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縣社干部要編3本書讓他們讀。第1本是關于好人好事的書。收集去年
大躍進中敢于堅持真理、不隨風倒,工作做得好,不謊報,不浮夸,實事求
是的例子。第2本是關于壞人壞事的書。專門收集說假話、違法亂紀,或者
工作中犯了嚴重錯誤的例子。第3本是中央從去年到現在的各種指示文件。”
話說1959年6月27日下午,毛澤東離開韶山,乘專列行駛在湖南的曠野中,行至一山巒處,他吩咐叫列車停了下來,走出車門,凝神四望,向著一個小石崗走去。鐵道路基下有一條小路,他沒有走那條路,而是踏著野草碎石向那座石崗走去。前面出現了帶刺的荊棘,走在后邊的一部分工作人員走上了小路。跟在毛澤東身后的衛士和胡秀云猶豫了,他們怕弄壞褲子。胡秀云說:
“主席,那邊有路,走那邊吧?”
毛澤東頭也不回地說:
“路是人走出來的。我這個人哪,從來不肯走回頭路。”
胡秀云只好自己選擇了那條小路。毛澤東望望她的背影,又望望身邊的衛士,問:
“你們怎么辦?”
衛士們說:
“我們跟主席走!”
毛澤東把大手一比劃,說:
“那好,我們就試一試。”
說罷帶頭前行。過了那座石崗,他對從小路上過來的人們說:
“你們說說,咱們誰的收獲大?”
這一天,毛澤東到長沙后,給在武漢的周恩來打電話,商量廬山會議召開的具體問題,他說:
“人們的頭腦有些發熱,需要冷靜下來學點政治經濟學。這次會議不要搞得太緊張,要適當注意休息。”
毛澤東還告訴周恩來說,他出了一些題目讓與會者討論。
6月27日夜晚,毛澤東到了武昌。
6月28日,毛澤東再一次暢游了長江
這天下午,毛澤東從漢口乘“江峽”號輪船(一說乘“大別山”號)離開武漢,駛向九江。毛澤東在輪船上召集上廬山開會的各協作區負責人柯慶施、李井泉、王任重、林鐵、歐陽欽、張德生等人談了話,他說:
“形勢到底怎么樣?有偉大成績,有不少問題,但前途是光明的,缺點是1個指頭的問題,2個指頭的問題,3個指頭的問題。形勢何時徹底好轉?大概要明年五一。去年腦子發熱,但熱情寶貴。促進派似乎腰桿子不硬。要硬起來,怪話任人去說嘛!”
毛澤東又提出了廬山會議準備討論的14個問題,要大家議論。這14個問題是:1、讀書。高干讀《政治經濟學》、《黨的政策》和地縣自編《好人好事》、《壞人壞事》。2、形勢。好轉沒有?何時好轉?3、今年的工作任務。4、明年的工作任務。5、4年的任務(五年計劃的框子)。6、當前的宣傳問題。7、食堂問題。8、綜合平衡。9、工業、農副業中的群眾路線。10、國際形勢。11、生產小隊的半核算單位問題。12、基層黨團組織領導作用問題。13、糧食三定政策。14、如何過好日子?
這天晚上,輪船到達廬山腳下的九江,已經是11點半了。
6月29日一大早,毛澤東一行乘車和迎接他們的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及夫人水靜,開始上廬山。(據封耀松記載說:“時在1959年7月1日傍晚,我與毛澤東主席同車上廬山,住在180號院。)
廬山南接江西省九江市,東臨鄱陽湖,北瀕長江,共有99個山峰,其主峰太陽峰海拔1474米。蘇軾的著名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東西南北各不同”,道出了廬山的雄奇秀麗。廬山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涼爽宜人。
毛澤東是第一次到廬山,他雖然一路風塵,但毫無倦意,情緒很好。他在山下眺望著巍峨的山勢,欣賞這“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無限風光。他身邊的一位也是初來廬山的工作人員好奇地問:
“到處是云彩,山在哪里呢?”
毛澤東笑著告訴他說:
“山在云霧飄渺間。”
他又轉對楊尚奎和水靜說:
‘廬山,山好,水好,空氣好,還有老表好!’
