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國《挑戰》周刊副總編達尼埃爾·富爾坦的對話,他說:“馬克思的分析仍未過時”。
鄭若麟:《挑戰》周刊這期“馬克思??币鹆撕芏喾错?。請問冷戰結束那么多年了,為什么馬克思會“重返”法國?
富爾坦:馬克思的“重返”,不僅僅在法國,還在很多西方國家。這一“重返”首先是源于公眾的一種擔憂,即對全球化的擔憂。多少年來,專家們都說,全球化對公眾是好事,將會使他們生活更為富裕,為他們帶來幸福;但事實上全球化的這些好處都沒有出現,相反歐洲老百姓看到的是企業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工廠倒閉、工人遭解雇……這使人們重新想起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描述。至少在法國知識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正在重新成為學者們研究的對象。
其
第三,必須說明的是,馬克思的重新出現,并不意味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返;再生的馬克思,并不是曾經造成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那個政治家的馬克思,而是經濟學家、哲學家的馬克思。馬克思花費了二十年時間寫成的《資本論》,是一個世紀以來所有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中最詳盡、深入的著作。正是這個剖析了資本主義的馬克思,正在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現在法國出現的馬克思研究,主要就是要把馬克思本人對資本主義的研究重新拿出來與今天全球化條件下的資本主義進行比較和對照。至少到目前為止,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描述都是正確的。馬克思曾認為資本主義在完全充分發展之后,就會在其自身的發展中走向消亡。這一消滅究竟意味著什么,也是現在很多學者所關注的。我相信中國也在為此尋求著答案。
鄭若麟:馬克思重返法國及西方思想界,會不會對法國及西方政治產生影響?極左翼“共產主義革命團”領袖布尚什諾最近正在成立新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而且民意調查證明他已經與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并駕齊驅。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看到布尚什諾成為法國左翼的代表人物?
富爾坦:對于法國,我的回答可能會使你吃驚:事實上馬克思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法國。法國是世界上罕有的國家,一直對馬克思深感興趣,冷戰結束、柏林墻倒塌……都沒有影響法國的“馬克思派”。法國一直存在著這股政治力量。你提到的布尚什諾目前已經成為極左翼的主要政治領導人,他不但年輕,而且是法國人最喜歡的第三號左翼政治家。甚至在社會黨內部,也有多達30%至40%的黨員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所以我說,馬克思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法國。
但這次我們報道的“馬克思重返法國”,與一直存在于法國的馬克思,并不是一回事?,F在重返的,才是一個真正的“好的”馬克思。法國左翼目前應該研究的,是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是生活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里的人們,是階級斗爭……應該研究的是如何運用馬克思的理論來重新尋求解決資本主義激發的種種問題的途徑,這才是法國左翼所應該做的事。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