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中國人挨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作者:四代重殲
原載:http://blog.china.com/u/060524/67/
奧運年的到來,原本是一件值得人們開心和高興的事情,原本是普天同慶的時候。當前這種情形,恐怕之前沒有幾個人能夠預料到吧,一些讓中國人憤怒的事情相繼發生。抵制和破壞,反抵制和反破壞,仿佛成為了奧運會的主旋律。然而,奧運精神呢?奧林匹克憲章呢?規則總是人制訂的,當規則的參與者要破壞規則之時,規則也就不成為規則!此時此刻,現實就是,奧運會已經成為了極端反華勢力的政治犧牲品。
文明的沖突是現實存在的。這一點,已經不容人們不承認。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已然集中體現出來了。雙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并非一兩天之間形成。西方發達國家對于自身人種的優越意識的根深蒂固,決定了兩種文明碰撞的這一歷史的必然。當西方發達國家的極端勢力感覺到自身優越感喪失的危險之時,發動了空前的反華浪潮。
這是一個響亮的耳光,它已經告訴中國人,在殘酷的國際斗爭中,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法國人已經用行動說明了,他歡迎一個弱小而友好的中國,卻并不歡迎強大友好的中國的。中國人也該認識到,是拋棄脆弱的感情的時候了。殘酷的現實政治,連信仰都能拋棄的法國人為什么不能拋棄中國?看看黎塞留曾經反對的事物吧!
筆者并不相信“3•14事件”是西方勢力直接策劃的。因為那樣做,無異于一次豪賭,只能和中國完全站在對立面。在“3•14事件”前一個時間段,多國元首會見達賴,這種明顯的舉動并非西方慣有的手段。想必沒有人聽說過在顏色革命之前或者車臣危機之前,會有多國領導人會見那些反政府組織和機構的首腦。策劃這樣的大行動,自然應該秘密。據此,筆者判斷,頻繁的會見更可以認為是達賴刻意在制造一種西方直接參與的假象。
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西方對于“3•14事件”的發生是支持的。他們不愿意直接和中國對抗,可他們樂于看到中國遭遇麻煩。他們一步步操縱民意,又仿佛跟隨民意一般地對奧運會進行詰責。如果說,普通西方民眾沒有了解事實的渠道,筆者相信。可是作為西方國家的領導人,他們應當清楚在西藏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只不過,他們并不愿意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罷了。
一切的原因,當然離不開利益二字。那么,法國和德國究竟看到了什么樣的利益,以至于他們都寧愿得罪中國?歐洲一體化的主導者之爭!
03年伊拉克戰爭之后,兩位積極倡導世界多極化的政治家先后被兩位親美政客所取代。之后,德美關系和法美關系都急速改善,大西洋裂痕以驚人的速度在消失。其源頭,就在于德國那個短視的女人。她首先改變了策略,不再堅持德法合作主導歐洲一體化這一原則,轉為靠抱美國人的大腿來實現其歐洲中心的欲望。
這一抱不要緊,卻把歐洲的未來給抱掉了。歐洲三強中的兩個都親美的話,法國就感覺扛不住了。現在可不是戴高樂時期,沒有戴高樂那樣魄力的政治了。薩科齊也很快投降了。于是,歐洲大陸的局勢從德法共同開創歐洲一體化的未來變成了爭相獲得美國的支持。于是,前一輩政治家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藍圖被打破,一個在歐元問題上飽受摧殘,伊拉克戰爭再次感覺到無力的歐洲集團脆弱核心就此崩潰。
如果說,希拉克-施羅德時代的歐洲是一個仰頭意圖挑戰美國的歐洲,那么現在的歐洲,就是分別抱著美國兩只大腿的歐洲。競爭第一集團的欲望弱化了,改為挫折后的競爭第二集團領袖。關于這一點,筆者數月前就有總結——領德國得歐洲者,默克爾。致德國失歐洲者,默克爾。德國或許會得到歐洲中心的地位,卻極大地喪失了歐洲未來爭奪世界領導權的機會。
而這次,英國和美國與法國和德國的表現又有區別。英國方面這次的表現在中國人看來還不錯。至少布朗的表態和行動還是相對積極的。也許有英國要主辦下一屆奧運會的因素。可是無論如何,事實還是不可否認的。美國政府上,布什的表態也相對冷靜,倒是佩洛西表現了她在涉華問題上一貫的立場。
其實這些很好理解。一般來說,跳得最歡的就是小卒子。現在,法國人和德國人為了巴結美國人,都寧愿充當這樣的小卒子。而主子總是樂于在幕后躲避暴露在燈光之下。因此,美國和英國的態度,也只因為他們在利益金字塔里的等級更高,既然有小卒子,就沒有必要自我暴露。畢竟,英國人美國人之間特殊的金融聯系決定了英國實際上依靠美國很大程度上享受著不次于美國金字塔頂端的實際收益——當然,這里主要是指金融家,而非普通英國人民。
總體看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美國當前的表現而覺得布什厚道。其實,布什才是隱藏在幕后的黑手。
當然,從西方的反應來看,還是有個發酵的過程。西方的反應顯得有些慢。這又一次說明了“3•14事件”還是達賴集團策劃,而西方利用并加以擴大。臺灣問題沒有被串聯起來,是筆者這一推斷的佐證。當然,從內部來看,政府的刻制態度也說明了暫時并沒有了解到西方直接策劃的證據。筆者也注意到了布什會晤達賴。可是那個時候,次貸危機并沒有今天這樣大的效應。更何況,真正策劃動作的話,一個中情局特工才是征途,布什沒有必要暴露自己。
達賴集團恐怕也是認為,08年是他們不多的機會了。畢竟,達賴已經很大年紀了,不知到哪一天就……另一方面考慮,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地位急速上升,達賴感覺到自己不受重視了。于是,他們要做出點“業績”來,讓自己的主子重視起來。
