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00億美元援助印度的背后
南 生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財經大臣甘利明在6月底將率重要企業高層訪問印度,此次雙方會談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將就日本向印度明年啟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出資300億美元一事達成共識。共同社指出,這將是日本迄今對一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最大出資。
近年來,日本政府一改長期“忽視”印度的做法,將拉攏印度作為目前外交領域中的頭等大事。在經濟上,自2003年起,印度已取代中國成為日本最大對外援助國,而政治方面,日印目前正就“四國聯盟”入常展開積極合作,此外,在2006年底日本當選首相安倍晉三更提出了“日美澳印四國戰略對話”的構想。國際觀察人士指出,在日本300億巨額援助的背后,戰略意圖十分明顯。
日本意圖“以經促政”
據悉,此項300億巨額資金的主要流向將集中在建設鐵路和物流網,日本希望借以使印度成為日企向歐洲、中東出口的生產基地。共同社分析認為,此舉還可以刺激日本與印度的貿易與投資,推動日企正式進軍印度這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其實,日印兩國的經濟合作起步較早,經濟關系也比較穩定,但一直以來兩國的經濟合作水平并不高。日本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雙邊貿易、直接投資和對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援助(ODA)。目前日本對印度的ODA數額雖然相當可觀,但兩國間的雙邊貿易處境卻很“尷尬”,每年只達到60億美元的總量。而中印之間的貿易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這與兩國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地位是極其不相稱的。此外,日本在印直接投資度并不多。這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印度在獨立后長期實行計劃性很強的中央統籌制度,嚴格限制外國直接投資,而且印度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后。這些因素對于以“言利”著稱的日本廠商而言,吸引力乏善可陳。
目前,日本工業結構已超越了重工業時代,以機械、電子、汽車、家用電器等附加值高、消耗能源少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與信息業快速發展;而日本社會結構也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勞動力短缺嚴重。同時,常年的對外貿易出超正驅使日本對外經濟結構開始從“商品輸出型”向“資本輸出”轉變。諸多重大因素決定了日本急需尋找傳統飽和市場之外的低附加值產業和資金的輸出市場以及勞動力集散地。印度近20年來年均增長率突破了6.5%,高速發展的經濟在創造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時,更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大量資金的投入來維持這種高速發展,此外,印度還擁有接受過教育的龐大人口基數。從以上多方面而言,印度正是日本需要的“新大陸”。
而在結成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背后,日本希望“以經促政”,提升雙邊戰略關系的目的也十分明顯。一直以來,日印關系的癥結在于印度認為與日本在國際戰略層面的合作很有限。盡管與日本在“四國爭?!钡葐栴}上存在合作,但印度政界的觀點是印度是和美國、中國一樣的大國,而日本多年來一直躲在美國的背后,完全聽美國的;自主權力有限,跟它談國際戰略合作,還不如跟美國談。
日本欲“第三次崛起”爭做亞洲領袖
據法新社報道、聯合國大會目前正就安理會改革問題展開磋商,而據歐洲的聯合國外交人士6月22日透露,本屆大會主席哈亞•拉希德•哈利法(巴林)已向下屆主席斯爾詹•克里姆(馬其頓)表示,她已經決定放棄在今年9月之前,即其任期之內實現改革。日本所追求的安理會擴員已無法在本屆聯大實現。
爭常是日本一直矢志擺脫“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珠儒”地位,恢復大國形象的關鍵性一步,它的一再失利,目前已嚴重影響到日本的長期國家戰略:“第三次崛起”爭做亞洲領袖。
大多數關注亞洲國家崛起的人總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中國。但這些觀察家卻常有意或無意忘記,日本經濟總量達5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超過中國和印度的總和;它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100倍。另外,日本每年在國防上斥資400億美元,人均軍費世界第一,擁有排名世界前五位的軍隊。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分析指出。日本在世界歷史中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它是首個遭遇全球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但它對其加以掌握,使其為己所用。在此期間,日本兩次重塑自己。明治維新期間,它吸取世界各國的思想和科技,從而得以在1904至1905年間的日俄戰爭中打敗歐洲強國,并由此走向一個軍國主義帝國,最終導致它在1945年戰敗投降并被占領。但在二戰后的那段時間,日本再一次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將自己重塑為一個超級經濟大國,其成就令世界各國羨慕。正如美國學者肯尼思•派爾在他的新書《日本崛起》中所說,這幾次重塑都是日本對世界政治外部改變的反應。如今,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本世紀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將是,日本會作何反應。
日本目前正在就其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進行辯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采取了非常激進的立場。他所在的自由民主黨正致力于修改憲法第九條。修改后條款將允許日本軍隊全面武裝和擁有交戰權。而構筑一個由所謂“價值觀相同國家”組成的“美日澳印四國同盟”也是安倍政府的外交核心理念,不論各國官方是否承認,但一個事實是,日本希望構筑的這個鏈條緊緊纏繞著亞洲“不同價值觀”大國——中國,針對性不言而喻。
印度不做大國“制華”棋子
剛剛結束對新加坡訪問的印度外交部長穆克吉在6月20日表示,印度不僅僅單純是區域經濟成長的引擎,同時也是亞洲安全的關鍵,但印度并不把本身視為是一股平衡或抑制中國的力量。他也引述中國領導人去年訪問印度時的談話,中國和印度都有足夠空間同時發展。穆克吉還指出,印度在強化區域合作與融洽上的觀點,將帶領印度大膽地在艱困的歷史問題上尋求長期解決方案,而印度新的外交政策,是繼續推動印度爆炸性的經濟成長。在過去三年里,印度平均經濟增長率達9%。
分析人士注意到,這一口徑其實是重申了去年印度總理辛格訪日時在接受日本《讀賣新聞》記者采訪時,特意提到“世界足可以容下印度和中國的同時發展”。“我們在某些領域存在競爭,但在競爭當中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的講話精神。印度的《金融快報》評論說,辛格的話“在日本與中國關系緊張而尋求密切與印度關系”的背景下說出來,顯然是向日本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別拉我當“制華”棋子。
目前,中印俄3國關于建立對話機制的會談已經展開,3國外長也進行了多次非正式會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