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華為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全新的自有系統HarmonyOS 鴻蒙——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余承東在現場表示, HarmonyOS 鴻蒙擁有分布架構、內核安全、生態共享、天生流暢等一系列優點。媒體對于鴻蒙贊美之詞溢于言表,關于鴻蒙的贊美刷爆朋友圈和微信群,連官媒都點贊轉發。
除了鴻蒙這個“黑科技”之外,還有方舟編譯器,官方宣傳“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隨后編譯器這個概念就被帶火了,方舟編譯器也被媒體熱炒。
然而,隨著鴻蒙和方舟開源,結果卻讓很多程序員大失所望,不僅發生了公布代碼后就收回,以及代碼中出現很多低級錯誤的情況,所謂的編譯器和鴻蒙系統更是處于“按揭開源”的狀態。從網絡上的評價看,華為這種做法,有點過度營銷了,損害的是企業信譽。
按揭開源的方舟編譯器
編譯器是編程語言轉化為機器語言的工具,更優秀的編譯器確實能夠起到提升用戶體驗的作用。不過,從目前華為開放的源代碼來看,開源的內容非常有限,存在一些低級錯誤,趕工的跡象非常明顯。以下是一些網友在體驗方舟編譯器后的評價:
從上述評論來看,9月初開源的方舟編譯器,基本屬于沒法用的狀態。這和此前官方宣傳“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有著極大的差距。
雖然從實踐上看,方舟編譯器屬于“按揭開源”,但網絡上并不缺乏對方舟編譯器的吹捧。比如網絡熱炒方舟編譯器大幅提升支付寶的用戶體驗。隨后,支付寶親自辟謠,用戶體驗提升與方舟編譯器無關。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鴻蒙系統
此前,在川普揮出大棒之后,華為表示,有備胎鴻蒙系統。在發布會上,余承東還祭出“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三大概念。
在華為拿微內核做宣傳亮點之后,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在提到華為鴻蒙采用的是微內核的技術路線時,都會強調微內核更先進、代表著未來、性能也更強、擴展性非常優良。然而,從實踐上看,這完全是偽命題。
微內核,就是內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調度,把其他系統模塊都做成內核外的一個進程。每個進程只做好一件事情,最后組合起來實現系統的功能,就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性非常強,而且每一個進程只影響與之相關的一小部分。
宏內核,就是把系統所需的很多部分都集成進內核。Linux就是宏內核,進程、線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驅動、網絡協議等等部分都在內核里,耦合性強效率也高。
從原理上說,微內核要比宏內核靈活,更方便修改。但是宏內核也并非像少數媒體所說的幾乎無法修改,只不過宏內核的修改要把內核拆開,移出相應的部分,對這個部分進行替換和增刪。最后再移入內核中檢查其兼容性和有無錯誤并重新編譯好內核。
而積木式的微內核就要容易得多,無非是移出一塊,再用新的一塊進行替換即可。不過這種方便很大程度上對廠商的生態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在安裝了較多軟件或者流氓軟件之后,系統會變得卡頓,即使卸載這些軟件也無法完全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這就是由于Windows的微內核允許軟件廠商將啟動項等內容寫入系統進程造成的。隨著這些“外來積木”的加入,微內核難以避免的會變得越來越大,速度受影響。
可以看出,微內核的優勢是更加靈活,而宏內核的優勢是效率更高,性能更好。因此,發布會上,華為大肆宣揚微內核,并宣稱鴻蒙如何快速、流暢是站不住腳的。關于微內核,在2011年LinuxFR對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進行了采訪,Linus的觀點是,微內核并不是理想的技術形式。
就開發者大會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不給開發者任何開發需要的工具和系統說明,得罪了生態創造者的開發者。畢竟,這本來應該是一個技術的會,雙向討論的會。而不是宣傳大會或概念發布會,又或是項目立項誓師大會,單方面宣布自己如何牛逼。