解放后,廬山上新修了公路,長約30余公里,汽車只可單行,依山環繞,盤旋而上。毛澤東乘車行了1個多小時才到了山腰,稍事休息,繼續上山。
毛澤東在中途登上了含鄱口,瞭望鄱陽湖。大家要給毛澤東照相,負責保衛工作的沈同,給毛澤東梳理被風吹亂的頭發。此時,有人正在拍照,毛澤東一看照相機的鏡頭還沒有揭下蓋子,就說:
“你看,她的蓋子還沒有揭開嘛。”
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一個工作人員說,今天的風這么大,該選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來就好了。毛澤東說:
“不對,你就是喜歡日暖風和的日子,好來游山逛景。溫室里的苗苗經不起風吹日曬。在狂風烈日下登山觀海,可以鍛煉身體,開闊胸懷,長人志氣,這也是練兵嘛。這和人們每天要吃飯睡覺和參加文娛活動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強健身體,磨練意志,增長知識,好養精蓄銳,振作精神,繼續為人民服務嘛。”
毛澤東轉對水靜說:
“水靜啊,我身邊幾個小伙子你都見過了,都是不錯的,總想選擇個漂亮點的。幫幫忙吧?”
水靜說:
“行啊。就怕你的小伙子看不上吶,都長得這么精神。”
“小封,找個老表好不好啊?”毛澤東轉向封耀松問,他又對水靜說:“幫他找一個吧,你這兒的老俵很多么。”
葉子龍、李銀橋也跟著起哄,他們說:
“好啊,江西老俵好啊,拉一個出色的來談談看吧。”
水靜想了想說:
“你們180號樓里的小鄭好不好?她叫鄭義修,是省醫院的護士。能上廬山服務的,都是選了又選,方方面面都優秀才行。”
毛澤東笑著說:
“我看也很好,水靜,你就當個紅娘吧。”
他有交代封耀松說:
“小封,就這樣吧,接觸接觸看。”
后來,封耀松還果真和小鄭談成了,在1961年結成了伉儷。
毛澤東上了廬山,下榻于180號院。他坐在柳條椅上,凝視群山,頗有感觸。當晚草成《七律.登廬山》一首。
是日晚,毛澤東在寫給鐘學坤的信中說:
“三吳,古稱蘇州為東吳,常州為中吳,湖州為西吳。”
6月30日清晨7時許,毛澤東吃過早飯后,在180號院的陽臺上和余三保聊天。
余三保是廬山的一級管理員,負責毛澤東的生活接待。他向毛澤東介紹了廬山的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他說:
“廬山不僅是天然避暑勝地、療養區,還是著名的風景區,名勝古跡多達200多處,而且還發現有鐵云母、石英等10多種礦藏,前幾年曾煉出不少鋼鐵。”
毛澤東笑著對余三保說:
“廬山是個寶貝,你在寶山工作,應該叫‘寶山’。叫‘三保’沒什么意義。”
余三保聽毛澤東這么一說,就欣然接受了。他接著向毛澤東介紹起廬山名稱的由來。他說,廬山又叫匡廬,是因為在“周文王時有匡姓7人,在此山結廬隱名”而得名。毛澤東認真地聽著余三保的介紹,很少說話。二人不知不覺談了1個多小時。
自從這次和毛澤東聊天之后,余三保就改名叫余寶山了。
6月30日,毛澤東同周小舟談話,他問:
“周惠那個農業會議結束了沒有?”
周小舟說:
“今天結束。”
“叫他馬上來廬山。”
“他感冒了。”
“感冒死不了人。”
毛澤東叫來秘書徐業夫,說:
“你給湖南掛個電話,叫周惠上山,通知江西省委接一下。”
1959年7月1日,毛澤東起床后見到余寶山,對他說:
“你昨天講的周文王,我看是周定王吧!”
余寶山聽了不禁一愣,他回去查閱《廬山志》,果真是周定王。余寶山沒有想到,一個人民的領袖對這些細微末節的事情,竟然也調查研究得如此認真準確。
7月1日這一天,毛澤東改就《七律.登廬山》一詩。據隨身人員記述,毛澤東在詩前寫有小序云:
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方升,成詩八句: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有一種說法7、8兩句原來是:“陶潛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后來在發表時改為陶令句。
此時,毛澤東的大女兒李敏剛畢業不久,要結婚了。可是,沒有布票,沒有工業券,再加上沒有媽媽給她操心,毛澤東又不在家,她和未婚夫孔令華不知道該準備什么。羅光祿的愛人劉若風叫李敏跟爸爸說說,李敏很懂事,她說:
“小事情不要麻煩爸爸了。”
可是,李敏左等右等爸爸就是不回來,就給爸爸掛了一個電話。毛澤東說,現在回不去。李敏急了,就在電話中說:
“你那么大架子,請不回來,我們不等了。”
據李敏回憶說:毛澤東為這事幾次讓衛士長李銀橋打電話給她說:婚期要推遲,一定要等爸爸返京后舉行。毛澤東還親自寫信給她,要她注意身體,說會議結束后即刻返京。
7月2日下午4點,毛澤東約上了山的周惠談話。周惠來到毛澤東的住室,報告說:
“主席,我來了。”
毛澤東正在吃飯,說:
“噢,來得好,來來,一道吃飯。”
“主席,我吃過了。”
“噢,我這個時間跟你們不同了。不吃飯就喝點酒。”
“我不會喝,一喝就上頭。”
“你呀,是個老實人。說說吧,湖南的會開得怎么樣?”
