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貧富差距日益加劇
美國《商業周刊》
4月末,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孫子、92歲的戴維・洛克菲勒宣布,向母校哈佛大學捐贈1億美元。這是哈佛大學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這位億萬富翁在聲明中說,這筆款項將用于支持本科生到國外大學學習,并幫助哈佛大學剛剛起步的擴大藝術教育的計劃。
據報道,戴維・洛克菲勒是哈佛大學1936年的畢業生。他在校期間曾經前往德國學習語言和藝術,因此深知到國外學習以及學習藝術學科的重要性。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表示,盡管哈佛是世界上接受捐款最多的大學,但是洛克菲勒的這筆捐款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前,戴維・洛克菲勒曾經為哈佛大學的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捐贈過2500萬美元。
美國一些大學擁有龐大的捐助基金,而且資金規模越滾越大,大學之間貧富差距也越拉越大,直接影響學生受教育機會的均等。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歷來都有畢業校友以及慈善機構為其捐款的傳統。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著名學府被稱為全球“最有錢”的學校。哈佛大學的捐助資金目前為340億美元、耶魯大學225億美元、普林斯頓大學158億美元。不過統計顯示,截至到去年6月,美國4500所院校中,擁有1億美元捐助資金的不到400所,大多數院校的捐助資金不到1000萬美元。
有分析指出,美國大學間的貧富之差越拉越大,高等教育已分成三六九等,各種緊張關系由此產生。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說,人們不是試圖批評哈佛大學等擁有這些可觀捐助資金,問題是:如何平衡由于財政基礎不同而帶來的教育機會差異?
美國大學貧富兩極分化正日益加劇
美國頂尖私立大學跟公立大學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日益加劇。名牌私立大學依仗雄厚的資金實力,在科研、師資和生源等方面都勝過公立大學,讓公立大學陷入困境。那么美國公立大學的出路何在?
美國《商業周刊》日前刊登的文章說,美國公立大學在私立名牌大學雄厚家底的擠壓下,陷入發展困境。文章介紹說,美國常春藤8所盟校加上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共10所私立大學依靠它們的名聲、一流的師資和豐碩的科研成果正在對美國的高等教育市場形成壟斷局面。
有資料顯示,這些頂尖名校都有超過百億的雄厚校產基金,同時他們還在不斷接受校友的慷慨捐款。《商業周刊》的文章說,除去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等6所大學,上個年度,美國所有大學校產基金的總和也敵不過哈佛大學一個學校的多;去年,美國所有大學得到的捐款中常春藤8+2(IvyPlus)就占了一半。
“腰纏萬貫”的常春藤8+2用高價錢吸引人才,包括從公立大學挖走學科帶頭人。他們還斥巨資營建領先的科研中心,建設豪華學生公寓,縮減每個教學班的人數,實行小班教學等。結果是,頂尖名牌大學的品牌效應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得到的科研經費也越來越多。
美國教育部在回答院校資金差距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公平現象時表示,學校捐助資金差異是事實,但是這完全是有關院校的自己的事,政府無權過問。教育部官員簡.格列克斯提供的書面答復說:“捐助資金的設立和使用等重要決定,由學校校友、行政領導者以及資金的委托保管人作出,與美國教育部無關。”
政府撥款減少公立大學經費捉襟見肘
公立大學的運營資金主要靠政府撥款。近年來,美國公立大學得到的政府撥款比例一直在萎縮,以弗吉尼亞大學為例,2004年弗吉尼亞州給它的撥款只占預算的8%,而20年前為28%。公立大學是名牌私立大學壟斷高等教育市場的間接受害方。這些私校從公立大學挖走優秀人才的同時,他們也帶走了科研經費。經濟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和羅杰・克萊蒙斯最近對美國120所研究型大學的調查表明,精英私立大學的科研成果大約是公立大學的兩倍。
陷入發展困境的公立大學,也在探索自己的出路。相當一部份公立大學越來越依靠“社會籌資”解決資金困境。而分析人士指出,社會籌資就意味著提高學費。美國80%的大學生在公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學費意味著許多學生無法邁進大學校門。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研究與公共政策部主任約翰・科蒂斯認為,問題的關鍵出在政府減少對公立大學的撥款。
科蒂斯說:“我認為問題是政府向公立教育的投入日益縮減,同時,各州和聯邦政府沒有能夠增加向學生提供的獎學金數額,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貸款額。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公立大學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資金。”美國許多州對公立大學提高學費有一定限制,因此,有些公立大學還向所在州議會提交議案,要求批準它們成為“特許”大學,避開州政府對它們提高學費的限制。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研究與公共政策部主任約翰・科蒂斯認為,解決公立大學發展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政府增加撥款,而不是從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自主權。科蒂斯說:“我們應該寄希望于政府增加對公立高等教育的投入,這是解決美國公立大學資金問題的唯一出路。”
美國教育體制助長貧富差距?
美國的公立學校和大學一直是推動社會變化的動力,但是這些教育機構往往也助長甚至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彼得・賽克斯在他的《拆除大門:直面美國教育體制的等級之分》一書中討論了這個問題。賽克斯警告說,這種不平等已危及到中產階級、美國夢和民主制度本身。
許多教育專家都認為,性別和種族是導致美國教育體制問題的兩大障礙。不過彼得・賽克斯說,社會階層也同樣是一大障礙。他說:“現在越來越明顯的一個現象是,如果你有幸出生在一個富有家庭,父母都受過良好教育,這套教育系統會非常厚待你。你會上大學,拿到學位,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如果你父母都沒有受過教育,還在為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而苦苦掙扎,那么你上大學、找份好工作的機會就會越來越渺茫,很難過上中產階級生活,而中產階級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繁榮是至關重要的。”
即使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認識到上大學的重要性,他們的父母往往也不知道怎么樣幫助他們實現這個愿望。賽克斯說,高中的輔導老師和顧問可以幫助低收入父母了解教育系統的運作程序以及投資子女教育的重要性,這是解決方案的一部份。他同時指出,大學也可以在推動教育平等方面發揮作用。
《拆除大門》一書的作者彼得・賽克斯說:“當民主只是反映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和精英家庭的利益,這對國家的未來意味著什么?這就意味著沒有人代表社會底層的人的利益。在公共政策辯論中,他們的利益總是被置于次要位置。”他同時指出,仍需要作出進一步的努力。他說,如果貧富學生之間的差距繼續加大,不僅會對中產階級造成危害,而且也會危及美國的民主制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