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全新的自有系統 HarmonyOS 鴻蒙——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余承東在現場表示,HarmonyOS 鴻蒙擁有分布架構、內核安全、生態共享、天生流暢等一系列優點。媒體對于鴻蒙贊美之詞溢于言表,關于鴻蒙贊美刷爆朋友圈和微信群,連官媒都點贊轉發。雖然華為的發布會讓不懂技術的吃瓜群眾熱血沸騰,但這場發布會其實是缺乏“干貨”的,不僅沒把鴻蒙是什么講清楚,反而讓不少略微了解一些IT常識的小伙伴們看不懂。
比如這場發布會上“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等詞匯讓人看的一頭霧水,把“微內核”與運行流暢、高性能等屬性捆綁也違背常理,PPT上的“liunx內核”、“鴻蒙內核”、“Lite OS”,一個操作系統三個內核也讓人疑惑。之后,鴻蒙系統驚現ADB模式,被網友質疑鴻蒙“借鑒”安卓。
微內核與性能更強、更加流暢天然劃等號偽命題
微內核,就是內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調度,把其他系統模塊都做成內核外的一個進程。每個進程只做好一件事情,最后組合起來實現系統的功能,就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性非常強,而且每一個進程只影響與之相關的一小部分。
宏內核,就是把系統所需的很多部分都集成進內核。Linux就是宏內核,進程、線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驅動、網絡協議等等部分都在內核里,耦合性強效率也高。
從原理上說,微內核要比宏內核靈活,更方便修改。但是宏內核也并非像少數媒體所說的幾乎無法修改,只不過宏內核的修改要把內核拆開,移出相應的部分,對這個部分進行替換和增刪。最后再移入內核中檢查其兼容性和有無錯誤并重新編譯好內核。
而積木式的微內核就要容易地多,無非是移出一塊,再用新的一塊進行替換即可。不過這種方便很大程度上對廠商的生態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在安裝了較多軟件或者流氓軟件之后,系統會變得卡頓,即使卸載這些軟件也無法完全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這就是由于Windows的微內核允許軟件廠商將啟動項等內容寫入系統進程造成的。隨著這些“外來積木”的加入,微內核難以避免的會變得越來越大,速度嚴重受影響。
在華為拿微內核做宣傳亮點之后,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在提到華為鴻蒙采用的是微內核的技術路線時,都會強調微內核更先進、代表著未來、性能也更強、擴展性非常優良。然而,從實踐上看,這完全是偽命題。
從實踐上看,就運行效率來說,與Linux相比,Windows幾乎沒有性能優勢。以最強調性能的超算領域為例,早在2012年時國際TOP500組織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Linux在超算Top500名中占據了其中462臺的操作系統寶位,占比94.2%。而在2017年超算Top 500競賽中,500 臺里有 498 臺運行Linux,剩下的兩臺則是 Unix,Linux 比去年進步一臺。2018年宏內核的Linux則完全壟斷了超算Top500的操作系統。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發時間早于Linux近十年,且采用號稱先進微內核的Windows則在超算領域節節敗退。在每年性能最強的500臺超算的市場份額,由巔峰時期的幾十臺掉到近年的沒有。
從中可以看出,微內核的優勢是更加靈活,而宏內核的優勢是效率更高,性能更好。因此,發布會上,華為大肆宣揚微內核,并宣稱鴻蒙如何快速、流暢是站不住腳的。關于微內核,在2011年LinuxFR對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進行了采訪,Linus的觀點是,微內核并不是理想的技術形式。
充滿營銷味道的所謂“開發者大會”
除了微內核,大嘴還推出了全場景、分布式等營銷噱頭。
一個操作系統能在各類硬件平臺上跑起來并不是難事,比如Linux,在嵌入式設備上能跑,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也能跑,在PC和服務器上也能跑,在超算上還能跑,可以說,Linux是非常成功的全場景操作系統。
開發一個全場景操作系統,關鍵在于性能、穩定性、軟件生態和海量應用。全場景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表訴,因為只要這個系統能夠在從嵌入式到超算等場景跑,就屬于符合全場景的范疇,但關鍵是跑的好不好,跑的穩不穩,生態是否豐富,應用是否能夠在商業市場上具備造血能力,如果只是在實驗室里跑一跑,那確實符合全場景范疇,但這種全場景范疇沒啥意義。
因為如果商業市場上性能不佳,或者不穩定,又或者缺乏開發者沒有生態,沒有一定量的應用的話,標榜全場景只不過是給自己創造一個營銷噱頭。
至于分布式操作系統,鐵流沒看懂,幾位做Linux發行版多年的工程師也無法給出精確的回復,一位朋友甚至調侃“大嘴重新定義了分布式操作系統”。誠然這只是調侃,到底對不對鐵流也無從判斷,但“分布式操作系統”營銷的味道非常重。
華為最大的問題是這個開發者大會不給開發者任何開發需要的工具和系統說明,得罪了生態創造者的開發者。畢竟,這本來應該是一個技術的會,雙向討論的會。而不是宣傳大會或概念發布會,又或是項目立項誓師大會,單方面宣布自己如何牛逼。
一位網友吐槽:
本來應該交代技術細節的開發者大會上,什么實質性的東西都不給開發者看,而對技術不甚了了的各種外行和各路媒體卻集體沸騰到高潮。回頭開發者對鴻蒙OS有所質疑,還要被外行舉著愛國大旗打壓嘲笑。
一個操作系統三個內核讓人疑惑
在發布會上,華為的PPT上展示,鴻蒙系統有三個內核,分別是“liunx內核”、“鴻蒙內核”、“Lite OS”,這讓人很疑惑,因為一個操作系統一般就一個內核,操作系統具備多個內核的情況比較奇葩。liunx內核大家都知道是啥,Lite OS則是華為物聯網上用的,而傳說中的鴻蒙內核則神龍見首不見尾。
