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運動
作者:孫凌齊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蘇東劇變后,白俄羅斯社會主義力量(主要指共產黨)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和復雜的過程,目前在法律上存在著兩個共產黨——支持總統所有措施的白俄羅斯共產黨和積極參與反對派活動的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這是白俄羅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獨特現象。
一、白俄羅斯社會主義力量的構成與發展狀況
白俄羅斯共產黨組織的這種分裂局面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1991年蘇聯“8·19”事件之后,白俄羅斯蘇維埃宣布禁止白俄羅斯共產黨活動,將其財產收歸國有。但共產黨在白俄羅斯政治舞臺上并沒有離開很長時間,僅三個月后,原來的白俄羅斯共產黨員就在蘇聯境內率先恢復了共產黨組織。12月7日在首都明斯克召開了成立新黨——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大會。
迫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社會的壓力,白俄羅斯議會于1993年2月3日取消了中止白俄羅斯共產黨活動的決定。1993年4月25日,白俄羅斯共產黨舉行第三十二次(非常)代表大會,決定加入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
由于新一屆最高蘇維埃很快同總統出現對立,而且矛盾日益激化,1996年夏季,盧卡申科總統宣布對憲法修正案(限制議會權力、將國家權力集中在總統手中)進行全民公決。根據同年11月24日的公決結果,禁止了白俄羅斯議會的活動,同時組建新的兩院制議會,將盧卡申科總統的任期延至2001年。接著盧卡申科總統改組政府,整合議會,建立起總統的垂直領導體系(在2004年10月的全民公決中,79%的選民贊成取消憲法關于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支持盧卡申科參加2006年的總統選舉,結果盧以82.6%的得票率再次當選,連任至今)。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堅決反對總統的這種行為。為此,共產黨組織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支持總統的黨員退出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于1996年11月宣布恢復白俄羅斯共產黨。從此,在白俄羅斯政治舞臺上出現了兩個共產黨組織并存的局面。白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分裂,共產黨的力量遭到削弱,左翼組織的政治影響力下降。
1、白俄羅斯共產黨
根據白俄羅斯共產黨黨章的規定,白俄羅斯共產黨是“在堅信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前景基礎上聯合起來的白俄羅斯共和國公民依照自愿的原則而建立的政黨”,是“建立在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無產階級政黨”。該黨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代表勞動者的利益,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剝削和壓迫。該黨支持總統的內外政策,稱總統是左派的天然盟友。
白俄羅斯共產黨是前蘇聯共產黨組成部分的白俄羅斯共產黨的合法繼承人,原有黨員60萬人。該黨于1918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8·19”事件后被禁止活動。當時,白俄羅斯共產黨近80%的黨員脫黨,黨的機構癱瘓。在此期間,白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兩次上書白俄羅斯議會,要求解除中止白俄羅斯共產黨活動的禁令,但均未得到當局的批準。在這種情況下,白俄羅斯共產黨的一些骨干分子決定組建新黨——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
1993年2月,白俄羅斯執政當局解除了中止白俄羅斯共產黨活動的禁令后,白俄羅斯共產黨正式恢復活動。為了防止共產主義運動的分裂,保證白俄羅斯共產主義運動的統一,在隨后舉行的中央全會和4月15日舉行的第三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白俄羅斯共產黨決定同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合并,統一采用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名稱,將自己作為蘇聯共產黨組成部分的全部政治、法律和財產繼承權移交給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但是1996年夏季的憲法危機在白俄羅斯共產黨組織內部引起分裂,以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創始人、政治上支持總統的中央委員會書記維克多·奇金為首的一部分領導人退出該黨,宣布恢復白俄羅斯共產黨。1996年11月召開了恢復白俄羅斯共產黨的第三十三次代表大會,維克多·奇金本人擔任重建后的白俄羅斯共產黨第一書記。重新恢復的白俄羅斯共產黨取消了第三十二次代表大會作出的加入共產黨人黨的決定,收回了交給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有關白俄羅斯共產黨的所有繼承權。
1997年10月,白俄羅斯共產黨召開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綱和黨章。該黨主張通過合法途徑恢復蘇聯和社會主義制度,在原蘇聯各國人民自愿的基礎上重建統一國家,主張在白俄羅斯建立公正的無階級社會。2003年12月,白俄羅斯共產黨召開第三十九次代表大會,又對黨綱進行了修改。
