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的探索與實踐
對于中國來說,現代與傳統的最大差別就在于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創造這個歷史巨變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探索和實踐人民民主的歷程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即以民主喚起民眾進行新民主革命時期和以民主實踐人民當家作主時期。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出來的民主形式,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人民民主:為建設新社會、新國家而生成的民主形式
現代民主在中國的確立,不是外來強加的,而是自我生成的。主要依據有二:其一,中國的民主不是借助外部勢力而進入中國的,而是基于中國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自覺而孕育形成的;其二,中國的民主從一開始,就不是對既有政治結構的嵌入,而是要創造新的政治結構,所以,它始終不是作為一種民主運動而孤立存在,而是與革命和建設緊密相連,其使命不僅要建構民主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社會、新國家,從而創造中華文明的新發展。所以,中國民主化開啟之后,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民主的問題,而是要什么樣民主的問題。
中國民主發展之所以最終生成的是人民民主,與中國社會最終要建立的社會是社會主義社會密切相關。毛澤東就明確認為,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的現實社會條件完全不同于當時的蘇聯,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所以,中國的民主,不但不能采用歐美式的,而且也不能采用蘇聯式的民主,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形式,而應該采用第三種形式,這就是基于各革命階級聯合的人民民主形式。這種自我生成的民主,固然可以追求遠大的理想,但不能脫離其生存與發展的現實,只有這樣,民主的發展才能真正服務于新社會、新國家的建設。在領導抗日戰爭的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明確了未來要建立的新國家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民主實踐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生成為人民民主的。
人民民主的本質屬性:人民當家作主
民主的最基本含義就是人民自治,即人民通過國家來管理自己的事務。所以,民主解決的是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換言之,民主所強調的自治,實際上就是人民能夠將國家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從而使國家能夠按照人民的意志來管理社會,服務人民。
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實質的民主,即國家權力歸人民掌握,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創造真正民主。為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本質屬性,即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種價值理想或政治口號,而是在現實民主化發展中能夠得以呈現的最基本民主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四大原則:
第一、國家權力的人民性原則,即國家一切權力不僅屬于人民,而且由人民掌握和行使,絕不允許國家權力掌握在部分人手中,由部分人所專有、私有。
第二,人民作主的整體性原則,即人民是作為整體的力量來掌握國家權力,實現全體人民當家作主,因而,國家事務,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務,而是全體人民的事務,以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依歸。
第三,人民整體的一致性原則,即人民是在工農聯盟基礎上形成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力量,盡管內部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或階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界別以及不同的人民團體,但都將作為建設者而存在,決定了存在人民之中的各種矛盾都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應以非對抗的方式協調與解決。
第四,人民聯合的凝聚性原則,即人民的整體性存在是基于人民聯合而形成的,而人民聯合的基礎就是工農聯盟,這個聯盟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基于其先鋒隊組織的政黨的凝聚而形成的。從人民民主的角度講,黨領導的核心使命就是創造人民的聯合,凝聚人民的團結。人民聯合與團結是人民民主的基礎和保障。
人民民主的制度形態: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統一
任何形式的民主都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安排,以便國家權力得到合理的配置與管理,從而成為能夠創造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權利的良性治理力量。人民民主從人民共和出發,將民主集中制定為國家政權的組織原則和人民民主的制度形態。民主集中制的出發點,是民主,而不是集中,即強調人民掌握權力并決定國家事務,那么集中體現在哪里呢?集中主要體現在行政權力上。政府是人民代表選舉產生、并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的,所以,政府行政權力的集中,不過是縱向的集中,而這種集中是以橫向的民主監督為基礎的,即選舉和產生它的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主與集中實際上是兩個層次、兩個維度的問題,“民主”關系整個國家權力,體現為人民掌握國家權力,決定政府與國家事務,其維度是人民—國家權力機構—政府;“集中”關系國家行政權力,體現在政府行政權力組織與運行上,其維度是上級政府—下級政府。從現代民主與政府建構原理來看,“民主”與“集中”的這樣結合,符合民主的基本原則和現代國家建設的基本原理。它不僅使人民民主成為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而且成為能夠建設國家、創造治理、促進發展的民主。
人民民主的歷史使命: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人民民主的建設和發展,是在社會、政黨與國家的三方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展開的,它不僅僅為民主化本身,更重要的要使民主的發展成為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推動力量,從而賦予人民民主獨特的歷史使命:即創造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這決定了,人民民主不僅要促進和保障人的自由發展,而且要創造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這是中國民主化發展與一般國家民主化進程不同之處。
這種不同的背后,實際上是世界觀的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對自由的追求是人與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民主是這種追求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然而,馬克思認為人的現實存在是社會存在,既然人離不開社會而存在,人的自由發展也必然離不開社會和社會發展。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而社會發展則是每個人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因而,任何脫離了社會發展的個體自由發展都是缺乏現實基礎的,都不可能創造個人的真正發展。因此,人民民主要擴大個體的自由發展,就必須要有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功能;同樣,人民民主要能夠推進經濟與社會發展,也必須有能將經濟與社會發展轉化為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民主是追求高質量的民主:其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其使命是創造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作者系復旦大學副校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