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通用操作系統市場一直被微軟壟斷,不要說尋常百姓的家用電腦,即使是很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依舊在使用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國產操作系統則總體處于“小”、“零”、“散”的狀態,近年來,隨著信創事業的發展,以及技術與市場的選擇,國內的操作系統廠商已有所收斂,但依然沒能形成統一局面。
過去,我們在政策扶持上往往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搞雨露均沾,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引來一群騙補貼的廠商,而真正干實事的廠商獲得的補貼則非常有限,甚至壓根就申請不到補貼。就政策扶持和信創市場來說,應當扶持和選擇那些真正干實事的廠商。鐵流認為,實干的操作系統廠商有以下特征:
十年磨一劍座冷板凳
操作系統發展需要長時間迭代演進,開發周期長。從實踐上看,微軟在1985年推出Windows1.0后,經過Windows2.0、Windows3.0、Windows3.1、Windows NT、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等操作系統演進迭代,才于2001年推出一代經典的操作系統Windows XP。Linux、FreeBSD也是以Unix為基礎,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和更新,才發展到現今的水平,而谷歌和蘋果以Linux、FreeBSD為基礎,他們的操作系統也是一代代發展的。
因此,在缺課太多,差距過大的情況下,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和厚積薄發,試圖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妄圖一口吃成胖子的科技大躍進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些十年磨一劍,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孤獨的廠商才是真正干實事的,那些趕著信創風口沖進來做操作系統的,往往都是投機者。
重視軟件生態建設
單單有一個操作系統而沒有軟件生態是沒有意義的。豐富的軟件生態才是操作系統的活力之源。
軟件生態的構建需要軟件廠商的配合,而軟件廠商不是“活雷鋒”,只有當某個操作系統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程度時,軟件廠商才會幫忙適配軟件,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悖論——軟件生態貧乏,導致操作系統用戶數量很少,而市場占有率小的情況下,軟件廠商不會主動幫忙適配軟件。以微軟這個桌面操作系統霸主為例,因為Windows系統手機的市場份額非常小,導致國內外軟件廠商大多不愿意給它開發手機APP,而軟件方面的不足又使更多的用戶拋棄Windows手機。微軟的財力和技術不可謂不雄厚,但因錯過發展機遇期,要在別人已經占據的市場分一杯羹,也是艱難無比。
生態建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海量人力、財力。只有擁有了完善的生態,這個操作系統才具有生命力。如果一個操作系統非常重視生態建設,那么,這個開發團隊十有八九是真正想干點事情的。
具有造血和融資能力。
操作系統開發周期長、工作量大、成本高。就工作量而言,微軟的Windows XP系統有4000萬行代碼,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 則達到了5000萬行;開源系統Linux這邊,3.6版本的Linux內核代碼有1590萬行,而Linux的發行版Debian系統代碼行數更是多達恐怖的6500萬行。這還是經過軟件廠商反復精簡的結果。當然,操作系統代碼行數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在保障相同功能的情況下,代碼越精簡越好,像塞班系統代碼行數突破3500萬行,卻因代碼臃腫,對代碼的維護性和擴展性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寫完代碼后,如何反復精簡代碼,保證系統功能的最優化,又是一個巨大的費時費力的工作。
正是因此,操作系統開發成本居高不下,比如微軟在2014年的研發成本超過100億美元,在開發Windows Vista所花費的研發費用更是超過了200億美元。Linux內核開發根據人員投入的規模測算,也耗資數十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僅靠政府補貼那無疑是杯水車薪。如果一個操作系統開發團隊高度依賴政府資金,而不具備造血能力,或不具備從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那么,十有八九是沒有前途的。
四是具有強勁研發能力。
過去,國內很多操作系統廠商的工作重點是給Liunx換皮、穿馬甲,而不是加強對開源代碼的審核力度,發現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風險,對內核進行修改和加固。就政策扶持而言,顯然應該扶持真正具有研發能力和研發后勁的廠商,而不是那些只局限于拿Linux開源代碼換一個版本號的廠商。
那么,如何甄別技術團隊具有研發后勁呢?
一個是看過去,看看過去這些年這個技術團隊取得了哪些進步,向開源社區貢獻了多少源代碼,哪些源代碼已經被開源社區采納,加入到最新版本的Linux內核中等等。
另一個是看現在,現場提出定制化要求,看看技術團隊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纯催@家廠商的下一代產品在哪里?發展規劃如何?PPT是牛皮滿天飛,還是低調務實謀發展?
統一標準 建設生態 扶持實干者
近年來,國內的操作系統廠商已有所收斂,但依然沒能形成統一局面,市場格局呈現出“兩大多小”的局面。由于各家廠商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在商務上把這些廠商合并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在技術上,仍然可以形成統一的操作系統標準。換而言之,雙方可以先在技術路線與技術標準上形成一致,減少國內產業不必要的、重復性的適配與建設工作,各廠商仍然可以采用自己的品牌與界面,在非標準接口上也可以進行擴展,以形成有意義的差異化競爭。
通過上述標準與接口的統一,可以有效保障上層應用軟件與底層驅動程序(內核模塊)的通用性或稱兼容性。在前端的處理器、固件、整機、外設、應用軟件等適配上,在整體上可以至少減少一半的工作量浪費,在各個具體項目落地上,更會加快落地速度,提高交付質量,對整體產業的生態培育有極大的意義。
在統一標準后,對軟件生態建設有促進作用。如果大家技術標準和路線不統一,那么,應用軟件就必須給多個操作系統做配套,會大幅推廣生態建設成本。如果能把技術路線、技術標準與接口定義統一起來,那么,就可以實現一套生態多個操作系統通用,并通過自動化保障機制確保接口的一致性與兼容性,就可以大幅降低軟件生態建設成本,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對政府而言,一方面應當積極協調和引導國內操作系統廠商統一技術標準,推動國內操作系統廠商、軟件廠商共建生態。另一方面應當認清誰是真正干實事的,誰是當天和尚撞一天鐘混飯吃的,誰是來騙補套政策紅利的。進而打擊套利的投機者,鞭策混飯吃的懶和尚,鼓勵和扶持實干者。實現好馬配好鞍,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