目前,白俄羅斯共產黨是白俄羅斯國內的主要政黨之一,在很多城市和地區都恢復了蘇聯時期的黨組織,現有黨員6000名。該黨在2004年組成的第三屆議會下院(代表院)中擁有12個席位,有的黨員還擔任議會、總統辦公廳和政府的部分領導職務。
白俄羅斯共產黨的旗幟是紅色的,其象征是工人和農民聯盟的標志——鐮刀和錘子,在它們的上面是一顆五角星。黨歌是國際歌。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大會閉幕后由中央委員會代行大會的職能。白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現任第一書記是T.r.戈盧別娃。
白俄羅斯共產黨與俄羅斯共產黨關系密切,是共產黨聯盟——蘇聯共產黨(該黨在俄羅斯未獲得合法登記,主席是舍寧,主要成員黨都是原蘇聯地區的共產黨組織)的成員。2007年11月,在總統盧卡申科的支持下,白俄羅斯共產黨與俄羅斯共產黨共同主辦了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第九次代表大會,共有60多個國家的70多個政黨參加會議。
白俄羅斯共產黨第一書記T.r.戈盧別娃自1991年起擔任白俄羅斯建筑材料工業部副部長,1994年起擔任建設部副部長,2000、2004年當選為第二、三屆國民會議代表院婦女政策、建筑、貿易、私有化委員會副主席。
2、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是根據自愿原則將信仰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前景的白俄羅斯公民聯合在一起的政黨,1991年12月7日在首都明斯克成立。發起成立這個新共產黨的是320名原白俄羅斯共產黨,一些中下層領導人。代表大會幾乎是秘密召開的,發起人擔心遭到當局的破壞,直到最后一刻還對開會的地點保密。大會通過了新政黨的綱領性聲明,選舉了政治執行委員會,并且呼吁共和國議會取消關于中止白俄羅斯共產黨活動的決定。1992年5月26日,白俄羅斯最高法院決定對該黨給予正式注冊登記。
1993年5月29—30日,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舉行第二次(聯合)代表大會,會議決定,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和恢復活動后的白俄羅斯共產黨統一成為一個政黨,名稱仍為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這時的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作為白俄羅斯唯一的共產黨組織,實力大增,是白俄羅斯國內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黨和最有影響的政治力量。隨后幾年是白俄羅斯共產黨進一步鞏固黨的組織結構、在社會中提高黨的威信的時期。1994年12月17日出版了黨報《同志報》第1期。在1994年12月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上,謝爾蓋·卡利亞金被選為第一書記,他同時還擔任明斯克市蘇維埃區議會主席。黨內有影響的人物還有中央書記維克多·奇金、瓦西里·諾維科(曾是總統候選人)、阿納托利·拉什克維奇(商人、白俄羅斯新聞預測所所長)。大會提出的口號是:社會主義一蘇維埃一聯盟。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基層組織遍布全國各個地區,在區一級擁有牢固陣地。1994年11月前,全國25個城市和地區的蘇維埃的領導人都是共產黨員。1995年時,共有黨員2.6萬人。1994年10月6日通過《地方自治法》修正案后(根據這個法案,任命地方行政長官時必須同總統協商),共產黨人依然在上述城市和地區保留了職位。而且,當時總統任命的3個城市的市長也是共產黨員。在1995年議會選舉中,該黨有42人進入議會,占21.1%的議席。
在1995年5月舉行的白俄羅斯共和國第十三屆最高蘇維埃選舉中,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贏得了將近22%的選民的支持,在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中,共產黨人組成了由45名代表組成的最大黨團。在第十三屆最高蘇維埃存在的十個月里,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黨團積極倡議,取消了議員的優惠待遇和特權,制定并一讀通過了關于首先保證工資支付的法令,恢復了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盧卡申科早些時候取消了的殘廢軍人、殘疾人、切爾諾貝利災難受害者等其他有關人員的優惠待遇。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黨團還提出了建立白俄羅斯同俄羅斯國家聯盟的倡議。
1996年11月共和國全民公決后,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堅決反對總統解散最高蘇維埃,要求取消總統設置,恢復蘇維埃制度,認為議會制符合白俄羅斯歷史發展的特點,是可以接受的形式。早在1996年7月,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就分析了總統盧卡申科幾年來的行為,決定不再支持他的社會經濟政策和對內政策并參加了反總統聯盟,成為現政權的反對派。
白俄羅斯共產黨分裂出去后,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采取一些具體措施團結白俄羅斯共和國的民主力量。比如,1999—2000年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參加了反對派同執行機關的談判以及當局和公民社會進行的廣泛的社會政治對話;在2004年議會選舉和全民公決前夕,參加廣泛的“五+”公民倡議運動,參與制定“五步通向美好生活”的共同行動綱領;在2006年總統選舉前夕,參加共和國民主聯合力量確定統一候選人的工作并在該候選人陣營中積極開展活動;同白俄羅斯婦女黨和白俄羅斯社會民主黨一起提出建立“左翼政黨聯盟”的倡議,并于2006年12月17日在烏克蘭城市切爾尼戈夫舉行該聯盟成立大會。但是,白俄羅斯共和國司法部拒絕為左翼政黨聯盟注冊。2007年7月13日在明斯克又舉行了第二次成立大會并重新提交了注冊文件,但仍然沒有獲得注冊登記。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是左翼組織的核心。它與“民主運動”、“社會進步與正義”、“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等組織關系甚密,這些組織的領導人都加入了共產黨人黨的領導層。但該黨與工會的關系比較微妙。工會領導對共產黨比較謹慎,但共產黨人黨則積極參與工會組織的群眾抗議活動。
