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資本主義三大不可調和的矛盾

邵渝 · 2008-02-11 ·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本主義三大不可調和的矛盾
 
 
邵渝   人民網理論頻道     

    內容提要:資本主義的初期發展建立在對工人階級、殖民地的剝削和對自然的掠奪的基礎上,必然帶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矛盾,同時財富向少數人集中促進了資本的虛擬化,形成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問世后,在經濟危機和工人運動的壓力下,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改良緩和了階級矛盾,減少了虛擬經濟泡沫化引發的經濟危機。在石油危機后,資本主義黃金發展時期結束,新自由主義開始在全球盛行。新自由主義加劇了全球范圍內的階級、階層、族群的矛盾,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矛盾,資本擴張和資源環境的矛盾。

  關鍵詞:資本主義

  自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作出全面診斷并宣告了其必然滅亡的命運后,一百多年來以西歐、北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歷經危機卻仍有生命力,一些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也由落后進入發達狀態,大多數由殖民地獨立而來的發展中資本主義國家雖然經濟有所發展卻始終處于國際分工低端、廣大勞動群眾依然相對貧困,原本資源豐富、經濟基礎較好的一些拉美國家(如阿根廷)在一個世紀后卻陷入了兩極分化、外資控制、產業落后、資源透支、社會動亂的困境,總之富國與窮國、富人與窮人的差距都拉大了。2005年世界銀行公布最富的瑞士人均財富64.8萬美元,最窮的埃塞俄比亞為1965美元。由于科技革命引起的生產力飛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處于人類有史以來最豐裕的狀況,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的工人運動也促使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普遍建立起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雖時有發生,但是全球經濟仍處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之下。難道馬克思的預言錯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馬爾庫塞曾經說過:“如果有那么一天,不斷增長的社會財富與其破壞性使用之間的沖突能夠在資本主義的體制內得到解決;如果能夠消滅生活環境遭到毒化的現象;如果資本能夠在和平的方式中擴展,貧富差距能夠不斷縮小;如果技術能夠被用來增強人類的自由;如果,──我再強調一遍──如果所有這一切都能在資本主義體制內得到解決的話,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證明錯了”。顯然,所有這一切都未能在資本主義體制內解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外部性(人的異化和生態破壞)在一個世紀來加劇了,唯一支撐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柱就是尚在發展的生產力和其給全球范圍內少數人帶來的富裕。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1]不容否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生產方式在過去一個多世紀里對脫離封建社會不久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起到了推動工業化、現代化的進步作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孕育出來的科技革命也注入了資本主義制度新的生機和活力??萍几锩⑸a力進步并不能使資本主義永葆青春,相反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物質條件、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組織形式、人力資源變化正在孕育全新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的矛盾正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另一方面,資本主義所固有的人與人的矛盾、人與自然的矛盾雖然在局部范圍或一段時期內有所緩和,但是總體上在更大范圍內以更復雜的形式、交織在一起、趨于嚴重。

  馬克思指出:“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2]。 當代資本主義是按照一定的歷史規律(也是自然規律)由原始資本主義發展而來的,要揭示其內在本質和矛盾需要從歷史的視野來進行觀察和分析。

  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并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早期發展映證了“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3]。在工業革命前,英國依靠殖民戰爭、海盜行徑、販賣黑奴、海外掠奪等手段快速進行了最初的原始積累,積累起來的這批骯臟的資本催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導致了生產能力呈幾何式增長,英國本土的資源和市場遠遠無法支撐和容納。廉價的原料就從殖民地掠奪,產品的銷路靠摧毀殖民地的手工業來打開,英國紡織業的繁榮建立在印度孟買失業紡織工人的累累尸骨上。工業革命需要一個無產階級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資產階級就通過“圈地運動”來驅趕農民進入城市成為無產階級,同時完成了農業的資本主義轉型。工業革命使得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出現了機器代替人勞動的趨勢,剛剛由農民淪為的無產階級又成為了剩余人口,殖民地成為減輕人口壓力的最佳去處。英國人流入殖民地造成了當地土著居民的滅絕,北美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亞的毛利人成為了減輕英國本土人口壓力、殖民者開拓的犧牲品。即使在英國,無產階級──工人階級也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這在《資本論》中有詳盡生動的描述。工業革命使煤和鐵的開采和使用空前增加,人類首次在英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毒害。

