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網站4月15日報道,日本政府4月1日召開內閣會議,通過了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解禁的集體自衛權并列,新武器出口原則也將成為日本安全政策的一個重大轉機。對此,《日本時報》發表日本坦普爾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杰夫·金士頓的文章指出,當前亞洲的軍事競爭氛圍濃郁,安倍此舉十分危險,可能會給日本帶來事與愿違的后果。
文章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放松了對于武器出口的限制,他看到了亞洲市場巨大的潛力。在太平洋世紀,亞洲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正在提高國防預算提供資金,也正使亞洲變成了全球最為有利可圖的武器市場。文章同時感嘆,亞洲也是一個爭端遍布的地區!
文章還介紹了日本武器出口原則的歷史脈絡。1967年,日本出臺了“武器出口三原則”,禁止日本向共產主義國家、向聯合國決議禁運武器的國家出口以及向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有可能成為爭端當事者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這些原則擴大為全面禁止武器出口,此舉也支持了當時日本和平主義的國家身份。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又出臺了很多特例,使得日本可以同美國一同參與武器研發。2011年,日本又進一步放寬了武器出口的禁令。當時,日本民主黨批準日本可以“為了人道主義與和平的目的”而出口武器。
文章表示,“為了人道主義與和平的目的”——這種為武器出口辯護的邏輯本身就十分可疑。如果按照這種標準,那么世界頭號的和平與人道衛士非美國莫屬,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國,武器出口量占全球市場的75%。但是,蓋洛普公司最近的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在這個問題上,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2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對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脅。
提高武器出口是安倍“主動和平主義”的支柱之一。但問題在于,日本原先的武器出口禁令已經成為了一種規范,日本民眾也認為這是一項負責任的政策。日本自民黨的執政同盟公明黨亦對安倍的安全計劃感到不安,但未能成功對其進行阻止。就像在很多時候一樣,對于一黨執政的日本而言,即便人們普存擔憂,但對國會來說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
文章認為,表面上看,關于武器出口的“安倍原則”允許日本通過擴大武器出口來強化與相關國家的安全合作關系,同時還聲明在出口武器前必須進行嚴格的審查。對此,文章稱,“讓我們把這些鬼話放到一邊吧”,安倍只是想要增加日本在全球安全事務上的影響力并借此巴結美國罷了。另外,安倍還想幫助日本國防工業打入大有利圖的全球武器市場。
但是,武器出口也可能對日本的安全造成破壞,因為此舉會將日本卷入到海外的沖突當中,也會因為出口武器的使用而散播不信任與憎恨,同時,日本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就一直苦心經營的國際形象也會因此而遭到侵蝕。日本民眾對于安倍的“主動和平主義”都心懷戒心,因為他們知道這對于和平而言毫無裨益,但因為沒有一個有效的反對黨,這些擔憂的聲音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憑借著撕碎日本原先的和平主義原則,安倍終于實現了保守黨想讓日本變成所謂的“正常”國家的長期計劃。同時。文章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東海與南海的領土爭端上,中國軍事力量漸顯。
文章稱,中國海軍不斷增強的能力在從印度到日本之間孕育了一條“緊張之弧”。這也為日本提供了一個外交窗口,可以憑此來與區域中的其它國家發展更為緊密的伙伴關系來對抗中國。
文章最后稱,鑒于當前亞洲的競爭狀況,安倍提高武器出口的草率決定同樣有可能帶來一系列不遂原意的結果。如果將注意力從領土爭端轉移到一些更為務實的地方,例如航海、漁業或者海上油氣勘探等方面都能贏得構筑信任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像“為了和平而提供武器”以及“主動的和平主義”這樣的口號則看起來像是危險而不合時宜的品牌戰略,這樣的做法也只是在強調日本需要一個聽上去更像是地緣戰略的戰略而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