2003年5月23—24日,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制定了黨在現階段的戰術路線,提出了“通過民主政治從專政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口號,通過了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新綱領。
2007年5月19—20日,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強調,絕不改變黨解決一般民主主義任務的政治方針。會議認為,實現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最低綱領的工作、為社會主義而斗爭的現實合作是共產黨人在現階段最重要的活動。為此,黨將積極參加建立廣泛的人民運動,爭取在國內進行改革,實行誠實的選舉,使當局保證對人民負責,實現言論和出版自由、舉行大規模政治活動和公民結社的自由。在理論工作中,黨不斷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現階段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面臨的重要問題: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特點;全球化進程和國家主權問題;從獨裁向民主過渡時期的國家政治體制的最佳模式;在現代世界中白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自決權;民族文化的復興和國際主義原則。
黨的十二大選舉出由51人組成的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中央委員會和由7人組成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會上選舉謝爾蓋·卡利亞金繼續擔任中央第一書記,選舉伊萬·阿金奇茨、亞力山大·葉利謝耶夫、阿納托利·拉什科維奇、葉列納·斯克利甘、瓦列里·烏赫納廖夫為中央書記。
同20世紀90年代相比,目前該黨黨員人數減少,力量明顯削弱,現有黨員約1萬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已經退休的黨員。
二、白俄羅斯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主張
白俄羅斯共產黨和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都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左翼政黨,其理論主張大同小異,分歧主要表現在對現政權的態度上。
1、白俄羅斯共產黨的理論主張
白俄羅斯共產黨黨綱指出,只有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能夠將現代社會從危機中解救出來,使人類文明社會擺脫戰爭、國際沖突、貧窮和精神空虛并消除恐怖主義的社會一政治基礎以及資本權力所引起的其他社會惡習。只有共產黨人能夠成為工人階級、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的民意代言人,而共產主義學說是建立公正的和人道的世界秩序——在這種秩序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偉大科學。
白俄羅斯共產黨的主要目標是:
——人民政權是通過各級人民代表蘇維埃實現的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合法政權和自我管理的其他形式;
——平等是自由的必要條件,是以消滅人剝削人和所有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為基礎,以在公有制發揮決定作用的情況下實現各種所有制形式、遵守憲法至高無上的原則、所有人在憲法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公民對社會負責任和社會對每個公民負責任的原則為基礎的;
——社會公正是為人民提供有保障的勞動的權利和獲得勞動最終成果合理報酬的權利,使所有公民獲得免費教育和醫療保障、設備完善的住宅、休息和社會保障的權力;
——社會主義是用國家憲法鞏固下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所有制)為基礎、有計劃地發展全體人民的福利事業和根據“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使每個社會成員得到全面發展的社會一經濟體制,是符合生產力發展現代水平、符合生態安全、個人和社會安全、符合社會面臨的任務性質的社會制度形態。
為使白俄羅斯社會回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白俄羅斯共產黨認為必須:
——領導建立勞動人民政權的斗爭,不能使國家資本化,不能讓資產階級掌握政權,要讓勞動人民和所有白俄羅斯人民都認識到,復辟資本主義的方針是違反歷史規律和極為有害的;
——發展白俄羅斯國家,鞏固和發展白俄羅斯一俄羅斯國家聯盟,在自愿基礎上分階段重建復興的蘇維埃各民族聯盟,通過在全世界恢復傳統利益和立場,加強各民族的政治獨立性和經濟獨立地位;
——促進國家經濟的提高和發展,保障社會需求,即保證社會上誠實的工作人員能夠享受高水平的福利,保留和發展白俄羅斯人民在蘇聯政權時期所獲得的社會成果(包括勞動的權利,免費教育和醫療保障,保護母親和兒童,享受住房,老年人、老戰士和殘疾人享有社會保障);
