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發布了麒麟990,麒麟990相對于麒麟980的提升主要在GPU、NPU上,CPU提升非常有限,就產品來說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商業芯片,但也僅僅是一款基于美國及其盟國技術開發的商業芯片,一些“亮劍”、“王牌”的“沸騰體”報道有些自作多情。從麒麟990存在4G版,也能看出華為對現階段5G基站的真實水平是心知肚明的,對市場預期比較理性,不像華為的營銷部門那樣“沸騰體”。
麒麟990是頂級商業芯片
從規格上看,麒麟990采用了臺積電7nm+ 工藝,CPU由兩個大核(2xCortex-A76 [email protected])、兩個中核(2 x Cortex-A76 [email protected])、四個小核組成(4x Cortex-A55 @1.95GHz),基本延續麒麟980的設計。
在GPU方面,從麒麟980的10核GPU增加到麒麟990 5G的16核的GPU,采用Mali-G76架構設計,并通過新的工藝提升了頻率。
NPU則采用了大微核設計,有點類似于ARM CPU上的大小核,估計是為了更好的平衡性能和功耗。估計這個NPU性能又能在一些排行榜的榜單上卡位一段時間了。
基帶方面,將5G基帶集成到SOC里,徹底解決了980外掛基帶的問題,避免了芯片面積的浪費。
華為的PPT提出了“一個革命性飛躍”和“四個首款”。
先吐槽一下5G+AI,這個詞匯已經成為繼十多年前的“納米”、現在的“量子”一樣,成為一個新的熱詞,商家不把自己和5G+AI扯上關系就仿佛不夠高科技。5G+AI在很多政府文件里也是反復出現,鐵流斗膽揣測,也許起草文件的人就是什么熱抄什么鸚鵡學舌。鐵流認為,這又是一個概念,完全是炒作起來的東西,現有的技術和商家的PPT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個業界首款旗艦5G NSA&SA SoC,由于幾大廠都發布了5G NSA&SA SoC,5G NSA&SA SoC已經不是新聞和亮點了,所以華為就加一個詞“旗艦”,成為自己的亮點。至于和三星之間誰是“業界首款”就是網友的口水戰了。
第三個業界首款有點不夠亮,因為最核心的GPU技術是ARM的,華為把堆16個G76作為亮點,這個有點水。
第四個則大微核架構則是采用類似CPU大小核架構的模式,這個NPU是華為自己做的,性能很不錯,只是可惜了寒武紀......麒麟990的NPU采用大微核架構用來平衡性能和功耗,這是單核NPU無法滿足需求候的一種思路。
這里順帶提一下另一種思路。
此前,紫光展銳推出了異構雙核NPU,主要是因為AI神經網絡模型還在發展,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如果仍以原有的單核NPU架構加速,效率上和靈活性上會受到如何影響。因而一個核心強調專用,針對已經固定下來的場景和應用,另一個核心針對還在不斷的發展的應用和場景。
兩種思路下的NPU到底咋樣,還是看實踐。
第一個業界首款7nm+ EUV 5G SoC,則有點玩弄話術了,以下引用一段宣傳:
麒麟芯片早在2014年就開始EUV技術的儲備,聯合產業界合作伙伴共同研發并促進EUV技術成熟。為了讓最新的EUV工藝能夠帶給消費者穩定可靠的高品質體驗,麒麟990 5G在實現高性能和高能效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關鍵技術驗證,為手機用戶提供最可靠的技術保障。
其實,怎么制造加工芯片是臺積電的事情,是否用EUV光刻機來加工芯片,也是臺積電的事情。這種宣傳話術,很容易誤導吃瓜群眾,華為具備EUV光刻機技術。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此前麒麟980的六個世界第一。
其實麒麟980的六個世界第一,除了基帶,都是別人的東西,特別是在CPU和GPU上,從K3到麒麟990,十年時間引進一代、落后一代,反復引進。PPT和宣傳文章頗有把上游供應商的技術突破打扮稱自己技術成果的嫌疑。
之所以這么做,估計也是營銷需要,讓吃瓜群眾看了之后,崇拜感油然而生,覺得華為好牛逼好厲害,華為產品買買買。
拋開營銷的藝術和話術,參照高通、聯發科、三星、蘋果、展銳的手機主芯片來說,麒麟990的規格可說是頂級水平的商業芯片。
必須說明的是,麒麟990是頂級水平的商業芯片,但也僅僅是一款頂級商業芯片,是基于美國及其盟友的技術打造的一款商業芯片,和自主可控完全沒關系。一些媒體報道中出現“亮劍”、“王牌”這類的各種“沸騰體”,把發布麒麟990視為亮劍和對川普打王牌,有點自作多情。
4G版麒麟990折射出5G基站存在功耗、覆蓋、成本等問題
