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無權(quán)放棄我國的釣魚島主權(quán)
―一評2009年修訂版《辭海》(彩圖本)編者對詞條的刪改(之七)
陳守禮
詞條寫人物、事件或地方的第一句話,通常是寫其身份或為其定性的。
《辭海》1979年版寫【臺灣島】詞條的第一句話:“中國第一大島”;寫【釣魚島】詞條的第一句話:“臺灣附屬島嶼”。這都是為“臺灣島、釣魚島”定性的一句關(guān)鍵詞語。顯然, 1979年版寫的是正確的,既合乎歷史事實,又符合我國政府一貫的立場。
然而,《辭海》1999年版編者卻作了錯誤的刪改,編者雖然在寫臺灣島詞條時第一句話也是寫“【臺灣島】中國第一大島”,(見《辭海》縮印本第586頁)但寫【釣魚島】詞條時卻把這個第一句話“臺灣附屬島嶼”刪除、否定。這是明顯地否定釣魚島是“臺灣附屬島嶼”。這意味著編者放棄釣魚島主權(quán)屬于中國。
這個刪改是“授人以柄”,是有助于日本右翼侵略勢力利用來為他們侵占釣魚島作狡辯的。他們會以這個“刪改”為“依據(jù)”,胡說“中國的《辭海》也不認(rèn)為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
我們現(xiàn)在來對比下列五個版本的辭書各自對“釣魚島”詞條的寫法:
(一)1979年版《辭海》縮印本第1699頁寫的釣魚島詞條全文是:
【釣魚島】臺灣附屬島嶼。在臺灣島東北約180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主要由火山巖組成。明陳侃《使琉球錄》記載,釣魚島在我國海域之內(nèi)。它和日本琉球群島之間隔有2000米以上的深海溝。是我國東海的一個漁場。島上盛產(chǎn)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及珍貴藥材。臺灣、福建等地人民常到這里捕魚、采藥。周圍一帶海底富石油資源。
1979年版編者寫得是對的,只有把給釣魚島定性的“臺灣附屬島嶼”寫到第一句話的位置上,才是合乎事實,才是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辭海》應(yīng)有的立場和態(tài)度的正確寫法。
(二)1999年版《辭海》縮印本第2053頁改寫的釣魚島詞條全文是:
【釣魚島】在中國臺灣省本島東北約180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362米。主要由火山巖組成。明陳侃《使琉球錄》稱釣魚嶼,在中國海域之內(nèi)。是臺灣省附屬島嶼,它和日本琉球群島之間隔有2000米以上的深海溝。是中國東海的一個漁場。島上盛產(chǎn)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及珍貴藥材。臺灣、福建等地人民常到這里捕魚、采藥。周圍一帶海底富石油資源。
顯然,1999年版編者錯了。刪除、否定“釣魚島”詞條的“第一句話:臺灣附屬島嶼”,便意味著違背事實和中國政府一貫的立場,錯誤地放棄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
1999年版編者為什么要作出這個錯誤的刪改呢?筆者查閱了中美合編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和臺灣出版的《辭海》,發(fā)現(xiàn)1999年版編者顯然是奉行美國“旨意”,來否定1979年版中國《辭海》的寫法,從而“照搬”美、臺的寫法:第一句話只寫釣魚島的地理位置,不寫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誰。請看按照美國“旨意”寫的如下這兩個詞條:
(三)中美合編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第2卷第646頁寫的【釣魚島】詞條全文是:
【釣魚島】中國臺灣島東北180公里的島嶼。位于東海大陸架前緣,與附近的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組成釣魚列島,總面積約63平方公里。是東海的重要漁場。島上多林木,有棕櫚、山茶、海芙蓉和珍貴藥材。中國臺灣、福建等省漁民經(jīng)常在此捕魚,采藥。釣魚島附近海底儲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合編 中文版 第2卷第646頁)
這個合編辭書的詞條是按美方意見寫的,否定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
(四)臺灣1980年出版的《辭海》上冊第762頁寫的釣魚島詞條全文是:
【釣魚臺】位于臺灣本島之東北,為東海之列嶼,包括黃尾嶼、中南島、南小島、中北島、北小島及釣魚臺,以釣魚臺最大。在中國大陸礁尖端,與臺灣北部沿海區(qū)域同處一個季風(fēng)走廊黑潮走廊,明洪武初冊封琉球,嘉靖13年,陳侃使琉球,41年郭汝霖使琉球,均經(jīng)此列島。清初琉藉華裔學(xué)者程順則著《指南廣義》謂釣魚臺系我疆土。按釣魚臺列嶼除為一理想的漁場外,海底且有極豐富之石油、礦藏,價值無限。(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1980年)
