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
“入聯公投”成問題焦點
現在擺在臺灣與美中臺三角關系上最迫切的一個議題,就是公投問題。為了用比較激進的主張來鼓動民眾,民進黨和陳水扁提出“入聯公投”。而國民黨為了不落人后,提出“返聯公投”。
我認為,民進黨的“入聯公投”本身,隱含了改國號公投和臺獨公投,所以,國民黨提出“返聯公投”。兩者一樣要爭取臺灣人民作為一個整體來進入聯合國。
誰都知道,公投不公投跟進入聯合國沒有什么關系,公投過了臺灣也進不去。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號召民眾說,我們主張要進入聯合國,但國民黨提出的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不涉及改國號的問題,更沒有臺獨公投的意涵,而是強調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這個事情到目前為止,我沒有感受到美國和大陸對此的強烈意見,現在的焦點是集中在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問題上。
比“兩國論”走得更遠
我認為,入聯公投會嚴重影響到美中臺三角關系與兩岸關系,有人甚至指出,后果可能比1996年的臺海危機更嚴重。但我認為,應該是用1999年的“兩國論”來相比更貼切,因為1996年那次選舉前,大陸對臺灣進行軍事演習,而那時候的情況是,李登輝勢必當選。而李登輝當時也還主張國家統一,大陸不相信李登輝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所以,1996年的選舉并沒有出現執政黨惹事的問題。現在則不同,受到各方關注的入聯公投,就是執政者發動的,并且被視為刻意刺激大陸。
1999年李登輝提“兩國論”時的情勢跟現在比較像,但現在的情勢又比1999年嚴重。因為:
第一,當時“兩國論”的設計,內容包括廢除“國統會”、修憲等,但當時只有設計,沒有實施;而現在,“國統會”已經廢除了,修憲也在積極推動中,第二共和的修憲版本也出來了,都是在落實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所以情勢比1999年走得更遠。
當時還有一種狀況可以緩和緊張情勢,就是臺灣執政者對美國的表態。“兩國論”發生的時間點,幾乎跟現在一模一樣:當時是1999年的7月,現在是2007年的8月,離選舉都是差8個月。那時候,李登輝可以在美國在臺協會理事會主席卜睿哲面前斬釘截鐵地說,他反對臺獨;陳水扁現在則絕對不可能在薄瑞光面前講這個事情,他會把入聯公投進行到底,而且可能會用群眾運動來鼓噪第二共和憲法,形成火上加油。陳水扁的目的,最高綱領是延續臺獨政權,最低綱領是如果國民黨重新執政,他將作為臺獨總旗手,包括召集臺獨禁衛隊來維護他自己。
與1999年情勢不同的第二點是兩岸之間。當時,李登輝有管道與大陸溝通,包括辜振甫公開解釋“兩國論”的文字都事先告知大陸有關人士,現在會這樣嗎?反而是陳水扁巴不得大陸惱怒。
李登輝當時為了緩和“兩國論”的沖擊,從7月9日到雙十節期間,一再提“兩個政治實體”,一再提國統綱領,一直到雙十節講話,他提的是:“當前國家尚未統一,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看法各有不同”,這就回到“一中各表”了。而現在的情況是,陳水扁要在雙十節閱兵,屆時還要講話,雖然現在不知道他會講到什么地步,但我認為他不可能收,只會往前走,我甚至擔心他會說:“兩岸是一邊一國,兩岸關系就是兩國關系。”這樣的語言只會進一步刺激大陸。
“雙十”講話或升高危機
面對大陸的可能反應,臺灣一些政治人物可能會說,這是臺灣內部選舉的需要,即使這是個假議題,對爭取選票也是有利的。但問題是,大陸有它自己的基本立場和考慮,加上今年10月中共要召開十七大,明年3月大陸的人大會議,8月大陸要舉辦奧運會。因此,大陸對現在臺灣的變局,就可能不會拖到明年再去反應,甚至會在10月前后作出重大反應。陳水扁的雙十節講話,可能讓兩岸的危機升高。所以,臺灣面臨的危機將超過1999年。
加上與1999年不同的是,現在大陸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北京領導層會不會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也就是把具有改國號和臺獨公授意涵的入聯公投,定性為《反分裂國家法》中的“將會發生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以致必須采用非和平方式來處理,是臺灣面臨的空前挑戰。一些有代表性的大陸學者已有此表示了。
“一個中國”并非無利臺灣
入聯公投這個議題操作對民進黨選舉是有效的,國民黨就是不愿意被操作成只對民進黨有效,所以提出了對應的方案。而這個對應的方案,并不是與民進黨進行臺獨飆車。我們認為,與民進黨進行臺獨飆車,會使臺灣立刻面臨和大陸攤牌的危機。
當然綠營的朋友會說國民黨頑固不靈,說臺獨認同已經在不斷增加,國民黨卻還不接受。但我們認為,如果接受了臺獨方向,那我們講的愛臺灣,結果卻是立即害臺灣,亦即“急獨導致急統”。這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臺灣內部不要執著于比賽如何和大陸對抗。況且大陸主張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對臺灣并非沒有正面作用,也就是兩岸分治不等于臺獨,大陸不必為此動武,雙方可以相安無事,進而透過談判處理問題,包括臺灣所重視的國際空間。
我要強調,實際上入聯公投的問題涉及到的是統獨的問題。誰都知道,現在統一和獨立都沒有條件。進一步講,和平獨立,沒有可能;現在講和平統一,則沒有條件。至于武力獨立,沒有機會;武力統一,沒有人心。所以,當前應該是統獨放兩邊,互利擺中間。這就是為什么馬英九在談兩岸問題的時候,談的都是經貿的互利。也就是為什么謝長廷會說,他跟馬英九的主張差不多,關鍵就是兩岸互利才能獲得中間選票。接著就是看選民如何判斷誰的主張有落實的希望而投票給他。(作者是臺灣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
(《環球視野》摘自香港《中國評論》9月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