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3日,普拉昌達帶領著13個人,在尼泊爾西部的小山城羅爾帕打響第一槍。完全沿用了毛澤東“ 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普拉昌達,成功地用槍桿子逼著政府正視他的存在。
11年的革命和1.2萬人的死亡,普拉昌達用武力解決了他要的和平問題
王曄 于英紅
兩度被推遲的尼泊爾制憲會議終于在2008年4月10日上午開始了。
自2006年5月開始,尼臨時議會通過決議開始逐步廢除國王的全部特權,解除國王對軍隊的指揮權和控制權問題、廢除國王的司法豁免權、國王繳納所得稅義務、剝奪國王招募軍隊和從國外購買軍火的權力,使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決策機構。盡管此次選舉沒有對國王存廢進行全民公投,但選舉產生的制憲會議將在首次會議上對此投票。
從此,富可敵國的尼泊爾國王和238年的王朝就會成為歷史,退位的國王賈南德拉甚至還拖欠了國家88萬美元的電費;而此前一直沒有工資的“毛主義”領袖普拉昌達則很可能會代替他,成為尼泊爾新的最高領導人。在4月12日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結果統計中,121個開始計票的選區中,有61個都是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領先。
尼媒體人表示,根據目前形勢,毛主義將成為第一大黨。此前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對毛主義合法性進行全民公投的選舉成了他們贏得合法性的機會。屆時走出叢林游擊戰的毛主義將通過國家機器來推行自己的社會主義改革試驗,尼泊爾的左轉將不可避免。
揭竿而起
1996年2月13日,普拉昌達帶領著13個人,在尼泊爾西部的小山城羅爾帕打響第一槍。完全沿用了毛澤東“ 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普拉昌達,成功地用槍桿子逼著政府正視他的存在,此后,他帶領支持者遁入鄉村與尼泊爾政府對峙了 10年之久,造成了15000多人的傷亡,并在2006年走出山林成功促成了人民運動,推翻帝制,并與各派達成停火協議。
2006年6月,普拉昌達乘坐著私人直升飛機重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時,他的聲音不僅會被重視,他還是一個勝利者,是許多尼泊爾人心中最性感的男人。
2008年1月底,普拉昌達以普通選民的身份在他的家鄉奇旺省注冊。這一次,他不需要隱姓埋名,也不用擔心會遭到政府的通緝。
在這之前,普拉昌達和他領導的人都得用化名。一來,用了化名可以免除家人受牽連;二來,大部分尼泊爾人還在沿用印度的種姓制度,化名可以成功淡化自己的出身,讓所有人不分階層地捆綁在一起戰斗。
比如普拉昌達原來的名字是普施帕·卡馬爾·達哈爾,他們家族的種姓是最高級別的婆羅門。如果用一個最高種姓的身份去領導最底層的人為他們的權利去奮斗,那么看起來多少有點虛偽。而如果用了普拉昌達(意思是“兇猛的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沒有了種姓的束縛,會讓更多人和他在一起。這正是普拉昌達想要的,和他一起戰斗的士兵還能每月領到500 尼泊爾盧比(約合55元人民幣)的生活補貼;而作為領導人的普拉昌達,可是不能有任何私人財產的,一年也就只能有兩三身衣服可以更換。
這樣的生活,普拉昌達并不是不適應。雖然出身最高種姓的婆羅門,但到了他父親那一輩,他家也不過是只有一小塊地和幾頭家畜的普通農民家庭。為了貼補家用,他的父親甚至遠赴印度打工,9歲時,普拉昌達才有機會上小學。1972年,普拉昌達從奇特旺農業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博克拉擔任臨時教員,一月的工資只有150盧比。為了養活父母、妻子、兒子、6個妹妹和1個弟弟,普拉昌達甚至做過民間私人貸款業務。那一年,他20歲,于他,事業和家庭,都沒有看到多大的希望。
貧困成為他想要改變命運的最初動力。1979年,普拉昌達秘密加入共產黨,希望用“毛主義”來改變尼泊爾和他一樣的窮人的命運。他從地下走到地上,從外因看是1996年向當時的首相德烏帕提出了改善農民和社會底層人民生活條件的40項要求被拒絕,但實際上他已經用了7年的時間為這次揭竿而起做準備。
星星之火
普拉昌達承認自己只簡單地學過使用手槍,從沒有親自打過仗。這些,都不妨礙他的隊伍一點點擴張,并最終控制了尼泊爾70%的領土。這一點,普拉昌達也是從他的精神領袖毛澤東那里學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初,把隊伍從加德滿都轉移到羅爾帕后,他們也算是自力更生了:建地下工廠,自己打造武器,甚至還培養了自己的軍械工程師。當普拉昌達在被“毛主義”者稱為“尼泊爾延安”的羅爾帕開始“人民戰爭”時,當時的尼泊爾政府并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游擊戰也會成大器。
