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世界各國面對中國新興富豪不同心態
記者/譚麗
日本人用艷羨的目光,百般討好中國富人;一些歐洲國家則有些不屑
10月13日,美林全球財富管理與凱捷顧問公司發布了2009年《亞太區財富報告》。報告稱,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和印度將引領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富翁的增長。
《胡潤中國富豪榜》也在同一天出爐,中國已知的身價在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已僅次于美國。就此,美國《時代周刊》預言,2013年,中國富豪總資產將超過美國富豪總資產。
近年來,中國富豪以迅猛態勢搶占世界財富排行榜,面對中國這些新興富人階層,不同國家的心態不一樣,有的震驚、有的疑惑、有的欽佩。
歐洲奢侈品店驚喜萬分
賈寶根的家鄉是山西省一個盛產煤礦的小縣城。近10年的煤礦主身份,讓不到50歲的他開始感覺身上的錢總也花不完。如今,他在北京CBD商圈擁有5套住房,平均每套面積都在180平方米以上。今年夏天,他帶著老婆報了個旅游團,開始了新、馬、泰之旅。
10天的行程里,賈寶根始終西裝革履,其中兩套是他在新加坡花4萬美元新買的。帶隊的肖小姐已經習慣了賈寶根的購物習慣:每當進入一個新購物點,他總會問:“哪個牌子最有名?”隨后便請肖小姐陪同前往。在信用卡消費簽名時,肖小姐總要親自代勞,簽上賈寶根的名字。因為,據肖小姐說,賈寶根及其夫人都不會寫那三個字。
在回北京的飛機上,賈夫人對賈寶根埋怨道:“我說不買那么多東西,還得讓老楊他們開兩輛車來接。”“老楊他們 ”指的是賈寶根家的司機們。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來自中國的富豪們正蜂擁而至倫敦西區的奢侈品商店,其消費能力讓英國店員們又驚又喜,他們慨嘆著:“中國人在這里的消費能力,讓俄羅斯人和阿拉伯人顯得黯然失色。”
“我們在尋找高質量的品牌產品。”來自北京某銀行28歲的工作人員王小姐說:“我不像其他人那么瘋狂,買十幾個路易·威登的包,但是我相信這里的價格比北京的便宜多了。”當地旅行社的地陪說:“多數中國消費者把旅游預算的70 %花在購物上。”
負責為游客安排退稅的“全球退稅”公司報告說,與1年前相比,2009年的頭7個月,倫敦著名的邦德購物街對中國消費者的銷售額上漲了164%。2006年,一份針對589位個人資產在千萬元以上,其中177位擁有資產超過1 億元的中國富豪的調查顯示,在消費品方面,許多來自歐洲的奢侈品品牌最受他們的喜愛。
購豪宅躋身上流社會
與購買奢侈品相比,買豪宅才算中國富豪眼中“真正的消費”。據《今日美國》報道,今年2月底,40多位來自中國各地的富豪們來到美國的波士頓、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之前他們聽說,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的房價跌了。
據策劃這次看房團的組織者說,原本看房團將在1月出發,但因為報名的人數是預期的10倍,才推到了2月。這次去看房的人平均花費30萬至50萬美元,他們買的房大多都在華裔社區或大學周邊,目的是為了將來子女能到美國工作或定居。
除了美國,中國富豪在海外置地的觸角延伸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和英國的倫敦等地。在倫敦中心的海德公園附近,有一座號稱全球最貴豪宅——“海德公園一號”。它計劃在今明兩年正式發售,每平方米售價將高達66萬元人民幣,最便宜的 93平方米單位也要約6100萬元人民幣,而最大的一套1858平方米“樓王”單價高達12.26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有多名阿拉伯王子、俄羅斯金融寡頭成為它的買主。當然,在業主名單中還有中國富豪的名字。
為此,臺灣《工商時報》曾發表題為《拉抬身價富人搶進全球豪宅》的評論文章說,中國大陸富豪在擁有錢后,也要擁有頭銜,更要打入深具文化素養的歐洲上流社會,才認為稱得上是真正的富豪。
各國眼光不盡相同
