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前的今天,1920年3月6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魏巍同志誕生在河南鄭州。
我們熟知的是,他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影響了數代中國人。
我們不那么熟悉的是,毛主席曾評價魏巍同志說,他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有著像魯迅一樣徹底革命的“硬骨頭”,有著像魯迅一樣的“韌性”。
魏巍同志自己也曾在一次講話中說過:“今天學習魯迅固然要學魯迅高超的藝術,更重要的還是學習魯迅徹底革命的精神、硬骨頭精神、不斷革命精神,為人民大眾爭光明的前途。”
魏巍始終是一名戰士,一生都秉持著為無產階級寫作,把文學的革命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
魏巍同志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是永遠革命的一生,是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依然努力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的一生。
今天,我們紀念魏巍同志,難道最重要的不是繼續沿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鋪就的社會主義金光大道繼續前進嗎?難道不是繼承魏巍同志的“徹底革命精神”、“硬骨頭精神”、“不斷革命精神”,繼續為人民服務嗎?
雖然,依依作為一個90后,從未見過魏巍,可我卻常聽人們說起他。說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熱情好客,說他關心愛護青年人。
魏巍曾告訴青年人:“前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關心人民大眾的命運,要關心社會主義的命運。”
他是這樣說的,他更是這樣做的。
魏巍的一生都和人民緊密相連,他的一生都在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1937年,17歲的魏巍從鄭州只身赴山西趙城縣八路軍一一五師軍政干部學校參加八路軍后,便不曾離開過軍隊。
他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刻苦學習,他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戰場上和敵人刀兵相見,后來又在部隊承擔宣傳工作,在朝鮮戰場上的戰火中,他用筆墨做武器,向敵人的心臟狠狠刺去。
他不僅在身份上是一名戰士,他在思想上同樣是一名戰士。
作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毫不避諱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無論是在毛主席時代,還是在毛主席逝世以后,他都勇敢的和敵人做斗爭。
他用自己鋒利的文字,像魯迅一般為光明吶喊,唾棄這無盡黑暗。
他的眼里,他心里,裝著的只有人民。
他曾奮筆寫下《驚聞山西“黑磚窯”事件》。他想到了魯迅當年說的“我疑我在的并非人間”,他最后高聲吶喊:惡魔們,詛咒吧,發狂吧,看將來,到底誰埋葬誰?!
他看到上億農民工在最苦、最累、最危險的行業打拼,加班加點,拼命干完整整一年的重體力活后,竟然還被“善意欠薪”,于是又奮筆寫下《也談農民工問題》。他在文中說:我們的法,如果不能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利益,不能維護那些受剝削受壓迫的弱者的利益,就是失職了。
巍魏永遠都在為人民而創作,一直都在守護著社會主義,一直都在與假丑惡作斗爭,直到去世。
從前他深入朝鮮戰場,和戰士們同生共死,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倒下和一個又一個的站起,寫下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魏巍的心里,志愿軍戰士就是那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戰場上最壯烈的松骨峰戰斗,戰士們一次又一次高喊著口號打死敵人,血流遍了這片土地。待最后一發子彈出膛,被敵人的汽油彈擊中的戰士們讓身上的熊熊烈火也燃遍了敵人的肉體。沒有退縮放棄,只有同歸于盡。
在憋悶的防空洞里蹲守的志愿軍戰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他們為了祖國人民不吃雪,為了祖國人民不蹲防空洞,為了祖國人民得到幸福,吃點苦、流點血都算不得什么。
魏巍三赴朝鮮,親眼目睹志愿軍戰士們艱苦作戰的場景,懷著無比的熱忱寫下了激動人心的文字。毛主席看后隨即印發全軍,之后這一作品也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許多同志曾問《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怎樣寫出來的,魏巍說,這是一種長期感情的積累,從內心里認為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而在朝鮮戰爭新的激發下,這種感情就很自然地噴發出來。
除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先后還創作了三部長篇小說《東方》《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都是獻給紅軍戰士、八路軍戰士、解放軍戰士和志愿軍戰士不朽的頌歌。
魏巍的晚年過得并不容易,但他總是充滿革命的斗志。
因為對國內國外的焦慮,因為對危險萌芽的警惕,他繼續寫文章來做批判的武器。
他高呼社會主義社會可能面臨的危險境地,他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揮舞的吸血觸角。
他奔走呼號,他大聲疾呼,他高聲吶喊!
他的愛與恨都寫在紙上!
他的思想和精神,被一批又一批理想主義青年吸收!
魏巍就是21世紀,向敵人沖鋒陷陣的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先鋒和旗手。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魏巍還留下遺言:請把我的思想捆綁在21世紀的戰車上,我要和人民在一起,繼續戰斗!
魏巍,就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魏巍,就是魯迅式的文藝戰士!
魏巍,就是毛澤東思想最徹底的實踐者!
魏巍同志,永垂不朽!
紅色依依
2021年3月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