  這種原始的自由資本主義是以人的犧牲和自然的破壞為代價的,并且形成了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奠定了以后世界范圍內核心國家和邊緣國家的格局,資本主義的競爭必然上升到國家層面,英國在自由貿易的旗號下一面將印度等殖民地束縛在封建生產方式下以提供廉價原料和傾銷市場,另一面通過關稅保護等打壓西歐其它國家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英國的強盛是建立在殖民地的蒙昧和荷蘭、法國等國的相對落后的基礎上。但是,資本主義又具有擴張性,緊接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歐洲國家雖然給英國帶來了競爭卻給英國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在競爭的基礎上各國共同擴大了資本主義的覆蓋范圍。這些歐洲國家的面積和人口只占世界的一小部份,它們還有廣大亞非拉的殖民地或封建國家為其提供原料和市場。事實上,直到廿一世紀,在資本主義全球化下,仍然維持著少數發達國家作為核心、廣大發展中國邊緣化的格局,只不過后者擺脫了殖民地地位和封建制度,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后者在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下依然受到了前者的剝削。

  資本主義必然造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兩極分化,無產階級的貧困對應的是資本的過剩(也是生產能力的過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的周期性發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往往由金融危機誘發,過剩的資本大量涌向投機領域,最終造成了泡沫經濟的破碎。資本主義造就一個不從事生產的食利(投機)階層,同時產業資本也日益受到金融資本的控制。資本主義具有不從事生產而靠投機(掠奪)賺錢的天性,從早期荷蘭的郁金香危機、英國的南海公司騙局,直到東南亞金融危機。這種“錢生錢”的游戲帶來的是零和效應,早期局限在一個國家內發生,到二十世紀末在全球資本虛擬化流動條件下演變成了核心國家對邊緣國家的掠奪。

  馬克思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剩余價值秘密,并且全面、系統、深入、客觀、前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資本主義的弊病及成因暴露無遺。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飽受剝削壓迫的歐洲工人階級進行了斗爭和反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資產階級被迫向工人階級讓步,同時也從反面在馬克思那里學來了延長資本主義壽命的妙方,《共產黨宣言》中征收高額累進稅、廢除繼承權等措施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得到了部份實施,德國俾斯麥政府為了平息工人運動首次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受馬克思主義影響推崇國家干涉的凱恩思主義廣泛影響了資本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全球危機壓力下,受凱恩思主義影響的羅斯福新政(推行社會福利措施,政府投資建設公共工程以帶動就業和復蘇)應運而生,為了避免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美國還制訂了《反拖拉斯法》。可以說,資本主義吸納社會主義的成份緩和了其內在矛盾并促進了其發展,一個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也是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的必要人力資源條件。資本主義強國爭奪市場、資源、殖民地的斗爭使其走上了帝國主義的道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浩劫。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也從反面闡述了資本主義無限擴張的物質生產和地球有限資源的矛盾。

  兩次世界大戰催生了蘇聯、中國、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并促使廣大殖民地國家走向了獨立。這給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空前的挑戰,社會主義陣營的競爭刺激資本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二戰結束后直到七十年代資本主義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這個黃金發展時期是多種條件促成的。殖民地的獨立讓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甩掉了軍費開支的包袱,同時依靠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變相掠奪(原料、初級產品相對價格不斷下降)。科技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并且加強了核心國家依靠科技優勢、運用知識產權手段與邊緣國家的垂直分工。核心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向邊緣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低端產業完成了自身的產業升級,將本國的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環境污染轉嫁了出去,固化了國與國之間“階級”關系。擺脫殖民統治的發展中國家總體上拉大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政治獨立畢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發達國家的資本輸出、產業轉移也促進了初步的工業化,當然這是付出了巨大的環境污染、社會矛盾的代價得到的。蘇聯、東歐經互會國家以及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形成與資本主義世界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再加上蘇聯擁有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從某種意上減輕了資本主義世界爭奪市場、資源的壓力。社會主義國家的競爭迫使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階級矛盾而更多地向社會主義學習,社會福利、社會保障變得更加廣泛,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加強,一部份國有企業起到了穩定經濟波動、保障就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的勞資合作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工人階級出現了中產階級化的趨勢。這段經濟增長最快的黃金時期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最小的時期。

