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從未停止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戰略,特別是進入信息全球化時代以來,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體帶來的傳播便利,抓住中國“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重疊的歷史條件,加大對中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力度。當前,在新的輿論環境下,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需高度警惕,有效應對。
新輿論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挑戰
新媒體空間可以說已成為現階段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戰場。目前敵對勢力通過直接發聲或培植代理人發聲的方式,在網絡上傳播大量威脅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內容,特別應引起關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蝕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動搖社會主義根本制度
中國總體意識形態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制度。敵對勢力借助網絡工具把顛覆中國的總體意識形態作為靶心,輻射各個社會領域。
在內容上,主要是大肆傳播和擴散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思潮,擠壓、替代、混亂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動搖社會主義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體傳播的特性,增強這些錯誤理論和思潮的欺騙性、隱蔽性。這些方式借助網絡,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蠱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眾產生對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懷疑。
2否定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對黨的政治認同
敵對勢力通過網絡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一個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計地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從上破壞共產黨的權威,從下瓦解公眾對共產黨的認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宣揚所謂“普世價值”。
其二是丑化中國共產黨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不信任。
3污蔑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弱化軍人對黨的忠誠度
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強柱石,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是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的重點所在。長期以來,敵對勢力一直把從根本上削弱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對解放軍意識形態滲透的核心內容。
關于“軍隊非黨化”,敵對勢力在認識層面攪亂政黨與國家、政黨與軍隊的關系,刻意把軍隊的政治屬性與國家屬性對立起來,以軍隊的國家屬性否定軍隊的政治屬性。
關于“軍隊非政治化”,敵對勢力掩蓋軍隊的政治屬性,宣稱軍隊是用來對外維護國家利益的,不應該介入本國政治,在政治上應當保持中立,不應該支持某一黨派的政治主張。
關于“軍隊國家化”,一些境內外敵對勢力在網絡上長期進行黨和國家關系的所謂“討論”,尤其是在中國的重大節日慶典,民眾愛國熱情高漲時,更是以網絡評論的方式集中散布誤導輿論。
4顛覆中國傳統優良價值觀,制造思想混亂和價值扭曲
這主要體現在用歷史虛無主義的手法,制造思想混亂。當下部分網絡內容大多偽造史料,污蔑正統,用歷史虛無主義的手法顛覆人們正確的價值認知,進而制造思想混亂,其背后大多有境內外敵對勢力支持的影子。
另外一個重要體現是宣揚擴散西方消極文化,制造價值扭曲。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借助網絡的開放性大量涌入,這些污七八糟的內容易使青年群體的價值觀出現異化和扭曲。
新輿論環境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運籌
面對新輿論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挑戰,必須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謀劃運籌,特別是要在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陣地上把正面宣揚社會主義主體意識形態與對錯誤思想開展輿論斗爭相結合,堅決維護中國意識形態安全。
面對挑戰,應當超越“進攻”與“防御”的二元對立模式,而是謀求“進攻”與“防御”的相互滲透,要如同散文,做到形(手段策略)散而神(中心目標)聚。具體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
首先,要有戰略重點意識。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在“管”和“堵”的層面,當以網絡為主,在“疏”和“引”的層面,應當做到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兼顧。
其次,要實現戰略分支之間的高度契合。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在審慎研究各個戰略分支與多個戰略層次的基礎上做出綜合性的協調一致的安排,保證各個層次和縱橫向之間的相對和諧。
再次,要堅持目標牽引。中國意識形態安全戰略目標要體現層次性和長遠性。
最后,要保持戰略的動態穩定。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在宏觀上保持目標的穩定性,同時應避免僵化,要適時、適機保證具體策略、技術的靈活性。
新輿論環境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三點策略
1培養強大的意見領袖隊伍
在新輿論環境下,意見領袖對于公眾意識的形成發揮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同樣可以對美國的一些策略加以借鑒,依托一些政治信仰堅定的專家學者、網絡達人等,打造和建設一支專門為維護中國意識形態和輿論安全的“鐵嘴”和“鐵筆桿”隊伍,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中,在國內媒體和境外媒體中宣傳中國主體意識形態,反擊和揭露各種危害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信息,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2打造“總體宣傳”的傳播結構
在新的輿論環境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要特別注重對不同媒體形態予以變化多端的組合應用,形成“生旦凈末丑齊上場”的局面。同時,這種“齊上場”又并非簡單的信息結構同質化,而是要形式各異,卻異曲同工,搭建類似于“鳥巢”式立體交叉、犬牙相錯的牢固傳播系統。
3依法加強負面信息的管理整治
要建立和完善各種機制,對那些在媒體上特別是在網絡媒體上制造、散布、傳播危害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行為要依法堅決予以打擊整治,絕不姑息。
首先,要建立輿情監控機制。
其次,是要建立輿情預警機制。
最后,要建立管控和問責機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