一位網友吐槽:
本來應該交代技術細節的開發者大會上,什么實質性的東西都不給開發者看,而對技術不甚了了的各種外行和各路媒體卻集體沸騰到高潮。回頭開發者對鴻蒙OS有所質疑,還要被外行舉著愛國大旗打壓嘲笑。
余承東這波營銷,雖然讓不少程序員看的槽點滿滿,但是卻讓吃瓜群眾無比沸騰,一些老干部和D課老師也對鴻蒙無比振奮。
從實踐上看,鴻蒙系統還是處于“按揭開源狀態”,目前主要放出來的是Lite OS是華為原本用在物聯網上的OS,是拿開源軟件修改的產物。此前宣傳得很厲害,帶著各種自研的光環捧得很高,結果摔的很慘。在商業上,Lite OS慘敗于rt-thread,對于這樣一款商業上失敗的OS,雖然不見得技術上有多爛,但絕對和技術逆天,技術革新扯不上關系。
至于余承東鼓吹的“全場景”鴻蒙OS,現在還看不見。
最近,華為與百信合作專門用于黨政市場的PC,結果操作系統并非鴻蒙,而是中標麒麟和深度。
如果說由于華為這款PC專攻黨政市場,因而選擇“有牌照”的中標麒麟和深度,那么,針對商業市場的Matebook 14 預裝第三方linux版,依然看不見鴻蒙,這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此前,放出來的鴻蒙代碼和方舟代碼類似,也出現了開源后立馬撤回,并且出現了很多小錯誤,這些都可以看出鴻蒙是趕工出來的產物。
目前,榮耀智慧屏是鴻蒙為數不多的應用,但也是槽點滿滿。比如榮耀智慧屏的超快“開機”和“關機”并非一些網友鼓吹的“鴻蒙神優化”,而是通過熄屏、亮屏實現的,以至于小米高管吐槽:華為重新定義了關機。
而鴻蒙系統驚現ADB模式,則讓人對鴻蒙的含金量產生懷疑。不少媒體質疑,鴻蒙系統高度“借鑒”了安卓,還有網友把鴻蒙系統視為又一個阿里yunOS,甚至有網友調侃:“安卓基于鴻蒙”。
在發布會上,余承東給出承諾:開發者基于其他系統開發的軟件遷移到鴻蒙系統的工作量非常之小,只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但從目前的消息看,余承東的承諾恐怕是很難兌現的。
華為最新的手機,依然也是安卓系統,而非鴻蒙。
事實上,只要鴻蒙真的有“干貨”,有心的話,與運營商合力推一款基于鴻蒙系統的合約機/老人機并非不可。就老人機的定位來說,功能機都能滿足,即便鴻蒙缺乏生態,也是夠用的。但截至目前,華為的手機上跑的依然是安卓。
過度營銷損害企業信譽
網友認為,華為推出“黑科技”的時間節點非常巧妙,都是配合終端產品發售的時間,因而從這個角度,這位網友得出了方舟鴻蒙只是營銷工具,只是為了打造技術光環,讓消費者對華為無比崇拜,配合終端產品銷售。比如下圖這位網友的分析。
從大環境看,由于川普的所作所為,華為在海外的營收必然大肆削減。
而華為恰恰是一支“高薪雇傭軍”,而不是毛時代那種官兵平等、沒有軍餉的紅色軍隊。華為極高的工作強度和內部凝聚力是依賴高收入來維系的。就收入而言,分紅是華為全體員工的重要收入來源,華為高管就曾經表示,“工資只是零花錢”。
而要獲得高分紅,就必須不斷擴張擴張再擴張,這也是華為近些年業務不斷擴張的原因。而一旦擴張放緩,營業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華為就會比較麻煩。
這一點和秦國的擴張是類似的,軍功授爵其實就是按照殺敵數賜予士卒土地,而這個土地是擴張中從六國搶來的,一旦已經開發且適合農耕的土地已經全部被秦國占領,無法再進一步擴張(北方草原不適合農耕,南方大片原始叢林尚未開發),整套秦國的體制就會出大問題。
最近,華為發債募資60億和大裁員,恐怕就是擴張機制出問題后的補救措施。
如今,華為也遭遇了這個問題,由于華為特殊的模式,使華為必須像秦國一樣不斷擴張,而如今海外市場因川普的政策必然受影響,這就迫使華為在國內搶市場彌補海外損失。同時,地方政府和央企也輸血華為,單一來源采購和各種簽約合作連續不斷。
于是,自貿易摩擦以來,華為就格外引人注目,媒體幾乎是連篇累牘的炒作。任正非接受了全球數十家媒體的專訪,華為也放出“不怕制裁”、“都有備胎”、“5G商用后美國成為落后國家”等豪言,更是推出了鴻蒙方舟等“按揭開源”的黑科技。這些針對廣大普通人的宣傳,其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事實上,被川普制裁的名單很長,并非只有華為,中國核電、中國超算等行業很多企業都被制裁,但這些新聞迅速消失在人民的視野中。始終處于輿論風口浪尖,而且不斷發布“黑科技”搞營銷的只有華為。
一位網友表示:
不是大家為難他們,是余承東和整個營銷部門在為難他們。華為被封鎖的時候,我們都是堅定站在華為那一邊的,現在華為技術信用一點點降低,當年的那些同情也都用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