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互聯網領導管理體制,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是中央統籌總攬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因勢而謀形成管理合力、推進國家安全的戰略設計,更是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重磅之舉。
保障網絡空間安全,人人有責。應該提高思想覺悟,從國家安全主權高度認識網絡空間安全問題。當今時代,互聯網開放程度前所未有,西方國家運用信息技術的控制權、借助互聯網開展意識形態滲透、國家主權顛覆、監控竊取國家機密的“網絡戰”空前激烈。西藏“3·14”、新疆“7·5”、“棱鏡門”等事件足以體現出網絡空間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不僅關系到民眾的網絡信息安全、黨和政府的權威形象,更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和生死存亡。黨員領導干部在網絡空間治理中必須提高思想覺悟,以歷史的使命感、民族復興的時代感、治國理政的責任感、生死存亡的危機感,認識到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極端重要性,既要加強網絡技術的革新與運用,完善網絡信息安全防御體系,提升網絡生產力、文化力和國防力,更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把網絡建設成為強化中國聲音、弘揚中華文化和塑造中國形象的新平臺。
應該提高網絡能力水平,增強網絡空間安全治理能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網絡空間安全治理對于很多領導干部來說,尚屬新鮮事物,如果只是停留在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覺悟的層面上,無異于“光打雷不下雨”,網絡空間安全目標將變成“空中樓閣”。關鍵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按照“打鐵需要自身硬”的要求,切實解決好網絡空間安全實踐中認識不清、重視不足、主動發現能力不強、主動防御能力水平不高等問題,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在其位、善其政”,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應該把執政為民理念融入網絡空間安全治理全程中。領導干部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既要有危機意識,提升緊迫感,又要發揮民眾力量,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不能單靠領導干部的“特立獨行”和“一廂情愿”,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凝聚群眾思想,發揮群眾智慧,整合群眾力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到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當中,把他們培養成為網絡信息安全監督、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應該創新網絡空間安全發展環境,增強市場和政府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上的協調力、配合力。網絡空間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的力量不可或缺,但同樣需要發揮好市場的作用,在市場與政府之間形成一種科學高效的協調力、配合力。網絡信息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是網絡空間安全的基礎,這就必須充分讓市場在配置資源時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地激活和增強不同生產要素的活力,培育具有強競爭實力的網絡信息企業,促進網絡文化產業發展。在這當中,政府的職能就是創新網絡信息技術產品管理方式,完善適應信息技術特點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財稅政策和人才政策,為網絡空間安全管理創造良好的制度秩序和發展環境。黨的領導干部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要有推進有利于網絡空間安全管理制度建構的科學的、超前的發展意識,要有推進創新的勇氣和決心,要有致力于深化改革的膽識和魄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