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以來,也許是手機廠商大肆炒作可折疊手機和柔性OLED屏,致使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等公司的股價暴漲。隨后,網絡上出現了對柔性OLED屏的質疑。
對此,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表示:
“最近我也看到了許多文章,大家現在都在質疑,我也不知道他們質疑的背后邏輯是什么”;“既然三星和華為能夠推出折疊屏,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規模,或者是一個起步的階段了”;
“大家所謂的拿出來說這個事情,是因為現在良率水平現在還沒有達到大家的心理預期。其實2016年前后,它的良率才能達到20%或者30%。但不到一年的時間,現在已經是70%以上了,上升速度很快,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鐵流認為,柔性OLED屏的市場份額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柔性OLED屏與LCD屏未必會是革命和取代的關系,很有可能形成互補的關系。
首先就成本來看,柔性OLED屏的成本明顯是高于LCD屏幕的,這就限制了柔性OLED屏的應用范圍,只能在少數附加值比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高端智能手機,或一些由于存在曲度,費用柔性OLED屏幕不可的領域占據一席地。
其次是性能上,就現實效果來說,LCD屏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就現實效果來說,LCD與OLED差距并不明顯,OLED屏幕的最大優勢是能夠把屏幕做彎,能夠自由折疊,但這種場景還是偏小的,目前大部分應用,比如電視、電腦等并不需要屏幕可以自由折疊和彎曲。
現在的一些柔性屏幕、曲面屏應用,頗有為了“彎曲”而“彎曲”的味道。比如三星此前推出的曲面屏,根本沒有多少實際使用價值,反而增加了誤觸和碎屏幕的概率。
就很多應用來說,LCD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分辨率已經達到視網膜級別,OLED在這方面并不比LCD強多少。即便未來出現了新的顯示技術,除非全球消費者集體基因突變,從“肉體凡胎”變成“火眼金睛”,或者新技術的成本比LCD還要低,否則LCD屏幕很可能會長期占據電視顯示屏主流地位。
鐵流認為,柔性OLED屏的潛力的很大的,特別是配合同樣可以折疊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可以新的領域開拓出自己的市場。
但新技術出現,并不意味著舊技術的死亡,特別是新技術相對于舊技術在顯示效果上差距有限。未來,LCD屏幕依賴會在中低端市場占據較大市場份額,過度炒作柔性OLED屏幕,并不太合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