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曝光高盛“不義之財”
陳 剛
“作為一名作者和經濟學家,我接到大量讀者來信,很多人在信中對一些集團可能操控政府發出警告……最近我發現這樣的集團很可能是一個大的投行,因為來自這個集團的人出現在美國財長、總統高級顧問、州長還有美國參議員等各處。”
署名“本•斯坦”的專欄作家近日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矛頭直指美國著名投資機構高盛公司,質疑該公司在次貸危機中誤導投資者,大肆牟利。
質疑聲音異常尖銳
專欄文章指出,高盛在過去兩年半中是推銷抵押貸款擔保債券最多的金融機構之一。高盛在十分清楚投資風險的情況下,把將近100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債券賣給投資者。
而在推銷此類債券的同時,高盛因預見到債券價格下跌大肆賣空獲取暴利。文章質問,為什么在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房地產市場將出現問題時,公司會將大量的垃圾債券推向市場?
文章抨擊高盛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把危險的金融產品注入世界商業市場,這與當年美林證券在網絡泡沫時向投資者推銷垃圾股票如出一轍。作者建議美國政府在研究如何應對危機的同時,調查華爾街和高盛在這次危機中扮演的角色。
保爾森成關注焦點
這篇文章很快得到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斯托弗•多德的響應。多德把矛頭引向曾擔任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美國財長保爾森。
作為共和黨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爾森自1999年至2006年間掌管高盛公司,這段時間也正好是次貸危機從醞釀到爆發前的關鍵階段。多德要求保爾森對高盛在次貸危機中扮演的角色予以說明。他說,保爾森最好對這一問題做出回應,否則他將可能面臨更為正式的調查。
對于多德的質疑,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保爾森“正在與國會兩黨成員共同努力,幫助那些處于困境的(貸款)購房者找到解決辦法……這才是我們所有人應當關注的問題”。高盛方面回應稱,“認為高盛存在不正當行為的假設完全錯誤”。
為什么偏偏是高盛
為什么高盛在次貸危機中被盯上?美國業內人士分析,其實美國幾家投行都在“賣垃圾”,只有高盛在賺錢,而且賺得厲害,高盛自己的基金也沒有賠進去。
高盛今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招人眼紅。受次貸危機影響,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同期均出現大幅虧損,花旗和美林的首席執行官先后被解職,然而高盛卻一枝獨秀。在美國金融行業普遍重挫近 50%的情形下,高盛成為年內股價上漲的少有企業。
公司財報還顯示,今年前9個月高盛開銷169億美元用于員工薪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和。雖然保爾森在出任財長前已被迫了結公司的股份,但高盛該如何解釋今年的高利潤呢?
雖然有美國媒體認為,多德盯住保爾森更多是出于大選考慮。但毋庸置疑,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暴中,不只一家投行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從貸款銀行到投資銀行、從評級機構到金融企業、從貨幣政策到金融監管,一連串的責任需要追究。高盛的故事不過是華爾街逐利本性的再次體現。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12月10日《國際先驅導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