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廠商大發戰爭財 切尼“娘家”賺最多
雖然說,國會一直在發布報告,告訴美國人民,究竟在伊拉克戰場上,政府已經花掉了多少錢。最駭人聽聞的一個數字是16000億美元,每戶美國家庭負擔2萬美元左右。大家都張大了嘴,覺得好可怕。
大家都犯疑,為了“打倒暴君,傳播民主”這么一個“崇高”的理想,每家每戶花2萬美金,值得嗎?如果美國下狠心,要把全世界的“暴君”都打倒,給所有國家“傳播民主”,那可得花多少錢呀?
但大家請放心,不是所有國家都像伊拉克這么有“油水”可撈的。而且,戰爭不是美國人民一人一票決定的,所以其實并不關全國人民的事情。大家只要乖乖交稅給大兵們去打仗就好了。但是,大家又犯疑了,那這不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嗎?全美國人民除了被全世界人民罵之外,好像沒有從戰爭中得到實惠呀!
請大家放心,美國人民得不到實惠,不代表沒有人可以得到實惠。這不,切尼先生冒出來了。4年前滿口大話支持打伊拉克的這位仁兄,現在又在叫喊要攻打伊朗了。大家原本以為,切尼要么不是跟這兩伊國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要么就是正義感太強。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家的老東家,在伊拉克的單子,隨隨便便就是160億。現在大家明白了吧。什么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王奇華)
原文如下:
美國廠商大發戰爭財 切尼“娘家”賺得最多
星島環球網 2007年11月20日
一個監督團體19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從2004年到2006年,美國民間承包廠商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獲得的合約增加兩倍多,總金額超過兩百五十億美元。其中美國副總統切尼曾任總裁的哈里伯頓石油公司居民間廠商第一位。
法新社報道,廉政中心主任布森博格說:“雖然許多廠商從與戰爭有關的工作中獲得數百億美元的合約,可是合約執行的監督卻松散的令人震驚。”這個立場中立機構在調查報告中指出,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美國政府外包工作出現的問題包括缺乏競爭性投標,遺失合約與公司身份不詳。
從2004年到2006年,KBR建筑服務公司與哈里伯頓石油公司的分公司,獲得合約的金額超過一百六十億美元,居美國民間廠商第一位。哈里伯頓石油公司可謂是美國副總統切尼的“娘家”,從1995年到2000年都是切尼任總裁。而2003年總統布什下令入侵伊拉克之前,切尼是美國政府中主張對伊拉克開戰的強硬派。
迪恩國際公司以十八億美元的合約金額排名第二,遠落在哈里伯頓石油公司之后,迪恩公司為美國國務院官員提供安全保護。排名第三的是取得合約金額為十億美元的華盛頓集團國際公司,這家建筑與工程公司是KBR公司的競爭對手。
黑水保全公司以四億八千五百萬美元的合約金額排名第十二位,9月間,黑水公司的保全人員在巴格達持槍對伊拉克平民濫射,造成多人傷亡。
獲得合約金額超過KBR公司的是“身份不詳的外國實體”,他們提供服務獲得的合約金額高達204億美元,美國政府在合約中并未透露這些外國實體的身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