就是借助這樣的星星之火,普拉昌達成功地擴大了自己的隊伍,因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當時的尼泊爾國王,還在熱衷于時不時地制造些血案,或者繼續他的奢侈生活。就在國王和政府暗戰的時候,普拉昌達已經在尼泊爾有了他的小社會:在他的領地內,學校、政府、稅務一應俱全。此外,由于他愿意和戰士同吃同住,他的士兵戰斗力也格外彪悍。2006年11月12日,普拉昌達的軍隊終于被認可,普拉昌達也從此脫了軍裝,穿上自制的西服,開始尋求更大的政治主張,他現在的目標是尼泊爾的第一任總統。
重啟民主進程
尼泊爾此次選舉重啟1950年開始卻被一再中斷的民主進程,經由全民公投產生的制憲會議共有代表席位601席,其中335席由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240席通過直接選舉產生,26席由首相任命。制憲會議將完成制定憲法、決定國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確立各政府機關比例代表制和保障公民的平等權利等政治議題。
此次選舉是人民戰爭的勝利,也是尼泊爾民主轉型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早在1959年尼泊爾進行了第一次選舉,但是民選政府卻在兩年后被當時的國王解散。國王代之以無黨派的委員會評議制度統治了30年,期間尼民眾多次爆發武裝或非武裝抗爭,終于在1980年迫使國王就是否實行多黨民主進行全民公決,盡管多黨制未能通過公投,但動搖了無黨派委員會評議制的基礎。
1990年尼泊爾爆發大規模人民運動,目標直指國王的極權帝制,迫使國王比蘭德拉放棄30年之久的極權,由于尼泊爾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獨特的地區政治現象,相比民主制他們更愿意接受立憲君主制,讓國王保留了關鍵性的權力;而精英政治領袖難以對社會層次相差懸殊的普通民眾形成號召力。由于各政黨路線差異很大,難以在議會政治中達成妥協,政局難以穩定。
1996年毛主義在議會斗爭中失敗后退守山林進行人民戰爭,謀求徹底改革,廢除皇室,改立憲君主制為共和制。 2001年突發的皇室慘案,備受人民愛戴的國王、王儲及其全家一夜間罹難,現任國王賈南德拉一直難逃民眾懷疑。賈南德拉繼位后,以平定國內叛亂為由,撤換首相由自己充任,解散國會,限制國民自由,對政黨領袖或監禁或發配印度。國王的反民主逆流和其他黨派的沉默使被政府指控為恐怖分子的毛主義贏得了更多的民眾支持。
2005年2月18日,賈南德拉國王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暫時取消公民權利,廢止民選政府。長期內戰以及經濟混亂,使民眾生活十分艱難;而國王的安全部隊打死、打傷不少示威群眾更使國王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2006年七黨聯盟借機與毛主義達成和平協議,號召民眾再次進行了人民運動,在首都加德滿都及附近地區爆發大規模民主抗爭,最終迫使國王賈南德拉宣布恢復被廢止4年之久的議會,還政于民。
未來仍不確定
此后各政黨間多次談判,2006年毛主義答應在聯合國監督下解除武裝并加入政府。直到2007年12月,各黨派才就共和制達成共識,尼臨時議會12月28日舉行會議,以270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臨時憲法修正案,宣布尼泊爾將成為聯邦民主共和國,尼泊爾最遲將于2008年4月中旬舉行制憲會議選舉,選出由601名成員組成的制憲會議。在獲得制憲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批準后,尼泊爾將開始實行聯邦民主共和制。
即便各派都能夠接受選舉結果,尼泊爾民主轉型仍有待進一步鞏固。毛主義發動武裝斗爭催生了幾十個小型武裝團體,其中或由毛主義扶植,或由毛主義成員創立,但由于各團體有其自身目標,毛主義指揮不了他們。此次選舉中一直制造暴力事件的南部德賴地區的四個武裝團體就是例證。他們一直抱怨政府忽視該地區的政治訴求,要求成為自治省份。2008年2 月,為了挫敗選舉,使政府陷入混亂的弱勢狀態,從而有利于他們爭取自治,他們曾阻礙尼泊爾與印度間的燃料輸送長達兩周,致使尼泊爾陷入能源短缺,最終政府被迫讓步才結束危機。這些給尼泊爾民主的未來增加了不確定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