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威盛宣布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
威盛持股100%子公司VIABASE與VIATECH出售部分芯片組產品相關技術、資料等IP產權予威盛間接持股合計達14.75%的上海兆芯,交易金額約為1.38億美元,另外,VIABASE同時出售部分處理器相關技術、資料等IP產權予上海兆芯,交易金額為1.18億美元。
通過這兩項交易,威盛可以獲利1.97億美元。威盛強調,此交易屬于資產活化,可增加收益,不影響未來的業務發展,交易完成后,威盛及子公司仍能繼續現行的業務。
就這筆交易而言,對于威盛和兆芯而言都有益處。
就威盛而言,這些年X86CPU業務非常慘淡,被英特爾和AMD壓著打,技術上早已掉隊,產品基本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已經無法為威盛帶來多少利潤,這次能夠將相關技術打包出售,相當于榨干陳年資產換取現金流,是一筆劃算的生意。近日,臺灣地區擬修《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5條,修正為“在中國(大陸)轉讓或授權專門技術、專利權或集成電路電路布局權,改為須事前取得許可制,避免高端技術外流,防堵漏洞。”威盛搶在這個時候將技術出售給兆芯,也許有趁著修訂案生效前趕緊將資產變現的因素。不過本次交易并不包括專利,只是賣股份和部分技術。
就上海兆芯而言,雖然自合資之初就被委以重任,承接核高基01專項,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聯想集團、上海華力微電子合力發展桌上型電腦(DT)軟硬體研發與應用,初期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人民幣57億元。但這些年兆芯在技術上到底有多可控一直存在疑云,兆芯X86CPU是否可控也一直有爭議。一位行業人士評價:這么多年,看不到兆芯自己設計微內核的希望。本次兆芯收購威盛的部分x86處理器、芯片組技術、資料等IP產權,有助于提升兆芯的可控水平。
無法抵御英特爾X86專利大棒
一直以來威盛與英特爾的交叉授權協議就令外界不解,且英特爾為何同意威盛再授權兆芯,迄今三方都未說分明。威盛在上海合資成立兆芯,兆芯是否能夠合法擁有X86授權也存在疑云。何況英特爾和威盛的X86授權協議已于2018年4月到期,后續談判或協議的具體文本也從未公開于網絡,兆芯能否抵抗英特爾X86專利大棒也是未知數。有鑒于威盛曾經被英特爾的專利戰打的半身不遂,作為威盛的子公司,在很多技術源自威盛的情況下,兆芯在這方面的表現不會比威盛更好。
本次兆芯購買威盛的部分技術,有助于提升兆芯的技術積累和可控程度,但距離不懼英特爾制裁的那種可控,還有一定距離。
商業上不敵海光
雖然兆芯是X86處理器,可以跑Windows,但這些年商業化一直不順,主要原因是性能與AMD和英特爾差距較大,且成本還貴。就國產X86處理器而言,海光在性能上明顯強于兆芯,這使兆芯的處境非常尷尬——論自主,兆芯和申威有差距,論性能和商業化,兆芯明顯不如海光。
兆芯何去何從,只能交給時間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