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老紅軍鄭加平同志
百歲老紅軍鄭加平同志,于2016年4月21日晚,在昆明逝世。于2016年4月26日,上午九點,在昆明油管橋殯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尊敬的鄭老,親愛的戰友:
您一生不畏強暴,與帝、修、反頑強斗爭;您揭露黨內走資派的貪腐、腐敗,舍得一身剮,鄭老:您辛苦了,安息吧!請您相信:最后勝利屬于工農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群眾,黨和人民不會忘記您,共和國的歷史上,有您的光輝一頁。恭送鄭老一路走好!
尊敬您的:云南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的人民群眾
2016年4月23日
附1:鄭加平生平簡介
鄭加平,1914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閬中縣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5月在閬中參加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5月參加長征。此后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從炮兵調到空軍。1958年擔任云南省民航管理局副局長,之后在省水利廳、省科委任職。晚年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堅持馬列毛,多次發表公開信和參加有關簽名活動,折射出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閃光人生。
2007年4月,93歲的老紅軍鄭加平寫了封公開信。
他說,我是一個1933年參加革命,1934年入黨的老紅軍、老黨員,現年93歲。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渾身負傷30余處,在戰爭年代立大功四次。
他說,我雖然早已離休,但讀書看報從未停止過,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我頭腦中的頭等大事;由于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面對社會現實存在的種種問題,我產生一些疑問和困惑。
在公開信中,他對主流聲音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越來越邊緣化的現狀提出質疑,對當今腐敗愈演愈烈、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大力宣揚孔孟之道等問題深表憂慮。
老作家魏巍看了鄭加平同志的公開信后,于2007年7月7日寫了《老紅軍說話了》一文進行聲援。他說:“親愛的紅軍哥鄭加平同志!你的聲音我聽到了!我舉雙手贊同,因為你的聲音不止代表你一個人的,也不是代表少數人的,而是真正代表全國廣大勞動人民的聲音。”
附2:
《紅色中國系列圖書·紅色人物》:走出死亡線的老紅軍——鄭加平
2012-03-02 13:58:06 來源:中紅網—中國紅色旅游網 作者:紅色中國系列圖書編輯委員會
鄭加平,1914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閬中縣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5月在閬中參加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5月參加長征。此后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從炮兵調到空軍。1958年擔任云南省民航管理局副局長,之后在省水利廳、省科委任職。晚年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堅持馬列毛,多次發表公開信和參加有關簽名活動,折射出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閃光人生。
第一次負傷
1933年,鄭加平在閬中老家聽說北川來了紅軍,就在小伙伴中發動大家當紅軍。結果,他帶來400多人參加了紅31軍。當兵沒多久,他就參加了一次戰斗,沒有經驗,就緊緊跟著老排長向前猛沖。因為在戰斗中表現勇敢,火線入黨。
在慘烈的百丈關戰斗中,紅軍戰士用刺刀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天上是敵人的飛機轟鳴,地上是紅軍與敵人一片拼刺刀的響聲。鄭加平說:“太慘了!敵人的火力是紅軍的10倍。犧牲了很多戰友。我跟著排長一直插入敵軍的前沿陣地。盡管當時我還是一個新兵,戰斗結束,團部通報表彰了我。”
鄭加平第一次負傷是中雜壩戰斗。紅軍為了擺脫敵人的追兵,與國民黨正規軍和民團交手。打著打著,發現子彈沒有了。這樣危急的時刻,紅軍戰士只能與敵人拼刺刀。鄭加平看見一個敵人一刀砍在一個戰士的臀部,就沖上去用刺刀刺敵人。這時,他后面突然竄出一個敵人,舉著1米多長的馬刀,向鄭加平的腦袋砍下來。他當時就聽到耳邊一陣風,本能地一偏頭,順勢將敵兵捅翻在地,而他自己右肩上的血往上噴,原來敵人劈了他肩上一大塊肉,還削掉了一片肩骨。鄭加平的傷勢很重,但包扎過傷口,他又隨著部隊上路了。
爬雪山過草地
1935年10月底,右肩帶著重傷的鄭加平,跟著紅軍隊伍來到了終年積雪、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的夾金山下。
行軍目標是翻越夾金山。一路上,為了照顧負傷的鄭加平,同志們找來了兩匹馬,鄭加平和另外一位傷在屁股上的傷員楊堅才各騎一匹。楊堅才個子高大,加上連續的行軍打仗,馬非常疲勞,沒走多久它就摔死了。鄭加平就把自己的馬讓給楊堅才騎。教導員擔心鄭加平的傷勢無法行軍,又找了一只羊讓他騎。部隊已連續幾天沒吃東西了,楊堅才騎的馬死后被當做了食物,暫時緩解了一下饑餓,但后來大家仍然饑餓難當,鄭加平又讓出自己騎的羊宰殺給大家吃。