  這段黃金時期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出現了明顯的分野:英國、美國的自由(市場導向)資本主義模式,日本、韓國的政府導向資本主義模式,西德、北歐國家的協商(勞資合作)資本主義模式。協商模式部份解決了長期以來資本主義公平、效率的兩難境地,它依靠社會福利國家建設、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相對民主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勞資共享的利益機制、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創新為主要手段的競爭機制實現了經濟發展、充分就業、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局面。政府導向資本主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由資本主義無序競爭、殘酷剝削的弊端,雖然本質上仍然是勞弱資強,但通過公司福利、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措施調和勞資關系、縮小貧富差距,從而實現了社會代價較小的經濟高速增長和趕超。英美的自由資本主義實施完全市場化的勞動力市場,奉行股東(資本)至上,強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區別,實行經理人負責的金字塔型管理制度,其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公眾持股)并未提高工人階級的經濟管理、收入分配的地位??傮w來講,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的英美經濟增長慢于歐洲、日本。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宣告了資本主義黃金時期的結束。長期以來,廉價而又豐富的石油供應是五、六十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增長的原因之一。石油危機引起各國用于石油的費用增加,經濟發展緩慢,物價上漲,國際收支嚴重失衡,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凱恩斯學派和供給學派都無法醫治的“滯漲”危機。這標志了全球資本主義也是工業文明發展到達了一個資源供給約束的臨界點。從六十年代開始《寂靜的春天》等一系列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那種大量消耗資源、排棄廢物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反思和質疑的著作相繼問世,可怕的預言直到現在仍然有可能成為現實。石油危機迫使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生產方式(同時也是資源消耗方式)的調整,循環經濟從七十年代開始在發達國家出現。滯漲危機使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資本原教旨主義(保守的新自由主義)回歸,社會福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養懶人的負面作用,其實也正是資本主義初次分配差距存在無限拉大的趨勢才使得財政的社會福利開支負擔日益加重)被削減,政府社會保障基金養老方式更多地被商業化運作的養老金取代,工會權利被限制(七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工會成員比例趨于下降),私有化浪潮席卷世界,工人階級的利益成為了保持資本主義生命力的犧牲品,英國撒切爾、美國里根的當選標志了保守的新自由主義在全球開始占據主導地位。

  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和在全球范圍內的盛行是伴隨著社會主義的挫折以及改革探索的。六十年代以來,蘇聯、東歐、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出現了曲折乃至局部的失敗。蘇聯那種政治缺乏民主、經濟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模式在七十年代后在與西方的競爭中經濟、科技趨于落后,缺乏民主使得一批喪失理想的共產黨同路人形成了一個凌架于人民之上的特權階層,蘇聯的霸權主義更敗壞了社會主義的形象,最終東歐、蘇聯在九十年代山河易色。中國左傾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使得社會主義事業遭受了重大損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路線后才逐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新自由主義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社會主義退潮后在思想和政治制度、發展模式上的真空。蘇聯解體后全盤接受了自由資本主義,使得俄羅斯淪為西方新的原料供應國。拉丁美洲國家自從七十年代開始逐步陷入新自由主義陷阱,經濟命脈被西方控制,兩極分化加劇,經濟發展停滯,金融危機頻發?;仡櫄v史,在八十年代后,出現了一種西方學者所指出的野蠻資本主義復興現象。

  新自由主義的本質是弱肉強食,它只有利于少數國家和少數精英階層。英國、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八十年代后超過了西歐、日本,這是多種因素促成的:英美勞動人民收入、福利的相對下降提高了資本所謂的競爭力,英美在資本全球化進程中領先于西歐、日本(美英擁有更多的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投資,控制一些國家經濟并獲取超額利潤),美英依靠強大的金融資本的實力和投機技巧對其它國家進行實物經濟(資源、初級產品)和虛擬經濟(美元霸權、金融危機)的雙重掠奪,美國在蘇聯解體后強化了其軍事霸權所獲取的政治經濟利益。九十年代以來西歐、日本經濟陷入困境,協商和政府主導型的資本主義模式在與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的競爭中處于下風,這些國家開始向新自由主義靠攏。