“嗯,這次會開得還可以。我們也是先議了議形勢,要求大家講實話。這樣算下來,去年還是估產過高了。報增產一成,譚老板給我們插了白旗,有些干部沉不住氣,說報低了通不過。”
“譚震林沒種過地,工人出身。”
“今年也報高了。上海會議加到450億斤,大家議論,實際能爭取300億斤就不錯了。”
“在韶山我問小舟,湖南提什么口號?他說:‘苦戰3年,改變湖南面貌’。我說你30年也改變不了。那里的梯田,一季五六百斤就不得了,每年增產100斤,30年也沒有萬斤田呀。”
“鄭州會議以后,形勢逐漸好轉。但問題并沒有解決完。”
“就是去年那七八個月,特別是北戴河會議之后的3個月。到11月開始糾正。”
“雖然是3個月,影響怕長得多,也許要3年。下面的干部都反映農民怕變,怕再刮‘共產風’。現在多數公社還是大食堂,供給制。農民并不自愿,但上面不講話,下面不敢動作。勞動積極性不高與供給制過大有關。湖南的意見,現在的條件供給制不能再搞了。去年沒搞的公社,今年不能再搞。去年搞了的,今年要縮減。大辦食堂這個提法不能再講了,浪費太嚴重。”
周惠說著,將帶來的材料遞給毛澤東,他接著說:
“主席,這是大家對食堂的議論,絕大多數同志都是主張自愿為主,不能再硬性規定,強辦下去。”
毛澤東“唔”了一聲,接過材料,放在一邊,說:
“公共食堂要自愿參加,但也不要一哄而散。對群眾的積極性不要潑冷水。要團結,不要過于看重1個指頭,2個指頭,3個指頭的問題。”
毛澤東放下筷子,又說:
“就這樣吧。這次上廬山,要讀書,不要事務主義。要看大局,算大帳。”
7月2日下午,毛澤東在江西省廬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第1次廬山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李先念、李富春、彭德懷、譚震林、柯慶施、李井泉、張德生、林鐵、歐陽欽、陶鑄、王任重、楊尚昆。
彭德懷是在這一年的4月24日至6月13日率領軍事代表團先后對蘇聯及東歐各國進行了50多天的訪問,歸來不久,他原不準備參加會議,毛澤東打電話要他來,他就只好上了山。
毛澤東在會議上首先發表了意見。關于讀書問題,他說:
“鑒于去年許多領導同志和縣社干部對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不大了解,不懂得經濟發展的規律;鑒于現在工作中還有事務主義;所以,應該好好地讀書。黨的中央、省、市、地委一級委員,包括縣委書記,要讀《政治經濟學》下卷第三版。時間3至6個月,或者1年。縣社黨委成員能讀政治經濟學的也可以讀。要編3本書讓他們讀。第1本是關于好人好事的書。收集去年大躍進中敢于堅持真理、不隨風倒,工作做得好,不謊報,不浮夸,實事求是的例子。第2本是關于壞人壞事的書。專門收集說假話、違法亂紀,或者工作中犯了嚴重錯誤的例子。第3本是中央從去年到現在的各種指示文件。這樣,各級干部都要讀書,也都有書讀。讀后還要考試,不能馬虎隨便。我們提倡讀書,使這些同志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年整月陷入事務主義,搞得很忙亂,要使他們有時間想想問題。現在這些人都是熱鍋上的螞蟻,要把他們拿出來冷一下。”
關于形勢問題,他說:
“國內形勢是好是壞?‘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國內形勢總的說是這12個字。大形勢還好,雖然有不好的一面,但還不至于壞到‘報告老爺,大勢不好’的程度。去年存在的基本問題有:一是綜合平衡;二是群眾路線;三是統一領導;四是注意質量。在上述問題中最主要的是綜合平衡和群眾路線的問題。
去年以來沒有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今后寧可少些,但要好些,全些,各種各樣的都要有。農業中糧、棉、油、麻、絲、茶等樣樣要有;工業中,重工業、輕工業等樣樣要有。去年集中力量搞小高爐,其它都丟掉,這種搞法不行。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是沒有綜合平衡。說要有兩條腿走路,要有幾個并舉,實際上沒有兼顧。整個經濟中綜合平衡是個根本問題。只有綜合平衡,才有群眾路線。在綜合平衡中,主要是農業內部的平衡、工業內部的平衡、工業和農業的平衡。做到了這3個平衡,才可能正確處理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
