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告別聯合國 痛批布什政策
陸以正
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十年之久的安南(Kofi A.Annan)年底即將退休,把引導這個國際組織的重擔,交給南韓的潘基文。
聯合國秘書長雖然不代表任何國家,但聯合國憲章賦予他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在國際法上具有特殊地位。聯合國成立六十一年來,安南只是第七任秘書長;持平而論,政績比前任,也是非洲籍、曾任埃及外長的布特羅斯蓋里(Boutros Boutros-Ghali)要強得多。
安南原籍迦納,出生庫馬西(Kumasi),畢業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Macalester學院,而他是在進入聯合國秘書處服務后,才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并獲得碩士學位。安南今年六十八歲,也該退休了,但因為他的兒子涉入哈珊(Saddam Hussein)時代聯合國「(伊拉克)石油換糧食計劃」丑聞,美國逼他下臺,內心有些不平。
安南的臨別演說(英文習慣稱為「天鵝之歌swan song」)特別選在密蘇里州獨立市(Independence)杜魯門總統紀念館兼圖書館發表。六十年前,杜魯門總統在任時,丘吉爾曾在密蘇里州富爾頓市(Fulton)發表演說,首創「鐵幕」一詞,傳誦人口,當時還沒有杜氏紀念圖書館。安南選擇在那里演說,隱含直追前人,把自己與邱翁相比之意。
這篇在十二月十一日發表,長達四千余字的演說,全文可從該館或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下載。演說提出安南所稱,他在十年秘書長任內學到的五點教訓:
●共同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國際安全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全球團結(global solidarity) ─各國應彼此互謀福利;僅提供對外援助是不夠的,開放國內市場,完成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談判,更為重要。
●人權法治(the rule of law)─ 各國不僅應在國內保障人權與法治,在國際上更應要求其它國家共同遵守。
● 互相負責(mutual accountability) ─各國政府的行為不但對國內民意負責,對國際社會也應負責。各種團體如企業、工會、大學、智庫等都應負起對其它國家的責任。
●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聯合國必須成為世界組織,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改組須符合今日世界現況;弱小國家應在國際金融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有更大的發言權。
安南巧妙地并未點名美國,但在場聽講的人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隱約地指責布什總統的單邊主義,如不顧聯合國反對而揮軍入侵伊拉克,將伊戰囚犯寄押海外基地以規避給予人權保障,在安理會與其它國際組織里橫行霸道,拒不接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限額制,以及遲不完成WTO杜哈回合談判等行為的不當。但如從字面上推敲,他并未逾越外交禮儀,直接批評美國元首。
演講后緊接就是與聽眾問答時間。網站上沒說主持人是誰,料想應為館長狄凡恩博士(Michael Devine)。他首先發難問安南秘書長:為什么特別選擇杜魯門紀念圖書館,發表如此針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攻擊(a fairly pointed attack on US foreign policy)?外交老手的安南完全否認他有此意,說此問與事實完全不符(Nothing could be farther from the truth)。他只是回顧歷史,希望美國能善盡合作者與領袖的責任而已。
繼而發問的是民主黨籍眾議員柯理福(Rep.Emanuel Cleaver),他是南部長大曾任市長的美國黑人,自然反對布什政策。他要知道安南如何評價美國跨黨派小組提出的《伊拉克研究報告》。安南說,他不敢妄自尊大,向美國政府或國會提什么忠告。但純自個人立場而言,他認為小組做了件很有益的事,厘清了許多問題;伊拉克國內的派系沖突,才是焦點所在,先要各派系自行和解,共商憲法,共享權力與石油收入,國家才能穩定。
區域內鄰國的推誠合作也很重要,安南說他曾建議召開國際會議;并非開過一次就算了,而是一個常設性由各國政府授權的會議,問題發生時,可提交這個區域性會議商討真正解決之道??傊?,要尋求基本解決伊拉克問題,必須和區內所有國家坦誠磋商并合作,包括伊朗與敘利亞在內。他只是沒有點出,這個建議對布什總統而言,根本行不通。
最后發問的是堪薩斯州的民主黨眾議員穆爾(Dennis Moore),他特別就伊斯蘭教什葉與遜尼兩派水火不兼容的情形,追問如何能予化解。安南只好說,外人無從勉強把和平加在伊拉克人民身上,伊國人民必須自求和解。他話鋒一轉,承認除伊朗是由什葉派掌權外,五十余年來,區內其余國家都由遜尼派執政;他沒說這是問題難以解決的關鍵。
安南也指出許多人忽略了難民問題。逃到敘利亞的伊拉克難民總數已達七十五萬人,約旦也有數以千計的難民。他的臨別贈言是,今日世界各國已經沒有純屬內部的問題了,任何問題都有它的國際面,與其拖延時日,國際社會應該勇敢面對,尋求解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