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3月3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西的費盧杰市,4名黑水公司雇員遭槍殺,其座車被焚毀之后,燒焦的尸體被武裝分子和當地人拖著在街上示眾

2004年3月31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西的費盧杰市,4名黑水公司雇員遭槍殺,其座車被焚毀之后,有的尸體還被掛在大橋上
2004年3月31日,一輛“帕杰羅”吉普車行駛在費盧杰坑坑洼洼的主干道上。突然一聲巨響,吉普車在猝不及防下遭到伊拉克當地武裝的伏擊,4名士兵當場斃命。其中2名士兵還被螞蚱般地串在一起,懸掛在幼發拉底河的大橋上。幾天后,美軍實行大規模報復,殺死了幾百名伊拉克人,并導致幾千人無家可歸。美軍此舉使伊拉克人的抵抗情緒更為激烈,這種敵對情緒至今仍讓美軍頭疼不已/\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4名士兵其實不是美國正規部隊,而是美國黑水國家保安公司的雇員。正是費盧杰伏擊事件,促使鮮為人知的美軍私人雇傭武裝浮出水面,這批以黑水國家保安公司為代表的私人武裝,實質上是布什政府的影子部隊/)他們仿佛可以置身三界外,因為他們的傷亡可以忽略,犯罪行為也可以不予追究,但這也極大地損害了美國所謂的民主傳統。于是,美國國會誓言將其置于監控之下,國會山與白宮的斗爭也隨之展開……拉氏的軍事改革
“9.1”事件前一天,當時的新任國防部長羅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緩步走向五角大樓的發言臺,發表他上任后的首次“戰爭”宣言:“當前對美國以及美國人民安全的最大威脅,你們或許會認為我說的是某位余存于世的獨裁者,實際不然,最大的敵人是五角大樓的官僚機構!”拉姆斯菲爾德號召用新的模式替代舊的國防部官僚體制,這個新模式的基礎是私人機構。他告訴聽眾:“我不想攻擊五角大樓,只是想解放它,把它從它自身的困境中解放出來。”
事實上第二天,五角大樓的確遭到了攻擊,一架波音757飛機撞上了五角大樓的西墻。拉姆斯菲爾德抓住了“9·11”這個難得的機會,展開他前一天宣布的“戰爭”。新的五角大樓政策強調秘密行動、先進武器系統和對私人雇傭武裝的依賴,這種政策被稱為“拉姆斯菲爾德主義”。即便后來拉氏作為伊拉克戰爭的替罪羊被輿論趕下臺,他的軍事改革仍被延續下來。2006年11月,布什在拉氏的告別辭上稱贊他具有“對二戰后美國全球軍事力量進行徹底改革的前瞻性”。拉氏辭職前,他已采取特別步驟將私人雇傭武裝作為美國戰爭機器鏈條的一部分。在2006年的4年防務評估報告中,拉氏概述了白2001年就開始實施的“國防部改革路線圖”,他將“國防部整體力量”定義為“現役以及預備役的軍事機構、文職人員以及雇傭武裝——這些構成了美國的戰斗力;’。這種正式的界定,表明戰爭雇傭力量首次得到了法律認可。
后“9·11”時代,經常被忽視的戰爭情節之一是戰爭的私人化。在美國軍人為侵略伊拉克集結時,五角大樓已將私人武裝作為行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政府給公眾的姿態是尋求外交解決途徑。2003年3月,美軍在攻進巴格達時,動用了現代戰爭中最大規模的私人武裝力量。到拉姆斯菲爾德離職前,估計有10萬雇傭兵出現在伊拉克,數量幾乎趕上美國的正規部隊。雇傭軍為布什政府提供了政治上的回旋余地,政府可以避開公眾的監督,在戰區部署私人武裝,而這些武裝力量的傷亡和犯罪情況可以忽略不計,美國政府及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可以庇護他們免予被監督和起訴/\
私人雇傭武裝與美國正規軍的最大區別是,私人武裝為公司服務,正規軍隊為國家服務,因此,私人雇傭武裝缺少使命感。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繼續,私人雇傭武裝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民主黨取代共和黨掌控了國會,國會馬上開始就私人雇傭武裝展開聽證。其中被討論最多的幕后公司是美國黑水國家保安公司,一直以來它鮮為人知,遠離國會監督,它的成功得益于組成布什政府的核心是一群保守派官員,對他們來說,進行激進私有化一直是備受推崇的使命。黑水公司多次引用拉姆斯菲爾德的聲‘明,力圖表明雇傭武裝是國防“整體力量”的組成部分,以證明自己作為國家安全力量存在的合法性。借助拉氏的聲明,該公司實際上已擁有高于法律的特權,不受民事訴訟制約,不受軍事法庭制裁。隨著對黑水公司調查的深入,一幅令人驚恐的畫面呈現在人們面前——私人雇傭武裝,簡直成了布什政府的近衛軍!