關于任務問題,毛澤東說:
“今年鋼的產量是否定1300萬噸?能超過就超過,不能超過就算了。糧食去年增產有無三成?今后每年增產1000億斤,到1964年可達到1萬億斤了。鋼在明后年只能增加400萬噸,但要確保質量。15年超英要堅持。去年做了件蠢事,好幾年的指標一年完成。現在是否提農、輕、重?這幾年農業第一,還要成立農機部。過去安排國民經濟計劃的次序是:重、輕、農、商、交,今后恐怕要倒過來,改成農、輕、重、商、交。這樣提法并不違背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還說:
“過去,陳云提過先安排市場,再安排基建。黃敬不贊成。現在看來,陳云的意見是對的。要先把衣、食、住、用、行5個字安排好,使大家過得舒服,就不會有人罵我們,就不會造反,也有利于建設,國家也可以多積累一些。”
關于食堂問題,毛澤東說:
“要積極辦好。按人定量,分糧到戶,自愿參加,節約歸己。吃飯基本上要錢。在這幾項原則下,把食堂辦好,不要一哄而散,保持20%也好。食堂要小,形式要多樣。”
關于團結問題,毛澤東說:
“要統一思想,對去年的估計是:有偉大成績,有不少問題,前途是光明的。缺點只是一、二、三個指頭的問題。許多問題是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看得出來的。”
毛澤東在講話中,在原來提出的14個問題以外,又增加了5個:1、團結問題(中央至縣委)。2、農村初級市場的恢復問題。3、體制問題,即收回財權、人權、政權、商權,由中央和省市兩級控制,反對無政府主義。4、協作關系問題。5、加強工業管理和提高產品質量問題。
會議決定:廬山會議采取先分后合的辦法,開幾天分組座談會,討論19個問題,爾后用兩三天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必要的文件。
會后,毛澤東在來廬山途中和在7月2日會議上的兩次講話,被整理成一個講話記錄,其中略去了國際問題,這樣,會議要討論的問題就變成了18個。毛澤東要楊尚昆印發會議。
7月3日凌晨1時,毛澤東在入睡前服了安眠藥,半靠在床上批閱李先念為中央起草的關于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他在上面加了兩段話,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所謂農者,指的是農林牧副漁五業綜合平衡。蔬菜是農,豬牛羊雞鴨鵝兔等是牧,水產是漁,畜類禽類要吃飽,才能長起來,于是需要生產大量精粗兩類飼料,這又是農業,牧放牲口需要林地、草地,又要注重林業、草業。由此觀之,為了副食品,農林牧副漁五大業都牽動了,互相聯系,缺一不可。”
從3日開始,廬山會議進入分組討論階段,與會者分為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中南6個小組,按照毛澤東提出的18個問題展開討論。大家在小組會議上擺情況,談意見,發言十分熱烈。
被分配在西北組的彭德懷住在河東路176號院,剛離任的駐莫斯科大使張聞天住在177號院,兩院相距不過50米。彭德懷下去散步或者到會場開會,常常碰到張聞天,兩人免不了要聊上幾句。
“你們那組討論得怎么樣?”
張聞天這一次問起了西北組的討論情況。彭德懷濃眉緊鎖,陰沉著臉說:
“唉,還不是遮遮掩掩不痛快。褲子要自己脫,不要人家拉嘛。江西現在還講去年增產67%。脫了外褲留了襯褲,不肯脫光,自己給自己找被動!”
張聞天說:
“我們那邊會議壓力大,柯慶施護得利害,只能講好,不能講壞。”
彭德懷說:
“我們西北小組情況還好。”
張聞天說:
“1958年小土群煉鐵,浪費人力物力太大,影響秋收,結果是豐而不收。”
彭德懷說:
“煉土鐵,我看是有得有失,或有失有得。”
張聞天搖搖頭說:
“你的估價還比較高。我認為是得不償失或損失很大,今年鋼產量定1300萬噸很難完成。”
彭德懷沒有吭聲,張聞天又說:
“現在有些意見不好提,集體領導搞不起來。政治局擴大會議,連我們這些人都不知道要怎么開法?主席很英明,但整人也很厲害,有些方面跟斯大林晚年差不多。主席愛講歷史,他從中國歷史學了不少好東西,但也學了些統治階級的權術。”
彭德懷說:
“上海會議毛澤東批我。他自己犯了錯誤不認賬,不檢討,反而責備別人。被勝利沖昏了頭嘍!驕傲嘛!”
