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華人示威游行感言
俞力工
19日,歐洲華人為支持國家舉辦奧運,為反對西方社會將奧運泛政治化,而在各大城市舉行同步游行示威活動。
以筆者居住的維也納為例,當日即集合了2000華人左右,所占之比例,以該市1萬多華人人口計算,可謂之相當的大。
盡管,主辦人事前通知了十多家媒體,并為接待媒體人員做出適當準備,游行期間除一位攝影師捕捉若干鏡頭、以補充其報社的有關奧運的專題討論外,不見任何其他媒體人員出現。自然,待游行活動結束后,該國電視、電臺也基本漠視該游行示威的存在,而只字不提。
至于維也納市治安當局的安排,也頗為匠心獨具。除了規定內環大道上半公里長的游行路線外,車輛均必須改道行駛。換言之,游行隊伍除了接觸若干徒步逛街的游客之外,與維也納市民完全隔絕。基于此,就"對外宣傳"效果而言,大體為零。
對此,游行參加者的反應不一。絕大多數群眾對華人能夠集體發出抗議之聲感到無比興奮、自豪;少數人則對媒體的冷淡反應感到憤憤不平且無法理解。
其實,早于游行示威行動籌劃前,筆者曾向多位活躍分子提出如下意見:
奉勸各位對舉辦游行示威活動多加考慮。
當前歐洲仇外氣氛濃厚,一般老百姓不喜歡看到外國人聚眾活動,此其一。
即便舉辦游行,或座談會,我們發出的微弱聲音也不能改變奧地利國家政策、媒體立場,更何況,又可能給媒體提供一次冷嘲熱諷的機會。此其二。
如果他們變本加厲,把箭頭轉向對付華人企業,動輒以黑工、查賬明目進行騷擾,后果不堪設想(90年代初曾發生過一次,數月間餐館營業額遽然減少一半)。此其三。
這次反華活動是項西方國家的集體行動,目的不外是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減輕國際市場上對發達國家的壓力。只要國家不為所動,海內外華人團結一致,遲早會突破他們的媒體圍剿。或許,當前以靜制動,讓西方老百姓自己發現其媒體的不公與傾向性是個最好的辦法。據觀察,起碼西方體育界已開始對泛政治化的現象表示強烈反對。(按:歐洲的學術網站也于近日出現大量批判其媒體炒作的論文)
這次奧地利媒體并沒有對該項活動進行冷嘲熱諷。這當然是遠遠好過筆者的悲觀預期。另一方面,卻也不難預料,這些活動的圖像傳寄國內之后,一經廣為宣傳,也多少可以發揮點加強內部凝聚力的效果。但是,整個問題的癥結在于,中國人在國際上的處境極端孤立,中國人在主流媒體領域的話語權基本等于零。甚至,主流媒體只歡迎反華的聲音。如果說,透過這次游行示威活動,大家能夠認識到這是項無效勞動,進而,能夠擺脫自說自話、精神勝利的心態,或者,更進一步地思考如何突破國際孤立,那么,或許3月19日還是個值得讓人紀念的日子。
近年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可說是無孔不入。從貿易傾銷,到出口有毒商品,到指派留學生與科技人員偷竊情報,到違反人權、種族滅絕、文化滅絕,到效仿希特勒利用奧運展示強權...等等,不一而足。尤其發展到當前西方公、私媒體對中國進行全面圍剿的地步,我們大可相信,中國與西方的矛盾已無法推諉給少數政客與右派記者,而是已達到全面對立的地步。
筆者必須指出,中國出口商品多按歐美買方的規定而加工出口;歷史上盎格羅薩克森民族所強占之土地,種族滅絕不但最為徹底,甚至連猛獸都瀕臨滅種、絕跡。至于彈丸小國如奧地利者,其猶太人人口從20萬"削減"為6千左右,也無法與200萬藏民增加至500萬相攀比。至于文化滅絕,在當前備受文化商品、商品文化侵蝕的時代,無論歐洲、中國都在迅速喪失其文化認同與傳統,更何況每年容納500萬游客的西藏。
既然如此,為何發達國家此時此刻突然遙相呼應對中國集體發難呢?原因無它,過去,或說中國對外開放與進行改革的頭20多年,中西之間的關系純屬互補性的勞資分工。此期間,中國靠密集、廉價勞動力所提供的商品多能夠降低西方的生活開支與穩定物價。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形態的轉型與綜合實力的提高,其高尖端商品與服務已在國際市場對發達國家造成直接競爭。既然如此,就像西藏分離主義者試圖最后掙扎一樣,發達國家也必須及時采取行動、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而奧運會恰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最大公約數。
鑒于此,中西的對立不會因為奧運的收場而收場。嗣后,藏胞的利用價值一旦消失,西方即刻會轉換聲討中國的其他公約數。至于中國,如果能夠僥幸屹立不倒,則西方遲早得接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成為正式"玩家"(player)的地位,也必須學會在睡榻之側,容許中國人酣睡。2008-4-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