■ 鄭加平展示肩膀上留下的創痕
鄭加平和戰士們身著單衣、腳穿草鞋,要翻山,困難特大。走在前面的戰士用鎬撬開一條雪路,雪厚厚的深至膝蓋,大家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跟著走。鄭加平個子小,把腳踩進前面戰士的腳印時就深到膝蓋,無法走路。戰友們只好一個在前面拖、一個在后面推他,艱難地挪步。草鞋漸漸裹滿了冰雪,腳冰得失去了知覺。山上狂風四起,雪花隨風撲面而來,像刀割一樣拍打著戰士們單衣遮蓋的身體。有些戰士草鞋穿爛了,只好光著腳爬過雪山,許多人得了雪盲癥,只好讓人拉著下山。
爬雪山之后,部隊考慮到鄭加平傷勢嚴重,準備讓他留在當地養傷。鄭加平急了,堅決不走。
進入草地,一望無際,什么吃的都沒有。鄭加平先是吃草根樹皮,后來,多年的老牛皮褲帶也拿來煮了吃掉。鄭加平說,過草地之前,部隊曾開展了籌糧工作,按要求每人應準備10天所需的10—15斤干糧。但這一地區貧瘠,許多部隊遠未達到要求,有的甚至僅籌到兩天干糧。行程未及一半,一些部隊即告斷炊。那時流行的一句話是“吃一頓管三天”。草地荒無人煙,哪來補給?草地中有許多渾濁之水,因陳年衰草腐蝕其中,不能飲用,行軍時不慎跌跤,干糧掉進毒水中,亦不能食用。有的戰士不堪忍受饑渴之苦,喝了有毒的水,吃了有毒的野菜,因而犧牲。大米、苞谷吃完后,就只能吃路邊的青稞。前面的部隊還可以吃到新鮮的青稞,后面的部隊再經過時已經沒有了。青稞難以消化,后面部隊的戰士就撿路邊草叢中前面戰士們的糞便,吃掉里面還沒有消化干凈的青稞。鄭加平說:明明知道是前面的部隊大便的時候拉下的青稞,但是,用水淘淘,在牛糞上烤烤,又繼續把這個吃掉。這個我都吃過。
■ 鄭加平向災區捐款
過若爾蓋沼澤,紅軍減員萬余人,其中許多人是陷在沼澤中,被吞沒了。當鄭加平和戰友們終于走出了草地時,他獲得了最高榮譽:在紅旗下照相。
掩護大部隊撤退
抗日戰爭時期,在武鄉伏擊戰中,日軍調動周圍5個縣的兵力前來增援,戰斗打得激烈而艱苦。這時,陳賡旅長要求大部隊從陣地上撤下來,給身為連長的鄭加平一個任務:掩護大部隊撤退。陳旅長說:我給你一個連的兵力來完成任務。鄭加平想到部隊兵力有限,應該用在刀刃上,便堅決地說:“報告旅長,我只要一個排就夠了。”陳旅長問:“能完成任務嗎?”鄭加平說:保證完成任務,只要我在,陣地就在!于是,他帶領全排戰士開始了緊張的戰前準備。其他連隊的彈藥都集中在他們排的戰士手里。
他們埋伏在戰壕里,待鬼子靠近后,機槍怒吼,手榴彈飛蝗般擲向敵群。戰斗愈打愈烈,全排戰士堅持了3個小時。敵人不斷增加兵力。
這時,大部隊已安全轉移,他們面對著從四面包圍來的敵人和頭上扔炸彈的飛機,背靠萬丈深淵,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這時,他想起了朱德總司令的話:作為指揮員,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保存實力。在危急時刻,鄭加平立即決定:留5名戰士和他一起掩護戰友,其他同志從懸崖上跳下去。大部分戰士都跳下去后,他和5名戰士也跳下了懸崖。真是幸運,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還活著,只是牙齒全部跌落了,左手不能動彈。他掙扎著尋找活著的戰友,這時,大部隊已找到了他們。
堅持馬列毛 發表“公開信”
2007年4月,93歲的老紅軍鄭加平寫了封公開信。
他說,我是一個1933年參加革命,1934年入黨的老紅軍、老黨員,現年93歲。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渾身負傷30余處,在戰爭年代立大功四次。
他說,我雖然早已離休,但讀書看報從未停止過,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我頭腦中的頭等大事;由于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面對社會現實存在的種種問題,我產生一些疑問和困惑。
■ 鄭加平參與組織的云南地區紀念毛主席逝世34周年活動
在公開信中,他對主流聲音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越來越邊緣化的現狀提出質疑,對當今腐敗愈演愈烈、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大力宣揚孔孟之道等問題深表憂慮。
老作家魏巍看了鄭加平同志的公開信后,于2007年7月7日寫了《老紅軍說話了》一文進行聲援。他說:“親愛的紅軍哥鄭加平同志!你的聲音我聽到了!我舉雙手贊同,因為你的聲音不止代表你一個人的,也不是代表少數人的,而是真正代表全國廣大勞動人民的聲音。”
2008年8月,當驚聞魏巍同志逝世的噩耗,鄭加平老淚縱橫,著文痛悼魏巍,說“我和魏巍有共同的信仰,所以心相連,情相通”。
2010年10月13日,96歲的鄭加平又就趙東民事件發表了公開信。信中說:
今天聽說趙東民事件的前因后果,感覺如五味雜陳。我想我有責任有義務發表一下我的看法,這不是為我個人,而是為了趙東民同志及千千萬萬如趙東民這樣的同志,更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民族,為了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為了真理和正義。
首先,我要對趙東民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堅決的支持。其次,我要對羅織罪名、非法拘捕和超期羈押趙東民同志的有關部門、有關責任人表示最強烈的憤慨和譴責。再次,我要向中央和陜西省委建議,認真調查這一引起全國廣泛關注的惡性事件,一定要把事情查清楚,把黑手抓出來并且給予嚴厲懲處。最后,我呼吁云南及全國各地的革命干部群眾,所有熱愛毛主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同志,所有良心未泯的人,都來關注和支持趙東民同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