面對中國富豪的崛起,世界的眼光也有所不同。鄰國日本的目光是艷羨的。隨著今年7月日本正式開放中國游客赴日個人游,日本似乎把來旅游的中國人統統當作“富豪”了,媒體的標題直截了當地寫成了“日本熱烈歡迎中國富裕階層”。此外近年來,日本食品、日用品在打入中國市場時,都無一例外地補充說明是為了“中國富裕階層”。比如,日本有名的生產紙尿片公司,在中國推出大人用的紙尿片時,打出的口號是“為中國富裕階層提供服務”;日本的商業網站紛紛推出中文導購網頁,上面寫著“為中國富人提供購物指南”;賣到中國的大米、水果等,也總不忘添上一句“滿足富人的需求”。這些說明,已經看到中國富裕階層是推動日本經濟“起爆劑”的日本人,為了自身經濟發展,開始百般討好中國富人。
與之相比,一些歐洲國家的眼光中就多了些許不屑。倫敦百貨商場的老板雖然對中國富豪瘋買奢侈品暗自叫好,但對外評價時卻說:“除了高檔品牌外,中國人凈買一些單調的商品,對那些提高生活品質的產品卻無動于衷。”
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目前中國的大多數超級富豪,都是在近十幾年中暴富的,他們的個人財富都隱藏在一種“ 原罪”狀態之下。所謂原罪就是他們是通過占有國家資產、通過不正規手段集資和私人關系謀求的財富。
鏈接
海外商家投其所好
中國富豪撒錢的態勢,讓海外商家打起了算盤。今年4月,兩架價值3000多萬美元的龐巴迪私人公務機從上海起飛,將多位頂級富豪分別送回北京和深圳。他們來自IT、房地產以及工業制造行業,是剛剛觀看了龐巴迪公司贊助的200 9賽季F1中國大獎賽。截至今年4月,類似的巡展活動龐巴迪已舉行了3次。
龐巴迪公務飛機董事總經理廖學峰說,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龐巴迪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力度明顯加大,他們看好中國市場。去年僅在中國內地,龐巴迪共賣出了3架私人公務機,最便宜的1300萬美元,最貴的6000萬美元。這些客戶中,有兩家都是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老板。
總部位于倫敦的英國顧資銀行,被稱為歐洲最好的私人銀行,它原先只為英國女王一個人服務,現在管理著世界各地 9.8萬名富豪總計達450億美元的總資產。如今,顧資銀行所屬的蘇格蘭皇家銀行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了私人銀行,在北京已經運行了兩年。據說它的進入門檻為50萬英鎊。
今年9月,日本的兩家富豪俱樂部紛紛與中國有關方面接洽。一家名叫“YUCASEEClub”,是現時日本擁有富豪會員人數最多的俱樂部。目前,該俱樂部已經開始籌劃建立中文網站,打算通過互聯網為中國富豪服務。同時,東京另一家富豪俱樂部ClubConcierge也開始著手為中國富豪服務。他們承諾能幫去日本旅游的中國富豪提供頂尖服務,如“直升機游富士山”、特別的日本文化活動,以及為中國會員預訂他們自身很難或根本訂不到的頂尖旅店、餐廳等。
評論
富而不貴謂大賤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有句名言:“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時間。”這里指的“貴族”,絕非只在金錢上有優越感之人。著名軍事家托·富勒曾說過:“富人的缺陷里填的都是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者郭岳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目前的中國富豪,普遍存在“只在錢上有優越感”的現狀,比如出現過兩個富翁比誰燒錢多的惡俗事件。當中國國門打開后,中國新富階層面對世界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郭岳認為,“修身”將成為他們面對財富的最好心態。所謂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提高了,眼界自然高。
中國人成為富豪的時間并不長,但速度很快。著名經濟學家夏業良曾說,中國目前進入了一個重新積累財富的新階段,對財富的渴望并非壞事,只要合法經營,惠澤社會和百姓,就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中國也需要有類似于洛克菲勒家族的特大民營企業和影響社會經濟和福利事業的大企業家。俗話說,富而不貴謂大賤,說白了,中國富豪到貴族的距離,就是他們到兌現道德責任的距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