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位領袖有多難?在普通人看來,難于上青天。領袖不是一日而就的,恰恰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磨礪中產生。
毛主席之所以成為偉大的人民領袖,也正是基于他過往的諸多經歷,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就顯出與常人所不同,作為一名當代青年人,面對那時的他恐怕也要羞愧不已。
自我大學時,便從那部《恰同學少年》開始了解毛主席,知道他為了漫漫求學路出走韶山關,于黑夜點燈自修,于清晨淋冷水沐浴,于大雨狂奔山頂,于校內外廣泛結友。學子毛澤東身邊的朋友不談男女感情,不談家庭瑣事,只談社會、國家、世界、宇宙,真乃奇人也。
在那個年代,學子毛澤東是數一數二的奇人;放在這個年代,他依然是。
不看《一師毛澤東要為天下奇》還不知毛主席的奇能奇到何種境地,原以為只是與眾不同的交友準則和行為處事,實則不然。
他的奇,從物質到精神,從大處到小處,無一不讓正處于青年的我汗顏。
01
學子毛澤東不追求吃穿住行,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師范時,學校沒有運動場、閱覽室,寢室破矮低濕,遇上幾天大雨便要赤足站在深水中行走,同學們常常抱怨不已,可他視若無物,上下課照舊認真讀書學習。
即使在他人看來極為簡陋、艱苦的環境下,他也并不在意,因為他的心思都用在閱讀學習上,這種閱讀不是單純對知識的汲取,更包含著學以致用,為將來改造社會、國家打基礎。
正如他對同學常說的那樣,學習的確需要一定的條件,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努力。假如沒有十分的決心,沒有鉆研的毅力,縱使條件再好也無濟于事。
毛主席的奇,“奇”在超然外物。
02
除了物質上不似一般人那樣的追求,毛主席在精神上的追求更遠超常人。
當代人談及“我”一般指身處于社會、國家、世界中的個人,可學子毛澤東談及“我”卻有著不一樣的開闊眼界,更不同于一些人竭力鼓吹的極端自私自利之我。
他認為的“我”不是一己之我,而是放眼整個人類世界,整個茫茫宇宙,這些謂之“大我”。人講“自利”不能只是利一小我,而是要利整個人類,和世界萬物,甚至要利宇宙間的一切。這和他之后信仰的共產主義不謀而合。
如此思想境界著實不一般,他對“我”的內涵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
他的“利我”不再是個人眼前的私利,而是拓展至社會、民族、國家、人類、宇宙。這樣的“利我”乃最高境界。
當然,毛主席的思想里從來沒有否定個人利益的正當性,他領導的革命本就是為底層人民謀利益,謀幸福。
毛主席的奇,“奇”在超人思悟。
03
要說毛主席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偉大領袖的,這幾點至關重要:立奇志、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兑粠熋珴蓶|要為天下奇》便著重從這幾點出發,向我們講述了青年毛澤東的那些“奇”。
古人說:人生由立志開始,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從來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從學子毛澤東到領袖毛主席,貫穿始終的是那奇偉之志。
當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學子毛澤東奮筆寫下“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短短16字,真可謂壯志凌云、震古爍今!
相比于現代人動輒教授年輕人如何立志,只看到前輩和近人的成功便盲從作為己志,學子毛澤東認為真立志則需認識、領悟“宇宙之真理”,遵照真理要求確定“心之所之”。
這樣的要求不可謂不高,斷然必須認真研究哲學和倫理學,將其中的真理領悟奉為言行準則,立為前進目標,選擇符合目標之事業,并盡全力而為之。
當代青年人,有幾人能做到?
毛主席的奇,“奇”在凌云之志。
04
立志過后,便是讀書。
一般人讀書,第一遍約莫都是囫圇吞棗,了解大意,有些書或只讀一遍便棄之不讀,可毛主席讀《離騷》,卻是幾十年內反復研讀都還有新的領悟,由此看來已經是出奇了。
可是,當你翻看毛主席的讀書筆記《講堂錄》會發現,他讀書是掰開了揉碎了,打破砂鍋問到底式的讀法。一篇《雪中遇獵》的敘事詩,32句224字,毛主席筆記本上的注解竟達21個,將其中所有生僻字、物、地名及典故全部查清記錄下來。
你說當今的人看了慚愧不慚愧?
能對一篇小小的詩詞都付出這樣的真功夫,在未來如何能不成為偉大領袖?
相比之下,我輩眾生差距甚大。
毛主席的奇,“奇”在精細入微。
毛奇毛奇,說不完的奇。以我個人的講述,實在太難窺見毛奇的全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親自捧起這本《一師毛澤東要為天下奇》,去了解偉人毛主席的成長歷程,這里面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和哲理。
可以說,毛主席的一生就是一本無字書,誰讀懂了他,誰就讀懂了人生,讀懂了信仰,讀懂了世界將往何處去。
又是一年九月九,我輩青年如何能不懷念毛主席?
懷念在那些青蔥歲月里,乖張不凡的學子毛澤東;懷念在那些革命歲月里,艱苦奮斗的領袖毛主席。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