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淮安多個半導體項目陷入困局,其中,南京德科碼被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正式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承興(寧波)半導體,德淮半導體同樣陷入困局。出現這些情況,一方面和一些人心術不正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地方政府對引進技術和招商引資過度熱衷有關。
國內企業在CMOS傳感器行業份額有限
南京德科碼和德淮半導體主攻的方向是CMOS傳感器,手機攝像頭里都有這種傳感器。在這個領域,日本索尼占據了絕對霸主地位,三星依靠三星手機的垂直整合扶持,也把自己的CMOS傳感器做起來了,并向國內手機廠商供貨。
還有一家做的還可以的是OV,這家企業創始人是華人,曾經在多年前技術還可以,并一度成為蘋果的CMOS傳感器供應商,只不過這些年被索尼壓著打,加上OV又沒有三星垂直整合的“護體神功”,這些年品牌地位不斷下滑,從昔日的蘋果供應商,成為如今國產低端機的COMS傳感器供應商,甚至在一些廠商的宣稱資料里,如果用的是索尼的COMS傳感器,都會標明是索尼的,有的甚至會說明具體型號,但如果用的是OV的COMS傳感器,就只表明1300萬像素這類的措辭,其他的全部省掉了。
誠然,由于低端手機具有巨大的銷量,OV的市場份額還是可以的,但品牌價值和技術水平和索尼的差距依然不小了。正是因此,中資把OV收購回來,美國相關部門沒有過多阻擾,成為中國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
德科碼技術上高度依賴外商
2016年6月,南京市政府、南京德科碼以及TowerJazz宣布合作,在南京建設8寸晶圓廠。按照規劃,德科碼走的是IDM模式,也就是自己搞定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及攝像頭模組整條產業鏈。
不過,由于本身缺乏技術積累,因而走的是技術引進路線,現實從ST手里買到COMS傳感器的相關工藝授權。然后又從安森美半導體買相關專利和技術授權。之后又在日本成立芯片設計公司,并找來了原來日本東芝CMOS圖像傳感器的設計和研發團隊......可以說,德淮半導體在技術商高度依賴海外技術輸入,本身并不具備太強的技術研發能力。
根據當初規劃,德淮半導體將建設三個12寸CMOS圖像傳感器專屬晶圓廠,一期晶圓廠年產能達24萬片,2018上半年投產。當三座Fab全部落成,產能可以覆蓋中國市場13MP及以上50%的需求。
不過,現實很骨感,雖然媒體新聞上一直是各種敲鑼打鼓報喜訊,投資多少億,簽下多少億,但去年突然爆出欠薪新聞,畫風的轉別實在有一些讓人觸不及防。如今南京德科碼被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正式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堪稱塵埃落定。
在整個過程中,德科碼還有一個神操作,那就是寧可拖欠員工工資,也要提前向洋大人支付技術授權費。在2017年8月,德科碼向TowerJazz一次性支付1800萬美元作為技術授權費,此次支出耗光了德科碼的現金流。之后,德科碼開始欠薪。2018年底,政府又到了一筆資金,德科碼給員工補發了2個月薪水,但沒補全,還欠著不少。在2019年2月,德科碼又向TowerJazz支付了900萬美元的技術授權費,政府資金再次耗空。真可謂是寧予友邦不與家奴。
淮安德科碼和承興(寧波)半導體陷入困局
2016年,淮安德科碼成立。根據最初規劃,李睿為將通過碼揚(上海)微電子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淮安德科碼開工之后,政府與李睿為的矛盾開始爆發。動工之后就要開始花錢,需要李睿為出資,在李推脫數次之后,淮安才發現他根本沒打算出錢。剛剛開工的德淮項目停滯,直到2017年淮安政府出資后才重新啟動
之后,地方政府和李睿為發生糾紛,李睿為起訴淮安,要求對方不能使用“德科碼”這個名字,不得已,地方政府賠錢,并改名德淮半導體。如今,政府資金已經燒的差不多了,項目基本處于休克狀態。2019年初,李睿為在寧波注冊了“承興半導體”,獲得700萬政府資金后項目也沒下文了。
早些時候,一位網友就對“兩德”的項目給出評價:
不了解項目的都覺得這個項目很牛,了解項目本身的人都知道項目岌岌可危,各種內部原因沒法在公開場合細講,講了有損形象,但是市場上前有狼后有虎,自身技術不達標東西做不出來,項目前景一片黯淡,希望能支撐住,如果一旦爆雷,XX區震動不會小,政府將背負巨額債務。
不宜盲目技術引進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根源還是盲目技術引進。李睿為曾經擔任日本TMLink株式會社(TM Link主要經營LED、CMOS相關產品)分支機構總裁。李睿為借用常期在美國、日本求學、工作的經歷,使國內一些人迷花了眼,對于擁有洋背景的李睿為,南京、寧波、淮安等地方政府沒能夠仔細甄別,輕率的與之合作,進而造成了如今這種尷尬的局面。
事實上,由于近年來中國興起了芯片熱,中國各地都對芯片項目非常熱衷,在政策上各種開綠燈,投資力度也非常大,其中,類似李睿為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蘇州宏芯在與IBM合作后,2年左右就鬧出欠薪風波。又比如貴州華芯通,在與高通合資之后2年多就關門了。地方政府對于那些具備洋光環的技術引進項目,應該增加甄別能力,避免發生寶貴的國有資金和時間被這些技術引進項目揮霍。
鐵流認為,地方政府應該扶持那些技術上十年磨一劍,甘心坐冷板凳十幾年的小公司或科研團隊,從本土技術團隊中去挖掘真正值得投資的科研團隊或小公司。
第五代核心曾經公開表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有錢買不來,市場也換不來,只能通過自主研發,自主創新”。
各級地方政府應充分領會第五代核心的講話精神,切勿重蹈犯“貪大求洋”的覆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