——積極鞏固國家在工業、農業、金融信貸領域的作用,在憲法保障條件下,實現勞動人民參與管理社會、企業、組織和機構,保證在生產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分配和交換領域實行人民監督;
——不允許掠奪國家和社會財產,也不允許個別商人或商人集團為了個人發財的目的占有國家和社會財產,應將違背憲法、國家利益或勞動人民權利而占有的全民財物退還回來,毫不動搖地執行關于不允許土地和自然資源私有化、不允許買賣土地的全民公決的結果;
——保證按照法律途徑解決對立和分歧,向白俄羅斯公民講清楚給社會帶來民族災難的資產階級政黨和運動的反人民實質;
——不允許把大眾傳媒工具、電影、文學和藝術變成反社會的、分裂的力量;
——保留和發展白俄羅斯的科學潛力,擴大培養科學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為科學提供必要的財政和物質保障;
——為保證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獨立和完整創造條件,鞏固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防能力,消滅侵略聯盟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全面開展同各種形式犯罪現象的堅決斗爭,保證公民個人和社會的安全,遵守憲法的權利和自由。
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進程中的影響力,白俄羅斯共產黨認為必須:
——在對白俄羅斯人民來說所有重要的國家管理機構和社會活動領域中增加自己的代表名額;
——參加共和國和地方各級政權代表機構的選舉和地方自治機構的選舉;
——將各種活動形式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利用黨在代表機構中的黨團的影響,捍衛雇傭勞動者的利益;
——在勞動集體和工會、工人、農民和愛國主義運動以及創作、婦女、青年、老戰士、慈善和其他組織中完善政治工作形式;
——在經濟和意識形態領域同工會組織相互配合,使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形成階級自覺性,動員勞動人民參加到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合法利益的斗爭中來;
——采取政治行動支持勞動集體、雇傭勞動者和失業者的合理要求;
——科學地捍衛和從道義上支持本國歷史和文化、個人和公民以及愛國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的尊嚴。
白俄羅斯共產黨在組織建設方面的最重要任務是:
——在組織上鞏固黨,首先是鞏固黨的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根據現行法律,在白俄羅斯所有行政區劃單位內建立黨的基層組織;
——在思想和道德一致性、友誼、平等和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保證黨的紀律;
——創造條件,避免滋生政治蛻化變質分子和利用入黨達到自己私利、破壞和損害黨的威信的投機分子;
——促進黨員年輕化,廣泛吸引正在成長的一代年輕人入黨,在道義上和物質上援助白俄羅斯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的老戰士;
——對共產黨員進行系統的政治教育,使勞動人民具有先進的社會主義意識,科學地認識白俄羅斯、歐洲以及世界的現實;
——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辯證唯物論、有重要意義的應用社會科學。
2、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理論主張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黨綱強調,該黨代表和捍衛雇傭勞動者以及靠自己勞動收入生活或領取退休金、助學金和其他社會補助金的人的利益,其目標是在白俄羅斯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這是人民政權、社會公正、平等、團結和自由的社會。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堅信,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公正的生產關系能夠解決滿足人的合理物質需求、并且不用再為這樣的需求而斗爭的問題——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黨的基本目標是:
自由——主張解放所有被剝削、被壓迫和受屈辱的人,使他們擺脫貧窮和無知,擺脫對失業、疾病和老齡的恐懼,爭取每個公民都能得到自由發展,都有可能通過參與和實施決策來影響社會。
平等——保證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來發展和實現自己的能力以及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管理社會事務。
團結——不僅指被壓迫者在爭取自己權利斗爭中的團結,而且是自由的和公正的社會成員之間必不可少的相互依賴以及個人對集體和集體對個人所承擔的責任。
團結還包括——所有工作者共同參與資助社會項目;健康人幫助病人、殘疾人和弱勢群體;成年人關心兒童和老人;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幫助。
社會公正——人們在生產資料關系方面的平等以及在實際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法律權利方面的平等。
民主——自由、平等、團結、社會公正和民主制是社會主義社會同等重要的組成部分。
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一般民主主義任務(最低綱領)是:
(1)在調整社會、生產和其他關系時,保證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
(2)通過保證選舉委員會成員政治多樣化、排除官員和權力機構對其工作的干涉、使所有選舉程序的社會監督具有最大限度的透明度等方式,為自由和公正的選舉創造條件;