  光從經濟增長和國家實力消長來看,資本主義(純正的自由資本主義)在當今世界處于上風。但是少數國家的繁榮和少數人的富裕并不能掩蓋大多數國家付出的勞動者利益(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獲取了驚人的超額利潤,而世界各國的工人在“工資和勞動條件向下競爭”的驅使下,就業日益困難,生活每況愈下,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又伴隨著貧窮全球化)和資源環境的代價,全球經濟的運行變成了國與國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資源和經濟之間、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間的零和游戲。九十年代以來獨占鰲頭的美國依靠透支世界的自然資源、過剩資本來維系其經濟運行,同時美國普通勞動者的收入趨于下降。有關數據顯示,美國經常項目赤字近年來達5000億美元,外債達3萬億美元,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25%-30%,卻承但全球需求的90%。這些數據背后的真實情況是,美國依靠美元霸權從其它國家獲取廉價原料和初級產品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美國所謂的貿易逆差無非是多發行些美元成為別國的外匯儲備,美國制造新經濟的神話引發了美國股市的繁榮,其它國家的美元儲備再次流入美國的股市、債市給美國經濟輸血。在全球范圍內,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里斯-阿萊在九十年代的驚呼──“世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賭場里橫七豎八擺滿了賭桌”,金融業的利潤占商業總利潤的份額從八十年代以前的15%增至現在的45%,2000年全球金融衍生交易額是全球GDP的3倍達到100萬億美元,每天虛擬資本交易是實際貿易額的50倍達到了2萬億美元。這種賭博經濟使得西方社會賴以奠立“自由民主制度”的基礎——中產階級化也在瓦解。1980-1996年,5%美國富有家庭實際收入增長58%,60%低收入家庭實際收入增長不到4%。美國最富的10%人口,擁有個人股票和債券的90%。1989-1999,紐約年工資5~7.5萬美元白領減少20%;2.5~5萬美圓白領減少66%,2.5萬以下職工增加81%。所謂的中產階級正在逐步消失。美國經濟的虛擬化使得美國制造業趨于衰退,信息、生物、軍工、金融等強勢行業由于其資本技術密集性特征并不能完金吸收產業替代所帶來的過剩勞動力,大多數普通勞動者流向低薪并且缺乏保障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和非正規就業(兼職、臨時雇傭)。

  貧富差距(階級、階層、族群、國家的分化)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也是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八十年代以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勞資調和、工人階級中產階級化、人民資本主義已經被新自由主義終結,否則這樣發展下去資本主義真的要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股權分散化、工人階級知識化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階級分化和收入差距,但是自由資本主義又人為拉大了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差距,美國大公司經理層與職工收入差距從六十年代的40倍增加到九十年代的120倍。期權制、MBO的本來目的是通過所有權的讓渡來約束和激勵管理層,在實際操作中卻異化成了少數高管通過賭博經濟對普通員工和公眾股東的掠奪,安然公司的丑聞就是典型的例證。在少數人從賭場獲取暴利的同時,2001年股市暴跌以來美國養老退休金總額下降40%(被基金經理在股票市場里剝奪)。資本的逐利本性在全球化、虛擬化、知識化下變得更加貪婪。在發展中國家付出了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以及勞動者血汗的代價的同時,美國形成了一個脫離主流社會的以有色人種、低學歷者、退體者、犯罪者(2000年美國在監人數達200萬)為主體的邊緣化的過剩人群,他們如同克林頓所描述的那樣──“被社會拋棄和脫離社會的人們與八十年代的經濟繁榮無緣,如今他們生活在一個遠離我們的世界上。他們不參加選舉,不工作,不報告犯罪行為,也未必送孩子上學讀書,他們甚至沒有電話機,別人無法與之聯系”。資本主義傳統上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分化變得復雜化了,演變出并強化了跨國壟斷資產階級與跨國工人階級,管理層與普通員工,腦力勞動者(白領)與體力勞動者(藍領)等階級、階層、族群的分化和斗爭。

