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篇文章指出:
中國鐵塔與華為共同宣布雙方完成了5G能源方案聯合創新測試。當模擬加載5G業務時,負載峰值超過限功率點,鋰電參與負載供電,達到智能削峰的效果;負載閑時,鋰電立刻轉均沖,補充電量。華為5G電源可根據站點的用電情況以及外市電容量,實現電池、空調的智能控制,進而達成“不改市電”。
其實,華為“不改市電、不動配電”的方案其實就是額外加一個“充電寶”。這種做法在節能降耗上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因為“充電寶”在運行過程中,要反復涉及電能——化學能——電能的轉化,而每一次能量轉化,都會浪費掉很多能量。
因此,這種做法不僅無助于降低電費,反而會因為把系統搞得更復雜,增加電費!
華為“充電寶”解決方案只是早期5G組網的權益之計,并不能真正降低整個系統的功耗。
真正的高科技,解決方案必須簡單,物美價廉,這種堆料增加系統復雜度的辦法,無助于從根本商解決問題。
另外,5G的功耗問題很嚴重。
中移動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豫蓉在“5G商用與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5G基站的建設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
由于功耗太大,深圳南山已經上報電網改造,一個電站投資高達3000萬元人民幣,可以支持附近60個5G基站工作。
根據鐵塔的PPT,華為5G基站但系統功耗3500W,中興的則是3225W,大唐的功耗則高達4940W。作為對比4G基站的功耗為1300W。據業內人士告知,這個PPT還是非常理想狀態下的功耗值,將來大規模商用的實際功耗很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值。比如華為的AAU產品參數為(28V,28A),但圖標里標定的功耗則低于這個數值。
另外,像散熱系統、供電系統等輔助系統也是電老虎,而且這方的功耗,5G也比4G大很多,但表格里沒有列進去。
一位運營商工程師披露:
5G電費上不去,原4G 6個RRU共耗電30A,平均一個5A/個,現在只增加了一臺5G AAU,直接飆到50A,一臺AAU就耗電20A。假如三臺AAU全上,直接給電力公司打工了。
可以說,5G功耗問題著實不小,而功耗大又帶來了供電方面的問題。
不過,就對產業的影響來說,這套方案有利于鋰電池行業:
根據規劃,中國電信、聯通的5G基站將為目前4G基站數的2倍以上,而中國移動將為目前的4倍以上。據各運營商2018年年報數據推測,中國共有至少1438萬個基站需要被新建或改造。
此外,由于5G基站能耗大幅上升,那么就意味著有1438萬套后備能源系統需要改進。按照5G C-band單站功耗2700W、應急時常4h 來計算,市場至少存在155GWh電池的容納空間。”
估計國內鋰離子電池廠商會從5G這個風口分得一杯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