黑水公司的麻煩
1996年,擁有億萬財富的基督教保守主義者埃瑞克.普林斯家族創建了黑水公司。建立之初,該公司占地約2000公頃。絕大部分財源是普林斯的私有財產,組建的目的就是“滿足政府可能的軍事需求以及實施相關安全培訓”。他們慷慨的政治捐助,刺激了基督教右翼的崛起以及1994年的共和黨革命。此后幾年,普林斯家族及其政治盟友不遺余力地支持共和黨,幫助布什登上總統寶座。
“9·11”事件使黑水公司一夜間變成全球戰爭的主角,美國中央情報局給公司打來電話,要求與黑水公司簽約參與美國對阿富汗的早期行動。接著,該公司成為反恐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差不多十億美元的政府訂單。十年內,黑水公司總部的面積擴張到近3000公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雇傭武裝基地/\當前,黑水公司有2300名員工在9個國家執行任務,另有2萬人隨時待命,它擁有包括武裝直升戰機在內的20多架飛機,有自己的情報機構,同時具有建造偵察和定位系統的能力。
“9·11”以來,黑水公司聘請了一些與布什政府有密切關系的前官員作為高級執行官,其中包括前中央情報局負責反恐和追捕本.拉登的指揮官,以及負責跟黑水等保安公司下訂單的前國防部檢察總長。公司最大的訂單來自美國國務院,任務是給美國駐伊拉克的外交人員和設施提供安全保障。合同在2003年簽訂,美國政府付出2100萬美元,來保障美國駐伊拉克最高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的安全,黑水公司也成功保護了繼任的2位美國大使及其他外交官的安全,、該公司的武裝力量,還保護了超過90名伊拉克的國會代表。依據最新的政府合同,2006年6月以來,黑水公司在國務院就獲得了7.5億美元的訂單。
“9。11”事件成就了拉氏的軍事改革設想,也成就了黑水公司的商業奇跡。黑水公司打算一鼓作氣,參與制定規范雇傭武裝的規則,爭取阻止國會或者五角大樓將私人雇傭武裝置于軍事法庭臨管之下,通過灰色身份,游刃于國務院和同會之間。但事情的發展并不如意。2005年]月,4個死難雇傭兵家屬將黑水公司告上法庭,起訴公司沒有給員工配備必需的安全裝備,指出公司派遣他們執行任務時人數不足6人,所配備的武器威力不足,配備的是“帕杰羅”吉普車而不是裝甲車。案件反響巨大,因為如果訴訟成立,一旦保安公司的員工在戰場受傷或者死亡,公司將面臨被起訴的命運。
黑水公司積極應戰,聲稱如果美國法院允許公司因為雇員誤殺而被起訴,那會削弱國家的戰斗力。他們在法律文書里辯稱,對于所有的雇傭兵以及“整體力量”這一概念下的美國軍事力量來說,沒有什么比將在國外作戰的私人團體置于民事訴訟之下更有破壞力的了,他們請求撤訴。隨后,黑水公司遭遇大失敗,聯邦最高法院傾向于接受審理費盧杰事件,、
美國國會對介入這個歷史上首例案件抱有極大興趣。國會介人,是因為黑水這類保安公司,是不必遵行軍事命令的私人合法武裝力量,從理論上說可以做他們喜歡的任何事情,而不需要對美國政府報備/\也就是說,黑水可以繼續從政府獲得億萬美元納稅人的錢,卻可以對自己公司員工的生死守口如瓶。國防部拒絕對國會議員的質詢作出回應,他們拒絕承認私人安全武裝是在國防部協議項目下丁作。隨著調查的展開,整個戰爭契約產業的秘密露出冰山一角。“很明顯,簽約人和轉包商的世界深不可測,更不要說追查轉包過程中不知去向的成千上萬的納稅人的錢了。”國會參議員懷克斯曼花了2年多時間,尋找一個簡單問題的答案:美國納稅人的錢到底支付給誰來為自己服務?費盧杰案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只是錢,還有人命。
黑水等保安公司吸引國會介入的原因,除了上述的行動不透明外,還有公司員工犯罪事實可以被掩蓋、美國法律對雇傭軍不適用等。這導致以法律維護者自居的美國國會不得不介入。
國會山上的斗爭
