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報道稱,ARM宣布對芯片設計方案和技術授權采用新的授權費模式,ARM最新的收費計劃是,如果芯片廠商使用ARM的一種設計方案投產芯片,需要每年支付7.5萬美元的費用,如果每年支付20萬美元,則可以獲得不限數量的芯片設計方案。在芯片開始生產時才需要支付授權費和專利費。
如果真的產生這種情況,根源還是搶市場。
現在,一般認為物聯網是下一個風口,因而很多公司都在搞物聯網芯片和物聯網操作系統。而就物聯網市場來說,ARM現在遇到了Risc-V,雖然Risc-V現在只是剛剛嶄露頭角,但其開源模式相對于ARM來說具有一定優勢。不少行業人士認為,Risc-V有可能在物聯網市場割據一方,甚至是稱王稱霸。
對于Risc-V,ARM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此前,ARM就穿馬甲發文章抨擊Risc-V,之后更是連馬甲都脫了親自上陣。而本次調整授權模式,可能是為了吸引更多客戶加入ARM陣營。
對于“ARM稅”,不少網友都評價都是“收費不高”、“又沒收多少錢”。但這是對于華為、聯發科這樣的大公司而言的,對于一些小公司,“ARM稅”確實是這些公司的負擔。
以IP基本靠買的瑞芯微來說,根據其IPO材料,瑞芯微的銷售費用逐年增長且均超億元,銷售費率為8.19%、8.75%、9.31%,均為同業均值3.55%、4.01%、3.98%的兩倍多。瑞芯微解釋稱,其購買了較多需要支付提成費的CPU、GPU 類的IP核,并將IP核提成費計入銷售費用。
另外,瑞芯微2018年利潤2500萬,營業額12億。作為對比,君正2019年上半年營收1.5億,利潤就約3000萬了。這充分說明自己設計CPU核最終的回報會遠高于給買IP做集成,跟在洋人屁股后面吃土最終絕大部分的利潤都歸了洋人。
一直以來,輿論一直鼓吹ARM是實現中國CPU自主可控的有效途徑,但從實踐上看,瑞芯微、新岸線等一批ARM廠商在技術上效法聯想,在商業市場上也不咋樣,根本無法和聯想在PC行業的市場地位相比。新岸線早在2011年就提出搞ARM PC,結果......
特別是此前Arm在2016年、2018年、2019年三次制裁了中興和華為,更說明ARM授權是存在極大風險的。這足以說明,ARM的支持者洗白ARM授權的風險,卻攻擊X86授權有風險是在玩雙重標準。
然而,一位朋友告知:
反正,制裁,對菊花arm來說,就=機遇。
如果沒制裁,菊花arm幾乎沒什么人鳥,現在不一樣了,最起碼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在測試。
鐵流聽了非常疑惑,皇帝新衣被揭穿了,怎么還成了機遇?
之后經網友提示,確實,如今對華為來說制裁=機遇。
在當下輿論環境下,“某司=愛國”,面對網絡流言,聯想當年投票的事情被挖出來添油加醋后,對聯想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即便是中國聯通面對流言也必須立刻澄清真相。
在這種局面下,“皇帝新衣”和真相已經無所謂了,一些企業過去撒謊也無人追究,最關鍵的是必須“愛國”。
而一旦這種氛圍進一步發酵,則有可能把整個中國的CPU產業綁在ARM的戰車上。
畢竟,一直以來,把ARM包裝為自主可控的做法就沒有停歇過,此前ARM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中資51%控股時候,ARM自主可控的輿論更是甚囂塵上。一些商業公司也以買到ARM指令集授權標榜自己自主可控。
可惜ARM不給面子,遵守川普禁令直接制裁戳穿了皇帝新衣。如果鐵流的擔憂真的變成現實,那么,通信產業“高通稅”的稅率是降了,然后IT產業又來一個ARM稅......
另外,別拿“買斷”這類的詞語玩文字游戲,好像冠以“買斷”,就不需要向ARM支付專利費了一樣。蘋果曾經是ARM的股東之一,即便獲得ARM指令集授權之后,支付給ARM的授權費也隨著蘋果終端設備的銷售水漲船高。
要知道,蘋果的CPU核是自己設計的,GPU長期源自Imagination,最近基于Imagination的技術自己開發。因而水漲船高授權費只能是“ARM(CPU)稅”。從蘋果的例子看,購買了指令集授權,依然要源源不斷支付“ARM稅”,而且“ARM稅”會隨著整機產品的銷售額增加而增加。
如果中國的IT產業被個別商業公司短期利益綁架被鎖死在ARM的戰車上,源源不斷向ARM“納稅”,那是中國IT產業的悲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