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變九頭鳥——破解2010年朝核問題迷局
原載:《環球財經》2010年第三期
朝鮮核問題久拖不決,暴露出的正是東北亞地區缺失新型安全機制,有關國家應促成建立這一安全機制,增加地區開放性,剔除排他性,創造一個和平、穩定和多贏的格局,這才是解決朝鮮核問題的要害
解放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謀略學博士
■ 周峰
話說目前亞洲東北部有6個人,分別乘坐兩列火車。其中一列車叫朝鮮號,另一列叫美國號。坐車的分別是中國、俄羅斯、韓國與日本。朝鮮號希望美國登上他的列車,或者調轉車頭與朝鮮號同向而行。美國的意圖恰好相反,希望朝鮮與其同向而行。其他4個人則有的上朝鮮號,有的上美國號,有時會旁觀兩列車南轅北轍狂奔而嘆息,有時又會招手說“來六方會談吧”⋯⋯這復雜的情節,有如一只九頭鳥,在頭緒波動中亂人耳目。
相向而行的“朝鮮號”與“美國號”
2010年1月11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提議在年內盡快舉行將《朝鮮停戰協定》轉變為和平協定的會談,會談既可按六方會談通過的《共同聲明》所表明的那樣“另行舉行”,也可像朝美會談那樣“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舉行”。聲明說,為了把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再次納入軌道,必須首先在核問題的核心當事者朝美間建立信任。為了建立這種信任,“必須首先簽訂和平協定以終止停戰狀態”。但針對這一提議,美國明確拒絕,其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援引2005年9月19日六方會談通過的《共同聲明》說,在相關各方實現關系正?;?,必須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如此看來,“朝鮮號”與“美國號”想要得到的東西是共同的,但雙方對摘取這些果實的路徑則持不同看法,在順序上完全相反。朝鮮要先有美朝信任、和平協議,才有棄核。美國要朝鮮先棄核,才談得上雙邊信任與和平協議。
其實僅僅為了擁有核武器,朝鮮大可不必如此費力去爭取美朝談判,單干就行了。由此判斷,朝鮮改善同美國關系的訴求比擁有核武器更為強烈。只要朝鮮真想與美國談“和”,朝鮮半島無“核”化就還有希望。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應該表現大度一點,否則只有激化矛盾。
事實上,被稱為朝鮮政府非官方發言人的金明哲就曾透露,朝鮮擁有A計劃與B計劃,A計劃是考慮探索一條捷徑,通過與美國和解來加強獨立、和平與繁榮。該計劃要求通過談判終止朝鮮核武器計劃,使整個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化,以換取美國與朝鮮的和平共處的戰略決定。B計劃則設想朝鮮作為成熟的核武器國家單獨行動,實行先軍政策,然后發展成為強大繁榮的國家,將與難對付的美國政府的和解放在了次要地位。B計劃的前提是可以把戰爭打到美國,要求朝鮮在2012年前加入核、太空和經濟強國這三個精英俱樂部。
這一A、B計劃說或許表明,逼朝鮮太緊,對美國來說未必是好事。因為那樣朝鮮有更多的理由選擇B。
六方會談還是蒙古渠道
事實上美國方面也不是沒有做過努力。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博斯沃思2009年12月訪問平壤時,曾轉交了奧巴馬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一封親筆信,但卻“沒有帶回任何回信。(博斯沃思語)”正因如此,目前美國有一種觀點認為,國際社會要做好朝鮮永遠不會放棄核武器的準備,以及由此加劇的核擴散威脅。因此,美中日韓俄應致力于朝核談判,同時做好應對朝鮮政權交接出現動蕩的準備。而在做這些努力時,中國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但也是復雜的。
但通過對比中國對朝鮮迄今進行的兩次核試驗的態度,美國國內另一些研究者卻提出,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在減弱。他們指出,中國無法阻止朝鮮核試驗這一事實說明,盡管中國在朝鮮的外交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實際上對朝鮮的影響可能小于美國和歐盟的預估。有人甚至指出,中朝關系可能有所變化。美國《華盛頓郵報》去年5月就稱,中國正逐漸失去對朝鮮的耐心,增加了中朝邊界的駐軍人數,增大了朝鮮人獲得中國簽證的難度。