7月4日晨,毛澤東指示楊尚昆將將兩份材料印發會議,一份題為《幾篇論述大躍進經驗教訓的文章》,一份題為《對我國幾年來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忽高忽低的一種分析》。
7月4日,毛澤東在李先念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上加寫和改寫了兩段文字,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豬吃,有魚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雞鴨鵝兔吃,有蛋吃。我們應當有志氣、有決心做到這一項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偉大意義的社會主義事業,也應當有信心做到這一項事情。一切為了人民利益,望各級黨委接到這個指示以后,精心策劃,立即動手辦起來。不但大中城市,縣城及四鄉集鎮都要照此辦起來。各級黨委要有一個專門管副食品的書記或精心從事的干部。”
7月4日晚,毛澤東在他的住處同王任重、劉建勛、梅白3人談話。他從明代楊繼盛的兩句詩說起,他說: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這是椒山先生的名言。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頭一句‘遇事虛懷觀一是’,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有時虛懷,有時并不怎么虛懷。第二句‘與人和氣察群言’,難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要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言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中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
唐人詩曰:‘邑有流亡愧俸錢’,這寥寥7字,寫出古代清官的胸懷,也寫出了古代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寫詩就要寫出自己的胸懷和情操,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能使人感奮。”
梅白聽了毛澤東的這一番宏論,踏月而歸之后,竟至徹夜無眠。
7月5日晨,毛澤東在李先念為報送糧食部副部長陳國棟的報告所寫的一封信上寫了一個題目叫《糧食問題》的長篇批語,他寫道:
此兩件印發各同志。陳國棟同志的報告是一個重要文件。請各大區區長主持討論,細致地討論,討論兩次至3次。我基本上同意這個文件所述的意見。但覺:
1、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確實好的情況之下,征購1100億斤,力爭辦到,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第一著。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確實較去年好、確實證明無妄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征購到這個數目字呢?
2、下年度銷售計劃,我感覺不但1020億斤是太多了,這個文件上調整為855億斤,似乎也略為多了一點。是否可以調整為800億斤,或者810、820億斤呢?告訴農民,恢復康菜半年糧,可不可以呢?苦一年、兩年、三年,就翻過身來了。多儲備,少食用,以人定量,糧食歸戶,食堂吃飯,節余歸己,忙時多吃,閑時少吃,有稀有干,糧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飽吃好,可不可以這樣做呢?
3、多產糧,是上策。田頭地角,零星土地,誰種誰收,不征不購,主要為了解決飼料,部分為了人用。恢復私人菜園,一定要酌給自留地。凡此種種,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主要豬吃,部分人吃,例如菜)。
4、好好地精細地安排過日子。是否可以按照1957年的實際產量安排過日子呢?1957年的日子不是過得還不錯嗎?這樣做,農民的糧食儲備就可以增得較多了。手里有糧,心里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5、在今年秋收確實知道糧食比去年增產的情況之下,一定要劃出牲口飼料、豬飼料兩種,一定要比過去多些,是否可以有人糧的一半?人糧1斤,飼料半斤。各地情況不同,勢必有多有少,但一定要下決心注意這個問題。除災地外,飼料一定要比過去多些。增加飼料,極為有利。牲口是動力。一部分牲口是肉食奶食(老牛、菜牛、奶牛)。糞可以肥田。皮、毛、骨、角,大有用處。吃肉多,吃糧少,動物蛋白優于植物蛋白,人的體格會更發展,會更健康。豬是肉食,又有肥料。在三、五、七年以內,力爭做到1畝田1頭豬。1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工廠。肥料的主要出路是豬,是1畝田1頭豬。
以上幾點意見,只供同志們此次討論的參考,切勿下傳。不對之處,準備修改。
毛澤東
7月5日上午6時
7月5日是星期天,會議休會一天,由于天氣晴朗,與會者紛紛出游。
7月5日晚上,毛主席突然問封耀松:
“小封,你什么時候值班?”
