傷,沒有加熱的痕跡,沒有碎片,電纜外皮沒有損傷,油庫與可燃艙室沒有損傷。。。。。
這就是答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爆炸,但他們的結論卻是:魚雷無接觸的水下爆炸
魚雷在天安艦下3米爆炸除了將艦體切斷并沒有發生任何其他破壞,這根本不可能。
如果是魚雷爆炸。。。。
在一次足以把天安艦轟成兩截的巨大的爆炸后,為何在艦體斷裂的現場發現的遇難者尸體保存的如此“整潔”?
為何天安艦底部沒有被魚雷的碎片穿透的任何痕跡?
為何電纜的乙烯材料的外包皮沒有任何損壞?
為何在爆炸現場沒有發現一只死魚?
為何在大爆炸中幸存下來的天安艦艦員沒有一人有耳鼻喉內的損傷?甚至連一個流鼻血的人都沒有?
那么導致天安艦沉沒的第二次事故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觸礁?但是那個地區海底沒有礁石。
爆炸?如前述爆炸已經被排除了。
疲勞斷裂?艦體由底部開始斷裂,也不是。
那么只有其他原因產生的碰撞導致。
天安艦與什么相撞?
民用船只?但是當地的漁船在日落前1小時要求全部返航。
水面或水下軍用船只?
觀點總結:
(1)天安艦發生了兩次事故 而不是一次
(2)第一次事故為擱淺
(3)擱淺并沒有導致天安艦沉沒
(4)第二次事故終結了天安艦
(5)沒有任何曾經發生過大爆炸的跡象和證據
(6)第二次事故應該是撞擊
艦首于4月24日打撈出水,艦尾于4月15日打撈出水。(轉載請注明環球網軍事頻道)
天安艦打撈過程
天安艦打撈過程
大型吊車將天安號艦艏部分打撈出水
天安艦打撈過程
運上大型駁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