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按:一年半以前發表的這篇文章好象是為今天寫的。內戰當然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災難,但是它也標志著美國伊拉克政策的徹底失敗,并且將美國拖得疲憊不堪。
2006.7.19
伊拉克一步步走向內戰
(原載《參考消息》2004年12月21日)哥倫比亞《一周》周刊12月19日一期文章
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美國軍隊撤離伊拉克,該國就會像上世紀70年代末的黎巴嫩一樣,陷入內戰。但是,這種看法忽略了近幾周來人們提出的一個問題:內戰沒有開始嗎?
伊拉克還沒有變成黎巴嫩,但處于種族和派別沖突開始階段的跡象正在增加。為了證實對國家的統治,伊拉克武裝集團殺害同胞的數量在逐步增多。這種斗爭被歸納為種族和宗教分裂:挑起騷亂的遜尼派阿拉伯人聯合起來,反對什葉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
一些分析家說,美國限制遜尼派權力的政策使戰線更加分明。美國人已把伊拉克的大部分權力交給了什葉派,導致了遜尼派的擔憂。遜尼派一些最有名的領導人已表示反對參加議會選舉,而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則主張進行選舉。伊拉克選舉官員和美國總統布什都堅持選舉將在預定日期舉行,盡管遜尼派領導人呼吁推遲舉行。因此,隨著(2005年)1月30日選舉日的臨近,爆發內戰的可能性在增加。
美國人依靠招募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壓制遜尼派反叛情緒的做法加劇了遜尼派的仇恨。游擊隊打擊政府官員,指責他們同敵人合作,導致了宗教界仇視情緒的增加。
近幾周來,至少組建了一支新的什葉派民兵隊伍。他們的目標不是反對美國人,而是報復遜尼派。美國人希望選舉和選舉產生的政府的成立能給伊拉克帶來和平。他們沒有想到內戰已不可避免,理由是伊拉克社會一直是各派共存的社會。
但是,伊拉克人襲擊伊拉克人的事件令人毛骨悚然:10月,身著警服的反叛分子劫持了運送49名受訓剛剛結束的伊拉克軍人的大轎車,并將他們全部殺害。他們之中大部分人是什葉派。
作為對此事件的反應,什葉派巴士拉市領導人對青年說,復仇的時刻到了。他們把數百名什葉派組織成憤怒旅,目的是暗殺遜尼派極端分子。
還不知憤怒旅是否實現了預定目標,但它的成立本身就表明伊拉克的暴力已到達何種程度。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斯•費倫指出,憤怒旅的建立是“我們正在看到的即將爆發的內戰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還說,殖民統治的歷史表明,國內沖突可能導致的趨勢是,占領軍支持當地派別,并將其作為替代自己作戰的將士。
在治安部隊內,庫爾德人和什葉派已表明他們是鎮壓遜尼派反叛分子最有戰斗力的戰士。美國軍人和臨時政府則在利用為庫爾德人和什葉派進行戰斗的民兵的活動。
選舉本身可能成為國內沖突最大導火索,因為有關是否參加選舉的爭論將導致武裝對抗。在這種背景下,五角大樓宣布,將把在伊拉克的駐軍從目前的13.8萬人增加到15萬人,以協助預防遜尼派反叛分子對候選人和投票者發動的暴力活動。毫無疑問,對投票最感興趣的是什葉派和庫爾德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