封耀松算了一下,報告說:
“主席,是7號、9號。”
毛澤東沒再說什么,但他似乎在安排著一件事情。有關這件事情的經過,有幾個人作了基本相似的記述:
7月7日,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要他的夫人水靜去南昌接賀子珍上廬山。(李敏記述。她認為爸媽見面,可能與商量她的婚事有關。)
8日下午3時許,賀子珍和水靜離開南昌,直奔廬山而來。到廬山牯嶺,住在28號房。
9日晚,大約是在9點左右,毛澤東在180號院住處接見了賀子珍。當時,只有毛澤東的貼身衛士封耀松和水靜兩個人陪同賀子珍。
“7月9日晚,約9點多,一輛轎車停在180院樓下臺階邊。當時,主席在2樓,就只有我一個人值班。我到車邊,打開車門,將一位女同志扶下來,與同車來的水靜同志一起,把她扶進1樓的衛士值班室。我馬上去報告主席:
‘水秘書她們來了。’
主席說:
‘好的!’
然后看了看表,站起身來,好像要到樓梯口迎接的意思。我下去與水靜同志一起把那位女同志扶上樓來。水靜秘書先下去了。我拿過藤椅,在主席對面放好,安排她坐下,然后泡了杯茶給那位女同志,又給主席的杯子添了水,并為主席放了煙在桌邊,回到了衛士值班室。”(封耀松記述)
“她來到一間屋子里,抬頭一看,不覺一驚,里面坐著的竟是毛澤東。毛澤東見她來了,站起身,微笑著同她打招呼,請她坐下。
賀子珍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能夠見到毛澤東。她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而且像打開了閘門的水壩,洶涌澎湃,再也關不住了。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不停地哭。毛澤東看了,溫和地說:
‘我們見面了,你不說話,光哭,以后見不到了,又想說了。’
他問道:
‘你這幾年生活得怎樣?身體都好了?’
賀子珍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她仔細地看了看毛澤東,說:
‘我好多了,你身體不如以前了。’
毛澤東說:
‘忙呀,比過去更忙了。’
接著,毛澤東詳細問起賀子珍在蘇聯的情況,賀子珍一一說了。毛澤東聽了,輕輕嘆口氣,說:
‘你當初為什么一定要走呢?’
賀子珍的眼淚又禁不住流了下來,哽咽著說:
‘都是我不好,我那時太不懂事了。’
毛澤東也談起了這些年的情況以及他辭去國家主席職務的事。毛澤東告訴賀子珍,嬌嬌有朋友了,問她同意不同意嬌嬌的婚事?賀子珍回答說同意,她已經見過了。毛澤東說,等他這次開完會回去,就要為她舉行婚禮了。”(王行娟記載:《賀子珍的路》)
“毛澤東對我說:‘我們兩個人談得不錯。賀子珍不講話,只是哭。我怎么勸她她都不講話,不講話怎么能談下去呢?沒辦法,我只好說,那你休息吧。我還問過她有什么困難沒有,她也不講話。’”(汪東興記述)
“大約過了45分鐘,主席按鈴召我去,我給他們的杯里又加了水,絞了兩條小毛巾放在桌子上,看他們談得很熱烈,就下去了。我回到值班室,水靜同志問:
‘小封,他們還在談嗎?’
我說:
‘是啊。’
他們講話的聲音很響,至今我還記得很清楚。水靜同志說:
‘小封,賀子珍同志身體不太好,是從山下邊剛接上來的。’
至此,我才知道那位女同志是賀子珍。(封耀松記述)
他們在一起談了一個多小時,毛澤東站起來說:
“時間不早了,你休息吧,我們明天再談。”(王行娟記述)
“我與水靜繼續談著,鈴又響了。我上樓,攙下賀子珍同志,對水靜說:
‘主席要你去一下。’”(封耀松記述)
“水靜走進毛澤東的書房。毛澤東身穿粗條子的睡衣,吸著煙,面部表情有些愁苦。他見水靜走進來,對她說:
‘賀子珍的腦子已經不行了,所答非所問。’
他還說:
‘她拿走我3瓶安眠藥,這種藥很厲害,千萬不能讓她多吃,最好把藥拿回來。’
毛澤東接著說:
‘你要好好照顧她,明天送她回南昌。’”(王行娟記述)
“毛澤東還對水靜說:
‘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離開她,怕她出去碰到熟人,那不好。’
水靜上去只一會兒,就下來與我一起攙著賀子珍上了車。看著賀子珍的表情很高興,她說:
‘主席還像原來一樣,只是老了點,頭發有點花白。’
送走賀子珍一行,我上樓去,主席在屋里來回踱著步,對我說:
‘小封,你看怎么辦呢?這個同志把我的香煙、安眠藥都拿走了。香煙倒還不要緊,安眠藥她吃了,身體不行的。’
主席讓我再下樓為他去拿香煙,主席是離不開煙的。我拿煙上來,看了一下,主席顯得既高興又不高興的樣子。
‘小封啊!這個女同志,是女中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本來身體很好的,讓她不要去蘇聯,勸也勸不好,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生活很艱苦的!我們也不知道消息……’
主席讓我打電話給水靜同志,不要把安眠藥給賀子珍吃了。我馬上下樓去與水靜通了電話。因為主席的安眠藥有3種,按順序吃的,錯服是會出事情的。
次日晨,水靜同志來電話,說已將安眠藥從賀子珍手中要回來了。我報告了主席,主席連連說:‘好,好!’就從煙盒內抽出一支煙點著,深深吸了一口。” (封耀松記述)
賀子珍在第3天回了南昌,毛澤東沒有與她見第2次面。賀子珍事后對水靜說,她把安眠藥拿走,是不想讓毛澤東吃這種藥。
在7月9日那天晚上,毛澤東送走賀子珍以后,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看了一夜的材料,一直到黎明前,才讓封耀松為他擦了澡,梳了頭,給他服了安眠藥,安排他上床。他躺在床上還要看《楚辭》。后來終于將手中的《楚辭》置于心口上,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衛士封耀松在床側的凳子上繼續靜坐片刻,才悄悄地立起身,輕手輕腳地往外走。出于習慣,他邁出兩步,又回頭看了一眼。毛澤東靜靜地躺在那里,沒有聲息,眼角熠熠地閃出光澤。再仔細一看,不由得驚呆了,毛澤東的眼角沁出了兩顆晶瑩的淚珠。
不知是由于家事的煩擾,還是國事的煩難?抑或是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句,對這位老人家的感染?
沒想到到了拂曉前,疲憊的封耀松又發現,本來已經睡了的毛澤東又起來了。他斜靠在床欄上吸煙,要思考7月10日的發言內容了。
正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煩心;古人今人后來人,人人如此。
再說此時的廬山會議開得非常活躍,在小組討論中,仍然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分歧,一種是企圖否定大躍進和總路線;一種是認為糾“左”已經差不多了,對群眾不能潑冷水,氣可鼓而不可泄。持這種意見的人,各組中都有,尤其是省委的負責人,他們不敢向群眾交代,不敢承認錯誤,怕否定自己,否定工作。
毛澤東在八屆七中全會上,就已經看出了這種情況。所以,他在這次會議討論前,先定了一個調子。沒承想,還是沒有統一思想。而且,這兩種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盡管會議的意見還沒有統一,但從表面上來看,這時的會議是,白天開會討論,晚上跳舞或看戲,會議開得是輕松愉快,被稱之為神仙會議。特別是毛澤東把《到韶山》、《登廬山》兩首七律抄給周小舟、胡喬木訂正后,有不少人也上山賦詩。
此時,也有一些組長和中央的一些負責人,不斷地來找毛澤東反映情況。他們抱怨說:
“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勝利的時候要看到問題。現在有些人在困難面前只看問題不看成績,是不是要搞垮這個黨才甘心?”
“抓住兔子尾巴當老虎打。”
有幾個人還向毛澤東匯報說:
“彭德懷發言有問題。”
原來,彭德懷在小組討論中,8天有7次發言,講了許多意見。他說:
“人民公社我認為辦早了一些,毛主席家鄉的那個公社,去年搞的增產數,實際上沒有那么多嘛。我去了解實際只增產了百分之十三。我又問周小舟,他說那個公社只增產了百分之十四,國家還給了不少貸款和幫助。前不久,主席也去過那個公社。我曾經問過他,你了解怎么樣?他說沒有談這個事。我看他談過的!何必隱瞞呢?是什么就是什么嘛!