麒麟990分為兩種型號,一種為5G版,一種為4G版。就產品來說,4G版的麒麟990型號命名為麒麟985更合適。
華為之所以出4G版的麒麟990,十有八九是當下5G技術升級疲軟,性能依靠暴力提升,進而帶來基站功耗大、覆蓋差,設備成本高等問題。
雖然某大商人曾公開表示,5G流量會很便宜,5G基站功耗很低,基站體積很小很輕,可以像公文包一樣隨著帶著走。
但根據運營商的測試結果,5G基站能耗將是4G基站的2.5至4倍,4G單站電費約為7000元/年,而5G基站保守估計為2.3萬/年。如果中移動建1000萬個基站,1年電費就高達2300億,而中移動一年的利潤才1000億,全年利潤不夠支付半年電費。
另外,通信行業伴隨萬物智聯而來的海量數據流量將消耗全球20%~30%的電力,電力消耗將直接導致運營商運營成本的大幅增加。
就覆蓋來說,國內用中頻,在無障礙的情況下,5G基站覆蓋可以到300米左右,美國用毫米波,結果更加悲劇,覆蓋只有190米左右。這就使完成5G組網,基站數量需要成倍增加。據相關文件,如果要實現較好覆蓋,移動5G基站數量要達到1000萬左右,電信和聯通也要部署幾百萬5G基站。
此外,5G信號的穿透很差,必須做室分基站,韓國一個廁所內甚至出現了9根5G天線的奇葩情景,室內、走廊、室外到處是天線。
設備成本高也是一個問題,當前試商用期間,單個5G基站價格大約在40到50萬左右。成熟部署時期,估計最多降到30萬左右。而4G基站只要10萬左右。即便按設備單價30萬計算,1000萬臺設備的采購成本就是3萬億。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如此巨大的利益,可知利益集團有多恨說真話戳破5G皇帝新衣的人。
就重量來說,5G基站僅AAU就重大45公斤,而4G基站為15公斤,絕非某大商人所言的那么輕巧,可以公文包一樣帶著走。
因此,運營商對于這種不成熟的5G基站,是缺乏采購意愿的,這一點從三大運營商的投資就可以看出來。
一些廠商制造“5G秒天秒地秒空氣”的輿論,發表“5G商用后美國將成為落后國家”的言論,進而使網絡輿論陷入非理性狂熱。
當運營商不采購設備商5G基站,網絡就出現“運營商不愛國”的輿論暴力,以至于運營商聯合國資委辟謠。這種情形不利于技術進步和人民享受更好電信服務。
工信部通信科技常委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講話中指出,5G的真正大規模商用則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韋樂平認為這個時間段將是2021-2027年。目前部署的10萬宏基站功耗較高、能力較差,未來可能很快會被淘汰掉,這相當于是要扔掉300多億的人民幣。
可以說,5G基站還有很大的改進和完善空間,大規模推廣現階段5G技術,可以說是投資多少,“扔掉”多少。當下應當潛心改進技術,而非自欺欺人“中國5G基站秒天秒地”,搞大規模推廣。
雖然在宣傳上,華為發出“領先友商12個月”,“5G商用后美國將成為落后國家”的言論,但對于5G基站的真實情況顯然是心知肚明的,因而非常務實的出了麒麟990出現了4G版。
根源就在于5G還需要一定時間完善和積淀,現階段5G基站,運營商是缺乏采購意愿的。韋樂平主任給的2021年時間節點,相對來說比較務實。
5G基帶面積不小,這一點從麒麟980晶體管數量為60多億,麒麟990晶體管數量為100多億就能看出來,晶體管數量增加,一方面是GPU增加了六個G76,但5G基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這部分基帶會帶來額外成本。既然在未來2年,5G手機會因為覆蓋不佳,在很多場合只能當4G手機用,而且流量還非常貴,5G基帶也會帶來額外功耗降低續航和體驗。那么,干脆就出一款4G版麒麟990,可以節約成本,提升續航體驗。
這里也回復幾位網友,因為麒麟990集成了5G基帶,因而表示“華為把高通壓著打”的說法。
就研發進度來說,顯然是華為快,這點華為垂直整合優勢明顯。
就宣傳來說,我相信以華為的宣傳能力,肯定能以集成5G基帶為宣傳點壓著高通打。
但就實際使用價值來說,由于5G組網的過程會比較慢,按照智能手機1-2年淘汰的周期,估計搭載麒麟990的手機淘汰了,5G網絡依然無法達到4G的覆蓋水平,因而就商業和使用價值來說,“華為把高通壓著打”是值得商榷的。
2021年前,4G手機依然會是主流,麒麟990中的5G基帶,最大的價值在于裝逼,而非實際使用。特別要指出的是,現在所謂的5G手機應用,沒有任何一項是4G做不了的,5G在當下根本沒有殺手級應用。
至少就鐵流自己來說,只有在5G手機價格便宜實惠,覆蓋達到4G水平,5G資費便宜,存在5G應用的情況下,鐵流才會考量換機。否則只是高價買個裝逼利器,順帶給大公司當小白鼠而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