(3)通過擴大代表機構的權力,包括任命和解除中央和地方執行機構領導人的職務,由相關地區的居民選舉當地執行機構領導人等,使人民有權重新對政權機構實行監督;
(4)恢復議會作為國家唯一立法機構的地位和職能,議會按照多數制和比例制的混合選舉制度產生;
(5)創造必要的條件,保證由議會組建并向議會匯報工作的政府擁有實權;
(6)通過改變任命和解除法官和檢察官職務的體制,消除司法體系和檢察機構對執行機構的依賴性;
(7)將國有大眾傳媒工具置于社會監督之下,使社會監督具有實際權力,保障公民有權獲得和傳播關于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的活動、關于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生活及周圍狀況等全部可靠和及時的信息。
三、白俄羅斯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
受白俄羅斯國內政治局勢、國家政治體制和政黨制度的局限以及當局政策的制約,目前白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運動,特別是共產黨組織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影響力。
1、白俄羅斯現行的政治體制使政黨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從歷史上來看,白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族的一支。公元9-11世紀其大部分領土屬于基輔羅斯。在12世紀時建立了一些封建公國。從14世紀起,多次被立陶宛和俄羅斯吞并。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宣布加入蘇聯。1990年7月27日,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通過主權宣言,于8月25日宣布白俄羅斯國家獨立并于9月19日改名為白俄羅斯共和國。
白俄羅斯獨立后開始實行以私有化為內容的經濟改革,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1996—200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5.9%,2004—2006年為10%。另外,白俄羅斯在獨立后仍保留了比較高的社會福利,國家向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教育等各項服務,兒童、退休者、老戰士和多子女家庭還享受各種優惠。社會貧富懸殊不大,10%的最富裕的居民同最貧窮的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為5:1。與前蘇聯其他地區相比,白俄羅斯的社會較為穩定。
獨立后的白俄羅斯共和國于1994年開始實行總統制,盧卡申科總統已經連任幾屆,擁有很高的民眾支持率。國家政權是以強勢總統為核心、以強力部門為依托、議會和政府相互制衡的“強總統、弱議會、小政府”的基本架構。
在白俄羅斯獨立后首任國家元首、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當政時期(1991—1994年),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影響較大。盧卡申科總統當政后,根據1996年修訂后的憲法,議會由最高蘇維埃一院制改為國民會議上下兩院制后,共和國議會——國民會議選舉不按黨派而按選區原則分配名額,政黨在議會中沒有固定的議會黨團,因此政黨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大大減少。而且在2004年10月選舉產生的第三屆白俄羅斯議會中,由110名議員組成的下院僅有12名來自支持總統的白俄羅斯共產黨的代表,沒有反對派的代表。
另外,白俄羅斯獨立后,雖然在政治上實行多黨制,目前在白俄羅斯司法部正式登記的政黨有17個,但大多數政黨只不過是政治俱樂部式的組織,沒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明確的意識形態,也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因此,政黨在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
2、白俄羅斯共產黨組織的分裂對社會主義運動造成不利影響
雖然白俄羅斯共產黨和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都屬于白俄羅斯國內人數比較多的主要政黨,并且都是左翼政黨的代表,在政治綱領上又都主張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但在對現政權的態度上卻持完全相反的態度。因此,兩個共產黨無法合作。這無疑削弱了白俄羅斯的左翼力量,限制了左翼力量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對社會主義運動也產生不利的影響。從目前情況看,這種分裂局面短期內無法改變。
共產黨組織的這種分裂局面同白俄羅斯當局的政策有直接關系。當局主要是通過親總統的白俄羅斯共產黨來削弱反總統的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力量,同時還不斷采取措施,防止左翼民主力量團結起來。比如,當局從預定和零售目錄中刪除了《同志報》,使該報無法在白俄羅斯共和國境內出版。2006—2007年間,當局采取各種方法不給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地方組織租賃必需的住房,對共產黨員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退黨。而且,當局不僅拒絕為左翼政黨聯盟注冊,而且還于2007年8月作出決定,中止白俄羅斯共產黨人黨的活動6個月,并于9月取締了白俄羅斯婦女黨。
另外,白俄羅斯共產黨組織在理論上沒有創新,無法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來,所以,也不可能在政治生活中產生太大的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