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后,國家間的綜合國力競爭愈演愈烈,但競爭的焦點發生了重大轉化,以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軟實力”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他把國家實力區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大方面。軟實力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是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這就是說,軟實力主要包括文化、政治、外交三方面。所謂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文化的輻射能力,即一個國家文化對其他國家產生的吸引力。它在軟實力結構中居核心位置。基于此,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約而同地加大了文化輸出的廣度和力度。對此,我們務必保持清醒頭腦,準確認識其內在本質。
大力擴張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當前,西方國家文化輸出的一個典型行為是加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擴張,并且把爭奪和壓制的重點對準中國。為了壓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它們先后拋出了“社會主義失敗論”、“意識形態終結論”、“意識形態趨同論”、“中國威脅論”等謬論。“社會主義失敗論”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在與資本主義制度競爭中必將失敗,資本主義制度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終結論”和“意識形態趨同論”認為,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形態,未來不是資本主義趨同于社會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向第三條道路趨同,而是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趨同。而“中國威脅論”則宣揚中國的崛起會給西方國家發展和世界安全帶來巨大威脅,認為全球性的危機和問題源于中國。對此種種論調,我們只要冷靜分析就可以發現,它們的實質都是否認社會主義,都是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反對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手段和方式,最終目標是為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提供理論依據。
西方國家文化輸出的另一個典型行為是鼓動“顏色革命”。2000年之后,格魯吉亞、波蘭、吉爾吉斯相繼爆發“顏色革命”。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西方國家在全球化時代所進行的文化戰。這種新的文化戰與文化冷戰不同,后者是意識形態和文化之間的交鋒,而“顏色革命”是以文化顛覆政權,是一種文化軟戰爭。蘇聯解體之后,原蘇聯的許多加盟共和國先后獨立。這些國家雖然放棄了社會主義制度,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它們仍然與俄羅斯保持密切聯系。顛覆這些親俄(或者反美)的國家政府和領導人,扶植美國的代言人獲得政權,遏制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必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重要目標。在這種背景下,“顏色革命”開始登場。
應該說,在長期的文化冷戰中,西方確實取得了可觀的效果。但是,在“顏色革命”語境下,西方國家把自由民主制度對權力的制約能力轉變為利用反對派攻擊政府、顛覆政府,具體手法是利用國家民主基金會。國家民主基金會是美國政府出資的一個實體機構,其目的就是支持美國對外政策目標,但以動機單純的非政府組織面目出現,實質上干中央情報局在冷戰時期做的事情。該機構第一任代理主席艾倫·溫斯頓曾坦率地對《華盛頓郵報》說:“我們今天做的許多事情,在25年前都是中情局的活。”說到底,“顏色革命”這場新的文化戰是文化冷戰的升級版。
警惕西方的文化操縱
在國內,有一些人認為,西方文化的優勢地位是通過文化交流、合作共贏獲取的。其實,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在很大程度上,西方文化優勢來源于文化操縱。所謂文化操縱,是指通過傳播各種文化符號改變人的文化觀念,接受操縱者所需要的文化觀念,從而在現實并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改變人們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按照操縱者的需要改變行為的目標和方式,最終實現操縱者的愿望和目的。在文化操縱中,被操縱者雖然被“洗腦”,但根本沒有意識到敵人的存在,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
以美國為例,其文化操縱就是通過文化影響其他國家大眾的文化觀念,尤其是決策精英,讓這些國家采取符合美國利益的制度和發展戰略。具體而言,它又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確立“自由民主與專制”的話語權,獲得意識形態領導權,為美國的全球霸權行為辯護。這既針對社會主義國家,也針對發展中國家。一旦這個話語模式被接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就會被視為人權衛士、“自由民主”的象征,而與其制度不同的國家則會被扣上“極權”“專制”的帽子。這樣,美國就輕而易舉地跨越民族國家主權,把追求美國利益的行為美化為維護公平正義的行為。第二,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精英采取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以自由民主制度削弱其他國家的控制能力,使社會離心化。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處于世界體系的中心,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居于高端。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必須通過趕超型的發展模式,才能獲得機會、贏得發展。因此,在追求發展的進程中,一旦發展中國家的精英被“洗腦”,通過復制美國制度來實現美國式的富裕繁榮,結果就是這些國家的自主能力嚴重被削弱,不知不覺中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第三,如果遇到強力抵抗,就發動“顏色革命”,以“自由民主”為武器顛覆原有政府,實現地緣政治利益。這在前文已有論述,不再贅言。
面對上述新形勢,我們一定要從應對國家軟實力競爭的戰略高度看待和認識,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迎接挑戰,打好主動仗。事實上,意識形態是否被高度重視和有效構建、主流意識形態是否被高度認同、意識形態是否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文化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一個不重視本國意識形態建設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識形態工作。國內外經驗反復告訴我們,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問題,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問題。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明確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更高要求。
(作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原標題:清醒認識西方的文化輸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