  階級、階層、族群的分化以及經濟的虛擬化確保了資本收益的最大化,并且強化了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但是資本的收益最終還是離不開實物經濟的支撐,資本主義要存在下去,生產也必須無限制擴張下去,資源被要求無限制地供給。雖然發達國家實物經濟規模在縮小,但是并未改變資源高消耗的消費模式,資源、初級產品就由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在不公正的國際秩序下只能透支資源、從事勞動密集型、資源高消耗的低端產業以解決就業和維持經濟增長,這必然帶來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發達國家環境保護可以說建立在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破壞之上)。經濟增長必然使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努力向發達國家的消費水準靠攏,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資源環境的壓力。資本的強勢加劇了全球范圍內的拜金主義、消費主義,拼命掙錢、瘋狂購物成為了一些人的人生目標的生活方式,恰恰也是這批人給資本主義注入了不竭的活力,但他們間接成為了全球生態環境的主要破壞者。如果,現在這種資源消耗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持續下去,地球總有一天會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供給的矛盾,西方國家從七十年代就開始探索循環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把環境成本計入生產成本無疑與資本逐利本性背道而馳,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污染本國環境的低價產品供發達國家來消費,那么壟斷資本又有什么必要來發展循環經濟,相反向發展中國家投資污染產業又會帶來超額利潤,所以局部的循環經濟并未能扭轉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循環經濟的實施必須是在全球范圍內的,這無疑要打破現有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地位,要改變發展中國家低端分工地位和資源透支狀況,以羸利為動力和目標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會允許這樣的改變嗎?科技革命引發的知識經濟賦予了資本主義新的活力,但是知識經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矛盾正在加劇。知識經濟更多依靠人力資源的要素,知識經濟的產品也只要較少的實體物質,知識經濟造就了一個知識工人階級,知識工人階級的勞動比傳統產業工人階級更具有自主性,知識經濟需要建立勞動者所有制和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這些無疑會與股東至上、經理層控制的自由資本主義所有制發生沖突。

  資本主義社會所能容納的生產力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但是生產力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卻與人的發展背道而馳,經濟增長對社會和自然所造成的負面效應越來越大,這種負面影響正在逼近抵消生產力發展的臨界點。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形成了一個日益擴大的無緣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邊緣群體,擁有高薪的知識工人階級在競爭的壓力下成為工作機器而遠離幸福感。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正向知識經濟轉型,腦力勞動者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腦力勞動者比藍領工人、邊緣群體擁有較為優越的經濟地位,但是他們一樣受到資本的控制,知識經濟帶來的高效率更有利于資本減少雇傭人數,越來越多的白領和藍領加入邊緣群體。地球有限的資源在資本強權的分配下,只能滿足少數國家、少數人的富足生活,發展中國家的大多數人民只能忍受貧窮和污染。

  資本主義三大不可調和的矛盾正在凸顯出來:其一是跨國壟斷資產階級與跨國工人階級,管理層與普通員工,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主流社會與邊緣群體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根源和本質還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其二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矛盾,資本越來越具有寄生性和掠奪性,獲取超額利潤的虛擬資本正在成為國際壟斷資產階級掠奪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的工具,這種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趨勢發展下去必然會誘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其三是資本逐利帶來的生產無節制擴張和資源環境的矛盾。這三大矛盾的根本原因還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為了羸利而生產,為了生產而生產,人成為手段而不是目的,自然被任意索取和踐踏。只有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才能真正為了自己適度的物質生活需要,為了自身的幸福、閑暇和全面發展,運用勤勞智慧去創造財富、改造社會、回饋自然。超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產關系才能最終消除三大矛盾。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在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三大矛盾的影響,同時也正在努力克服這三大矛盾。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經濟飛速增長并完成了初級工業化,鋼鐵、糧食、家電、服裝等產量名列世界前矛,中國制造占有了全球市場很大的份額,從實物經濟的總量來講中國僅次于美國,這無疑加重了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爭奪市場和資源的競爭的壓力。改革開放二十多年雖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著自主創新落后、過份依賴出口、資源環境透支、社會事業滯后、貧富差距拉大等不足。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新型工業化、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在融入全球化下避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不可持續的陷阱、探索人類歷史上全新的社會主義道路。新型工業化、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再通全體中國人民的長期不懈努力,就能實現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共贏,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達到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只要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走下去,將給其它國家解決三大矛盾樹立典范,同時日益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將逐步改變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動搖跨國壟斷資本的主導地位。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頁。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頁。

 ?。ㄗ髡邌挝唬航K省昆山市住宅建設有限公司)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