根據對所謂“中朝疏遠”的判斷,目前有美國智庫提出,美國可以通過另一個和朝鮮有良好外交關系的國家與朝鮮接觸,這個國家就是蒙古。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蒙古是全世界與朝核六方會談各方都保持恰當關系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蒙古過去曾幫助促成朝鮮和日本之間的雙邊會談。而且蒙古外交部已向美國表示,愿以各種形式幫助重啟六方會談。據說2009年蒙古外長曾向美國建議,“朝鮮是一個高度武裝的國家,來硬的不行,如果采取一項軟著陸政策,以積極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則大得多?!泵晒乓^續奉行與朝鮮接觸的政策,促使朝鮮與其他國家關系“正?;?。
但從近期博斯沃思等美國處理朝鮮政策要員的表態來看,六方會談仍是美國最佳的選擇,美國主要還是打“中國牌”。
選擇中繼還是終極
俄羅斯科學院朝鮮問題專家熱賓指出,無論美國要打什么牌,采取什么手段解決朝核問題,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個目標絕不是朝鮮半島無核化,而是建立能成為美國國際事務伙伴的統一朝鮮。如果把這一目標同北約從歐洲方向選擇東擴聯系起來,那么可以說如果朝鮮半島局勢惡化,很可能會出現一個亞洲北約,成員將包括美國、日本、統一的朝鮮。
不過即便這句話說中了美國的心思,卻未必會說中過程和結果,因為朝鮮并非他人所想的那么好對付。朝鮮核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出現以來,經過以六方會談為主的國際社會1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顯膠著。很多輿論早就在議論朝鮮即將崩潰,但沒想到的是,國際社會某些遏制朝鮮的力量先后遭遇失敗。有的大國面對朝鮮核試驗和導彈試射,既耍不出大國威風,也拿不出大國的辦法,甚至六神無主,這真是當代世界外交史上罕有的案例。同時,許多人反而認為在全世界眾多國家都學美國的時候,朝鮮人卻保持了自身特色。朝鮮雖窮,但朝鮮大街上的女人們的著裝很民族很大方,朝鮮人人有房住,不象某些地方為了住房要花盡百姓一輩子的積蓄。
此外,去年11月30日朝鮮突然實行貨幣改革,規定朝鮮每戶可以兌換10萬舊貨幣(1000元新幣)。當時日韓媒體稱,由于朝鮮貨幣改革對超過一定數額的現金不予兌換,很多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并引發了經濟混亂和民眾反對。如過去豬肉1公斤為5500到6000元舊幣,現在是100元新幣,相當于舊幣1萬元,漲了將近1倍。但改革的另一后果是,此次更換貨幣后大多數朝鮮人工資漲了100倍,完全可以承受物價上漲。大多數人受益,使此次朝鮮更換貨幣能夠平靜地進行而沒有出現大亂子。何況,朝鮮還以“金大將撫恤金”的名義向每個朝鮮居民發放500新朝元,相當于朝鮮4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從辯證法的角度講,韓國媒體的推測等于反過來證明,朝鮮政權沒有謠言所說之憂。何況在美韓輿論眼中,朝鮮還擁有核武器或可能擁有核武器呢。有誰要想動朝鮮,沒那么容易。
客觀地講,冷戰結束已多年,而某些國家在東北亞卻保持甚至在加強冷戰時期的同盟關系,這早已落后于東亞地區的安全現狀。朝鮮將此作為核武裝自己的理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朝鮮發展核武器的首要目的,就是針對東北亞軍事同盟的長期鉗制。自然,在擁有核武器之后,朝鮮的談判地位和談判籌碼也將加重。從這一角度看,朝鮮核問題久拖不決,暴露出的正是東北亞地區缺失新型安全機制。這種機制的缺乏,導致朝核問題的列車總是路過中繼站而到不了終點站。
所以有關國家應促成建立這一安全機制,增加地區開放性,剔除排他性,創造一個和平、穩定和多贏的格局。這對于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的2010年來說,也許是最好的紀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