這個臺灣《辭海》的詞條是按臺灣官方意見、也是按美國“旨意”寫的。也否定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
顯然,1999年版《辭海》竟然按美方的“旨意”、以臺灣為榜樣改寫“釣魚島”詞條,刪除、否定1979年版《辭海》所寫【釣魚島】的第一句話“臺灣附屬島嶼。”以此否定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同時“照搬”中美合編辭書和臺灣《辭海》的寫法,在刪除第一句話“釣魚島是臺灣附屬島嶼”、否定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后,用只寫釣魚島的“地理位置”在“中國臺灣島東北180公里”取而代之。
在臺灣出版的《辭海》所寫詞條中,雖在寫了該島的地理位置后,也寫該島的歷史,引證“明陳侃《使琉球錄》”,也寫到在明朝時期該島“是臺灣省附屬島嶼”,不過那只是表明在歷史上該島主權(quán)曾屬中國明朝政府,不表明釣魚島現(xiàn)在的主權(quán)屬誰;1999年版《辭海》也寫到明代這段歷史,這也不能表明釣魚島現(xiàn)在的主權(quán)屬誰。
1999年版《辭海》“照抄”臺灣的寫法寫它歷史上“是臺灣省附屬島嶼”,這連抄也抄錯了,“省”是行政區(qū)劃的概念,只有臺灣的《辭海》站在“中華民國”立場上才稱“臺灣省”。“臺灣省”和“臺灣”是不同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統(tǒng)一臺灣,尚未在臺灣島建“省”。
1999年版《辭海》為什么要取消釣魚島主權(quán)屬中國的正確寫法?經(jīng)專家考證,原來是屈從美國的“旨意”,因為在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前夕,日美簽訂《歸還沖繩協(xié)定》,把沖繩和釣魚島一起劃入“歸還區(qū)域”,但隨后美國國務(wù)院發(fā)言人表示:此“協(xié)定對釣魚島主權(quán)問題不發(fā)生任何影響”,這就是美國的“旨意”不講該島主權(quán)屬誰,是所謂把主權(quán)“懸置”。這是美國“別有用心”制造中日矛盾由它操控的一步棋。(見《鐵軍》雜志2005年第5期湯祿斌文)于是,臺灣按美國的“旨意”寫,1999年版《辭海》編者也竟然唯美、臺是從,錯誤地刪掉1979年版《辭海》明確寫了的釣魚島主權(quán)屬于中國。
可是,在近兩年來中國政府一再重申“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的情況下,2009年修訂版《辭海》竟然仍堅持1999年版的這個放棄我國釣魚島主權(quán)的大錯誤不糾正,請看它怎么寫釣魚島詞條:
(五)2009年修訂版《辭海》彩圖本重寫的釣魚島詞條全文是:
【釣魚島】在中國臺灣省本島東北約180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362米。主要由火山巖組成。明陳侃《使琉球錄》稱釣魚嶼,(此處補寫了“明代以來,向?qū)僦袊7拦軈^(qū)。明、清兩代,凡自閩境出使至沖繩島琉球王國的那霸港,均經(jīng)該島。”)在中國海域之內(nèi)。是臺灣省附屬島嶼。它和日本琉球群島之間隔有2000米以上的深海溝。是中國東海的一個漁場。島上盛產(chǎn)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及珍貴藥材。臺灣、福建等地人民常到這里捕魚、采藥。周圍一帶海底富石油資源。(第0469頁)
必須指出:2009年修訂版編者是堅持1999年版的錯誤,仍然按美國的“旨意”,按中美合編的辭書、按臺灣《辭海》的口徑寫詞條,喪失中國人的立場和放棄中國主權(quán)的寫法。為什么只寫“明、清兩代,……是臺灣省附屬島嶼”,而不寫現(xiàn)在主權(quán)仍屬中國?
筆者認(rèn)為1999年版和2009年修訂版編者是犯了在《辭海》中放棄我國釣魚島主權(quán)的大錯誤,不過,《辭海》是無權(quán)放棄我國釣魚島主權(quán)的。編者應(yīng)該認(rèn)錯、糾錯。釣魚島的主權(quán)屬中國是誰也否定不了的。
關(guān)于釣魚島主權(quán)屬于中國,我國政府不久之前又一再重申“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quán)。日方任何加強對該島實際控制的舉動都是對中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侵犯,是非法和無效的,應(yīng)立即停止。”(見《人民日報》2008年6月18日)
請問2009年修訂版《辭海》彩圖本編者:你們對歷史和事實、對中國政府的立場和聲明是什么態(tài)度?中國政府已多次重申:“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你們卻始終置若罔聞,仍在《辭海》中堅持放棄“釣魚島”主權(quán)。這是什么問題?你們必須向讀者和全國人民作出明確回答!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hù)。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