美國國會通過多項議案,目標直指“9·1l”事件后出現的戰爭的主要行為者——私人雇傭武裝,力圖對其施加監控,以便使之行為透明化。2007年1月以來,民主黨參議員提出多項議案,要求引申《2000年軍事治外法權權限案》的適用性,使其不僅適用于為軍隊丁作的人員,同時也適用于戰爭區的雇傭軍。但是,對私人武裝的監控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即使存在美國民事法律適用于雇傭兵犯罪的潛在可能性,但是由于美國本土資源的限制,使得檢察官在追蹤過程中挫折不斷。如何在形勢復雜的伊拉克進行調查?誰來保證調查人員與檢察官的安全?怎么與伊拉克罪犯接觸?怎么有效監控分布在戰區的超過10萬的雇傭兵?這些都是棘手的問題。
民主黨議員同時也是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委員的簡.斯加考夫斯基,是批評戰爭雇傭體系的領頭羊,她的提案涉及許多方面,包括政府應該公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與政府簽約的承包公司和轉包公司,公布東道主國與美國本土的法律被其損害情況,公布對簽約人的懲戒行為,公布雇傭人員的傷亡情況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行當耗費億萬財產,但是我們對簽約者的傷亡情況一無所知。是揭開戰爭面紗的時候了。當我們討論戰爭時,戰爭的范圍、代價、風險都是戰爭的一部分,但我們對在伊拉克的影子部隊一無所知,這導致美國民眾并沒有真正認識戰爭的真才目。”
共和黨內部也存在對私人雇傭武裝進行監控的聲音。身為共和黨參議員的前預備役法官林希.格拉漢姆,在2007年防務授權案上增加附屬條款,要求將雇傭兵置于美國軍事法庭體系監管之下;巴拉克.奧巴馬參議員在2月份引進一項新的全面的立法,要求對雇傭武裝采用明確的規章制度,授權逮捕和制止那些雇傭武裝中的犯罪嫌疑人,提交給民事權力機構進行控告。法案要求司法部提交一項關于對雇傭兵惡習的全面調查報告,公開雇傭兵的犯罪事實以及外界的批評聲音。奧巴馬撰文指出,雇傭武裝“在不清晰的權限規定下運作,國會的控制不力導致最終監管難以實施,責任迷失增加了美國軍隊以及作為雇傭兵的美國民眾的危險系數”。而他的提案則可以重建對這些公司的控制,將簽約人的行為規范到法律之下。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12月31日前,勞工部證實在伊拉克的雇傭兵死亡770人,7761人受傷。獨立分析家認為傷亡數字應該更高,僅僅黑水保安公司在伊拉克就死亡27人。經濟上,大約40億美元的稅收資金,被支付給在伊拉克的美國私人雇傭武裝力量。盡管有影子部隊的存在,國防部還是在白宮窮兵黷武的政策中掙扎。
這幾年,美國軍隊在“反恐”名義下被四處派遣,以至于前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現役的美國陸軍七零八落。”政府并沒有重新審視它的對外政策,反而計劃增加駐伊美軍的數量,布什總統的建議引發了國會和民眾的激烈爭論。“對私人雇傭武裝的依賴,讓戰爭更容易爆發和持續,因為代價只是金錢而不是公民權。”憲法中心主席邁克.拉特涅表示,“因為當民眾被號召進行一場戰爭時,存在抵制因素,這可以阻止戰爭走向愚蠢和自我擴張,對美國來說,阻止走向爭奪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是公民的義務。所以私人武裝,可以說是美國維持衰落帝國的必要手段。”
實際上,犧牲的雇傭兵的人數并不在美軍死亡人數的計算當中,他們的犯罪行為也沒有被記錄和懲處,這就掩蓋了戰爭的真正代價。對雇傭兵法律不適用,日內瓦公約、普世的道德價值,所有的一切都被拋棄,也就是說,私人雇傭武裝變成布什政府實現其政策的武器。實際上,雇傭武裝的問題不僅在于他們缺少監控和透明化,還在于戰爭的私人化,政府將私人武裝的利益和戰爭聯系起來,這鼓勵了雇傭武裝集團對政府和國會進行游說,以便獲得更多戰爭的機會。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國會需要迅速限制私人雇傭武裝的原因。(席桂桂/編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