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鄧力群的“高考”之路
郭謙貴
1936年6月匯文中學畢業的“學霸”鄧力群報考北京大學。7月鄧力群被北京大學錄取。考上北京大學在舊社會相當于進士及第,全家人都非常高興,特別是大哥鄧飛黃更是無比欣喜。高考對于鄧力群來說也是邁向了成功的關鍵一步。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大學生參加革命工作的,不管是在地方的黨務干部還是在軍隊的軍隊干部,一般都可以享受團級干部待遇。
而在五年前的 1931年8月,“學霸”鄧力群報考匯文中學的初中二年級,被匯文中學錄取時,鄧力群英文不及格。匯文中學當時規定,兩門功課不及格還可以錄取,及格的功課跟本年級上,不及格的功課跟下一年級上。
“學霸”鄧力群的校園環境。匯文中學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舉辦的教會學校,功課很緊。教學設備完善。有宿舍,有食堂,有很好的運動場,高級籃球場,有體育館。
“學霸”鄧力群的住校生活。鄧力群留在北京匯文中學繼續就讀,住進匯文中學宿舍。江文中學的教學質量較好,但學費比較貴。一年學費250元銀元。房租每月3元,二等伙食費每月6元。還需衣服、書籍、零用,年均60元,全年共需400銀元。鄧力群的生活水平在學生中處于中等。這些經費完全靠鄧力群大哥鄧飛黃資助??梢韵胂?,這些巨款就是在中等地主家庭也難以承受。名校也是貴族學校,一點不假。許多的學霸也是靠金錢財富支撐培養的。自古至今,讀書人晉升的路既是拼爹媽的路,也是拼財富的路。人們只習慣于津津樂道“朝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的成功,羨慕鮮花掌聲和閃亮光環下的榮耀,而忽視了精英知識分子成長成功的背后,他們的家庭也付出了太多。
“學霸”鄧力群的驕人成績。鄧力群通過暑假補假,到初三上學期實現了各課成績大突破大飛躍。匯文中學每學期按成績編一次班,最好的編為甲班,依次偏為乙、丙、丁班。鄧力群從初三到高三都編入了甲班。也是尖子班或特長班。堪稱匯文中學的“學霸”。鄧力群在北京匯文中學從初中到高中遇到了好的數學老師,教學方法好,抓得緊,課后留作業,晚自習主要做數學題,每次一個多小時就可做完。月考、季考、期考鄧力群不需臨時抱佛腳,游刃有余,學有余力。
“學霸”鄧力群的社會環境。匯文中學地處崇文門。一出校門就能看到外國軍隊耀武揚威。外國人經常毆打中國的人力車夫。大同醫院旁邊是日本兵駐地。電車道旁邊是外國軍隊的一條跑道。中國受多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引發所控制的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甚至中國的內戰也是不同國家之間代理人的戰爭。人民苦不堪言,社會動亂,危機四伏。
國家危難和民族危亡,動蕩混亂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刺激了鄧力群的愛國思想和愛國情懷。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地升華起來。
考上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鄧力群,通過上個世紀30年代的“高考”,在治國安邦、經世濟民、文韜武略、指點江山的道路上又邁出了精彩華麗的人生第一步。
(湖南桂東縣委黨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