恰逢次貸危機在美國國內發酵。華盛頓方面正需要轉移視線。于是,達賴的舉動很快被重視起來,并在西方大國之間進行串聯,回歸了的馬仔——德法兩國跳上了前臺,分別用自己的形式表達對其美國主子的忠心。
其實關于美國進行大串聯的目的,佩洛西已經自己說出來了一部分。占領道德制高點。為什么要占領道德制高點呢?因為美國已然道德淪喪。發生在伊拉克的人道主義災難,無證據對于伊拉克的攻打,在氣候問題上的不合作態度讓美國失去了其自以為的道德制高點。而中國,恰好提出了和諧世界理念,并展現了中國模式的內在魅力。這嚴重地沖擊了美國道德制高點的地位。而這一地位,恰恰是美國從一戰起就占據的,并加以利用對世界進行剝削的一個優良工具。可笑的是,自認為應當占據道德制高點的美國,卻用信息轟炸的輿論誤導打擊他國道德地位以鞏固自身道德地位。這還真是“道高德隆”啊。就這,佩洛西就該被重重地扇一個耳光——愚蠢而偏執的女人!
筆者這些日子也出奇冷靜。甚至還能去考慮下歐洲局勢和當前狀況的聯系。原因在于筆者有憤怒,卻沒有感到失望。奧運會,果然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申辦奧運會的本質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才是中華民族當前的最大利益。那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最大動力是什么?是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奧運會最多的金牌?當然都不是主要的——只有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愛國熱情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動力。現在,奧運會還沒有真正開始,我們的這一目的就初步達到了。中華民族在這一刻表現出了讓西方感到害怕的強大聲音。
有些話雖然尖刻,卻不得不說。一個缺乏理想和信仰的民族,是不可能站在世界優秀民族巔峰的。外部的危機讓理想和信仰有回歸的趨勢,這是一個好兆頭,可是仍然遠遠不夠。至少筆者看到的是,身邊很多人仍然還不是對奧運會的相關斗爭有比較明了和清晰的認識,甚至還有漠不關心的表現。另外,在外部巨大壓力出現之時表現出來的凝聚力應該如何延續到并無明顯確切外部壓力的所謂“和平時期”也是一個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專門的機構只能更為有效地進行普及式的教育。不僅僅是那一年一天的全民國防教育日,而應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這種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更應該得到高度重視。一個不了解國際局勢的學生,如何去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西方某些媒體倒是說得很直白,中國人愛面子,就是要削我們的面子。削了面子,如果不能找回面子,那么有可能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就是外部矛盾對內轉移。如果西方打的是這個主意,那么抵制的聲音還會繼續。要持續地給中國方面制造壓力了。這個時候,就得考驗中華民族的政治敏感性,能否抓住矛盾的主線。當然,政府方面也應當適當地進行強烈的回應。筆者從來不想否認國際政治的欺詐和妥協成分,也不反對我國堅持的溫和外交政策,可從現實政治的角度出發,幾次適當的強硬,并不損害中國的國際親和力,反而會讓西方無法摸清中國外交的脈絡,并樹立一個正義而勇敢的形象。虛實兼濟,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軟硬策略。
火炬在巴基斯坦為什么能夠獲得高規格的接待?友誼?正確!可是這友誼正是基于長期不變的共同利益形成的行為習慣。長期的共同利益造就了牢固的中巴關系。
當然,一系列的事件,也讓可以打醒一部分人,讓他們看清楚,中美之間只有在足夠共同利益之下才能合作。不可能因為中國人主觀的善意就改變中美關系的利益本質。知恥而后勇。今天的中國還不夠強大,還沒有和美國分享部分權力的力量,所以美國人給了中國人一悶棍。其實,威爾遜已經教導了世人,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才是國際交往的規則!原本,深陷次貸危機的美國和蒸蒸日上的中國會在奧運年有著鮮明的對比。可是,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人們的注意力都很大程度上被轉移到了與中國相關的政治議題上。這就美國的本質,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總之能夠使得力量對比變得對美國人有利,美國人就會干!
早日強大起來吧!一個響亮的耳光,給中國帶來的,不應該僅僅是震怒,還應該有一個民族的反思與覺醒!是的,團結的力量——團結而愛國的中國人,將無往不利!只要中華民族當前這種眾志成城的愛國熱情得到適當的引導和升華,那么西方最終會在抵制問題上退縮,也將輸掉看似規模宏大的奧運政治化鬧劇。
國歌現在看來,是多么貼切。中華民族想要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愿意成為西方強國的奴隸,就必然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十三億中國人,應該用整齊的聲音喊出——中華民族,不是西方可以輕晦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