毛主席和黨中央在全國人民心目中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濫用這種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亂傳毛主席的意見,問題不少。什么‘算賬派’,‘觀潮派’,帽子都有了,對于廣開言路有影響。有些人不說真話,摸領導人的心理。浮夸風、小高爐等等,都不過是表面現象,缺乏民主、個人崇拜才是這一切弊病的根源。好多省都給毛主席修別墅,這總不是毛主席讓搞的吧。”
彭德懷還說,他和他的朋友們認為:
“大躍進是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人人有責,包括毛澤東在內。”“公社的優越性是宣傳出來的。”“什么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我看社會主義建設倒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不僅是工作方法上有問題,而是帶有路線性質的錯誤,中央要負責任。”
毛澤東聽了這些匯報,他漫不經心地將手一揮,說:
“此人是張飛,不就是提個意見唄。”
7月10日傍晚,全體會議在美廬2樓的大客廳里舉行。美廬原是蔣介石的別墅,是以宋美齡的名字命名的。參加會議的人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李先念、李富春、彭德懷、譚震林、柯慶施、李井泉、張德生、林鐵、歐陽欽、陶鑄、王任重、康生、陳伯達、楊尚昆、胡喬木、吳冷西、田家英等。毛澤東在會議上發表了長篇講話,他說:
“對形勢認識要一致,如不一致,就不能團結。黨內要團結,首先要把問題搞清楚,要思想統一。黨外右派否定一切,說我們‘人心喪盡了’,‘修天安門前面的工程,如秦始皇修萬里長城’,說‘過去歷代開創的時候,減稅薄賦,現在共產黨年年加重負擔’。所謂喪盡了,就是不僅資產階級、地主,而且農民、工人都不贊成了。天津有些局長、科長議論,去年大躍進是‘得不償失’。是不是這樣?有些同志對形勢缺乏全面分析,要幫助他們認識,得的是什么,失的是什么?比如說,為什么大躍進之后又發生了市場大緊張。不要戴帽子,不要罵一頓了事。”
“黨內要團結,就要把問題搞清楚。有人說總路線根本不對。所謂總路線,無非是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根本不會錯。過去搞1900項基建,現在安排788個,這還不是合乎多快好省方針的?1800萬噸鋼不行,現在搞1300萬噸,還是多快好省。去年糧食沒有翻一番,但增加30%左右是有的。多快是一條腿,好省又是一條腿。”
“現在證明一條,社會主義國家中過去總是說農業合作化以后要減產,但是我們的經驗證明,合作化也好,公社化也好,不減產。人民公社叫大合作社,或者說基本上還是高級合作社,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就是把公社看得太高了。”
毛澤東又說:
“我總是同外國的同志說,請他們隔10年時間再來看看我們是否正確。路線的正確與否,不是理論問題,是實踐的問題,要有時間,從實踐的結果來證明。我們對建設是沒有經驗的,至少還要10年才有經驗。這一年來,我們開了不少會議,總是把問題加以分析,加以解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黨內有些同志不了解整個形勢,要向他們說明。從某些具體事實來說,確實有得不償失的。但總的說,不能說得不償失。取得經驗總是要付學費的。去年北戴河會議以來,有些事情搞得不好。但總是抓工業了,自己負了責任,可能主觀主義,但總比不搞好。1年實踐,取得了這么多經驗,不像過去只聽別人講,走過場,簽字。經驗是從成功、失敗兩方面來的。打仗先從打勝仗、后從打敗仗中取得經驗,搞建設也是如此。我們想快一點,想找一條正確的道路。”
毛澤東說:
“不論誰批評,都要承認當時有一部分缺點錯誤。去年4件事:1959年要搞3000萬噸鋼;基建1900多項;糧食翻番;辦了人民公社。這4件事搞得很被動。為了3000萬噸鋼,引起各方不滿。不管右派左派,黨內黨外,要說是缺點,確實有,都承認。我們把道理講清楚,把問題擺開,也不戴帽子,什么觀潮派、懷疑派、算賬派、保守派等等,都不戴。打仗,世界上沒有從來不打敗仗的將軍。打3仗,一敗二勝,就建立了威信;如果一勝二敗,威信就建立不起來。對去年一些缺點錯誤要承認。從一個局部一個問題來講,可能是7個指頭9個指頭的問題;但從全局來講,是1個指頭2個指頭,最多是3個指頭的問題。成績是主要的,彭老總也說是1個指頭多一點的問題。
黨的方針政策正確與否,不在制定之時,而在執行之后。過去的革命路線,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現在的建設路線,要再看10年。我們為革命死了多少人,頭都不要了,還給什么報酬。要培養共產主義風格,不計報酬,為建設事業而奮斗。”
7月10日,毛澤東指定由胡喬木為組長,與陳伯達、田家英、吳冷西、楊尚昆5人,起草一個《廬山會議諸問題的議定記錄》。
7月10日以后,各小組的討論,就圍繞著起草文件的問題展開了。
毛澤東對這次會議的安排,原計劃到15日或16日結束,不準備將會議內容形成正式文件,打算開到差不多就結束,各奔各地,抓好各項工作就是了。
欲知廬山會議能否按預期日程順利結束,請看下一章詳細敘述。
再版《毛澤東大傳》實體書,一套全5冊共十卷,417萬字。
只收工本費190元包郵,淘寶http://shop70334099.taobao.com
作者東方直心,聯系方式:13937776295,QQ:242575130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