鐵流猜測,鴻蒙其實是并不是一個操作系統,而是多個操作系統,鴻蒙類似于商標,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和國際壓力,華為急需要發聲,因而把自己物聯網上用的“Lite OS”與Linux,以及傳說中的鴻蒙內核擰到一起,搞一個鴻蒙OS發出去。
另外,華為其實非常善于發明內核的概念,比如華為高斯數據庫,近期沖擊黨政央企市場很兇。這個數據庫其實是基于PostgreSQL9.2開發的,類似于紅芯瀏覽器基于Chrome開發。起名“軒轅內核”的做法,非常具有誤導性,很容易讓人誤以為GaussDB 數據庫是國內從零開始自己做的。這種做法好比紅芯公司把紅芯瀏覽器的Chrome內核起了個名字叫“神農內核”。
從圖片中看,這個“軒轅內核”應該指的是某司做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東西插入其中,而并非GaussDB 數據庫某司從零開始自主研發。但這種報道方式行業內人也許能看懂,但很容易引發吃瓜群眾和媒體的誤導。
從媒體“外界也認為 GaussDB 內核具有超越現有開源數據庫如 MySQL 與PostgreSQL 的極致性能”的報道來看,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誤導。
鴻蒙系統驚現ADB模式
在鴻蒙發布后不久,網上爆出鴻蒙系統驚現ADB模式。
根據某百科介紹:
ADB工具即Android Debug Bridge(安卓調試橋) tools。它就是一個命令行窗口,用于通過電腦端與模擬器或者真實設備交互。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進入不了系統,就用ADB工具。
不少媒體質疑,鴻蒙系統高度“借鑒”了安卓,還有網友把鴻蒙系統視為又一個阿里yunOS,甚至有網友調侃:“安卓基于鴻蒙”。
對于鴻蒙和安卓的關系,這個鐵流無從得知,但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鴻蒙系統必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從實踐上看,技術研發只能迭代演進,一口氣吃成胖子不現實。雖然今天大家對Windows、安卓、IOS等操作系統都習以為常了,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操作系統,都是幾十年技術積累、迭代演進和后來者站在先行者肩膀上的產物。
就以目前PC上跑的Windows操作系統來說,其實也是經過幾十年技術演進后的產物。微軟在1985年推出Windows1.0后,經過Windows2.0、Windows3.0、Windows3.1、Windows NT、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等操作系統演進迭代,才于2001年推出一代經典Windows XP。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等產品。
(操作系統發展演進)
大家手機上用的安卓系統和IOS,其實并非谷歌和蘋果的原始創新,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物——安卓系統是基于Linux的二次開發,而的IOS是基于FreeBSD/Unix的二次開發,如果追根溯源,Linux和IOS都源自Unix。可以說,Linux、FreeBSD也是以UNIX為基礎,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和更新,才發展到現今的水平。而安卓和IOS也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更新,才發展到現在的水平。
因此,憑空冒出一個鴻蒙系統或鴻蒙內核,而且還比安卓快60%,這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實踐已經說明了,循序漸進和厚積薄發才是正途,試圖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妄圖一口吃成胖子的科技大躍進顯然是不現實的。
因此,對于鴻蒙系統驚現ADB模式,即便真如網友所言,大家也要以平常心來看待。
鴻蒙的營銷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在華為發布鴻蒙之后,輿論上一片點贊,特別是不少機關干部對鴻蒙高度評價。然而,就現在實際意義來說,鴻蒙很可能是marketing talk,目前,也僅被用于智能電視。
其實,在鴻蒙之前,中國并非沒有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阿里搞過yunOS,yunOS和鴻蒙一樣都走的是兼容安卓生態的路子。
航天系買下了Meego,基于Meego開發了元心操作系統,并在體制內有少量應用。根據公開信息:
元心操作系統具有自有代碼比重高的特點(81.6%),而且符合知識產權的相關規定,不受制于人。已經獲得信息安全測評EAL4等級(相當于國際上“黑莓”系統的等級)和軍用信息安全測評的軍C+等級(目前國內最高級別的等級)。
相對于阿里yunOS和元心。但唯獨鴻蒙獲得了極高的贊譽,李楠還在自媒體平臺上對阿里yunOS負面評價如潮與鴻蒙被輿論點贊鳴不平。
從現在的信息來看,鴻蒙在自主程度上未必會比元心強,這一點從鴻蒙兼容安卓生態,并驚現ADB模式就可以看出來。
鐵流認為,在發布會上,鴻蒙的信息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目前鴻蒙本身就不過硬,因而只能玩霧里看花的套路,一旦明明白白講清楚技術脈絡,說明技術的來龍去脈,光環和噱頭就沒了。同時,用華為的品牌光環和千篇一律的媒體報道去給公眾營造一副“華為很厲害”的樣子,一旦出現質疑的聲音就被冠以不愛國的標簽。
誠然,這只是鐵流根據有限信息得出的判斷,鴻蒙含金量到底幾何,只能交給時間去檢驗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