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系統作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因而有學者在陸地邊疆、海洋邊疆、太空邊疆之后,新增了一項金融邊疆概念,將其視為與前三者同等重要的一環。
我國金融信息化過去長期依賴進口設備和系統,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被IBM HP的大型機捆綁的比較深,軟硬件系統比較封閉,金融行業信息化設備的軟硬件系統被外商壟斷。這等于是我們的金融邊疆全是由花錢雇來的外國雇傭兵在站崗放哨。這不僅需要花費巨額的外匯,更涉及到我國金融業的安全可控。
誠然,這幾年來,國內六大行也在推進金融國產化,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由于過去被IBM等公司的大機器高度捆綁,要徹底擺脫束縛尚需時日。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工作,必須加強金融行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IT基礎設施國產化。
金融系統替換IBM HP的機器并非不可能
由于金融行業國外廠商做的比較早而且成熟,而銀行業本身是非常保守的行業,在舊有技術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對于新技術會本能的去排斥,因而主動改變的意愿很弱、對政策的響應力度很差。對于六大行之外的其他城商業銀行,國家目前沒有強制政策,也就意味著他們還會繼續采購國外芯片和整機。
當出現金融行業國產化替代呼聲的時候,一些單位總是拿穩定性做擋箭牌,不太愿意去接受國內廠商,即便在棱鏡事件后,國內開始搞去IOE,金融行業的動作也很慢。接受x86都是前幾年去IOE呼聲起來之后才慢慢開始的。
從實踐上看,銀行替換IBM的機器并非做不到。早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就實施863計劃重大專項“高端容錯計算機研制與應用推廣”項目。國內公司在專項的支持下,開發出自己的小型機,自2013年開始,郵政儲蓄銀行、建設銀行新疆分行、國開行等銀行就部署了國產小型機,實現對IBM部分小型機的替代。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國產小型機可以實現超過99.999%的高可靠性,性價比也明顯優于IBM的小型機。
另外,互聯網公司采用X86服務器集群替換IBM的大機器也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目前,各家互聯網公司網絡支付平臺上沉淀了數額巨大的資金——在央行下發《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后,僅2018年11月,支付機構就上繳了約2490億元,據估算,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總規模起碼是萬億元級別的。
由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大量小額交易往往采用互聯網公司支付平臺,這使互聯網公司的支付平臺在交易頻繁程度上遠超銀行轉賬。可以說,面對海量的資金和異常頻繁的交易頻率,互聯網公司已經用實踐驗證了,用X86服務器去替代IBM、HP的機器完全是可行的。
要給國內企業提供試錯的機會
目前,金融IT基礎設施國產化已經是金融系統的共識,也做了不少的試點和替代工作,主要是用分布式架構去替代傳統的大型機和小型機。六大行每年采購的大型機和小型機的數量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甚至有的銀行已經趨于停滯。
只不過,由于國內企業在技術儲備上與國外龍頭企業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金融業務對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國產化替代的比例還是偏少,進度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預期有差距,應用領域也集中于邊緣化業務。由于銀行的的IT基礎軟硬件和應用軟件非常復雜,且對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極高,一些應用軟件光安裝就需要一天。從跟這個角度看,金融單位被IBM、HP的機器綁架,也是有難言的苦衷。可以說,金融IT基礎設施國產化可能是實現國產化最難攻克的堡壘之一。
其實,國外IBM等企業之所以在穩定性、可靠性有優勢,主要是因為做的早,經過大量應用之后,才把穩定性、可靠性提升上來。因此,國產化軟件和硬件,也會有一個類似的發展過程。
可以說,金融IT國產化最大的困難不是缺乏研發經費或技術起點低,而是企業沒有試錯的機會。試錯是國產化軟件和硬件攀登的階梯,如果沒有這個階梯,我門只能在1樓仰望星空,而如果有了這個階梯,就能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2樓、3樓。
縱觀歷史,所有工業后發國家,都是依靠政策保護,把本國產業發展起來,完成從低端到高端的跨越。英國工業革命之初立法保護本土紡織業,美國實現了長達百年的高關稅,拿破侖搞大陸封鎖政策把歐洲法軍占領區變成法國的原材料來源地和商品傾銷地,德國搞過關稅同盟保護本土產業,日本明治維新也采用了關稅保護政策。完全靠企業參與全球“公平競爭”,僅以市場作為調控手段并不可行,這種做法只會讓后發國家淪為列強的經濟殖民地。
“在看不見的手”無法起到調控效果的時候,那就必須依賴“看得見的手”來調控。實際上,美國硅谷崛起,與美國政府的扶持關系密切。中國完全可以效法美國的做法,來扶持本土高端制造業。
目前,國內通行的支持政策是當國內研發制造的產品與國外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相當時,可以優先采用國內產品。但這種支持方式幾乎就是“不用國產”。如果沒有不斷地試用,產品就沒有改進的機會,那么實現金融IT國產化就會遙遙無期。
金融部門的決策者膽子應該更大一點,監管部門對國產化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應有更大的包容性??梢圆捎寐摍C備用的方式給國產關鍵設備和軟件更多的試用機會。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應組織全國的優勢科技力量,以企業為主體,攻克高性能、高可靠性金融核心設備的關鍵技術。
應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規劃基礎硬件的國產化替代
就政府層面來說,應當立足長遠,從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立場去制定政策,特別是政府決策必須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落到實處,多一些長遠規劃,少一些短期政績工程。
在搞金融IT基礎設施國產化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一個路線問題。
目前,銀行在硬件選擇上出現了分歧,有的選擇X86,有的寄希望于開源。
因而在頂層規劃上,應該統一口徑,就選擇一種指令集,而不能由銀行自己各搞各的,因為這種做法很容易導致重復建設,也不利于銀行基礎軟硬件的標準化。
如何把本土人才充分利用起來,也是一個問題。國內科研隊伍的精兵強將集中在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然而工程性的技術創新是在成本、時間、兼容性、標準、人力等強約束條件下的創新,沒有走出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難以理解這些約束條件。
換言之,就是科研院所和大學的人才非常“學院派”,而要解決最終的產品化問題,只有企業科技人員才能解決與市場密切相關的技術突破。因此,如何把科研院所和大學的人才充分利用起來,探索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也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就銀行來說,由于金融行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命脈行業,有責任和義務去保障信息安全。不能淺薄的只管自己銀行業務、客戶資金的物理安全,而更多要考慮到國家金融信息的安全。不要總拿穩定性當擋箭牌。因為自主芯片必須要規?;瘧貌拍苣ズ系脑絹碓胶?,IBM HP也是這么過來的。必須給自主芯片一定的業務機會,從非核心業務開始,逐漸磨合優化。甚至可以主動拿出費用和精力,與國產廠商一起優化應用軟件?,F在都是廠商出錢給客戶,請技術人員來共同優化應用。
總的來說,實現金融IT的國產化有一個從外圍到核心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要臥薪嘗膽才能掌握其核心技術。金融行業應該整體加快國產化推進力度,有計劃、有步驟的在金融系統推行國產化軟硬件,并用10至20年的時間徹底完成金融系統的國產化替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