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比較水,這點我同意。
2、中國科技進步迅速,這點我同意。
3、中國科技強大,這點我有保留意見。
說點個人的看法,理工科研究的進步程度,如果不是很貪婪,故意貪污、揮霍科研經費的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費。
許多時候,不是理論領先于實踐,而是實踐領先于理論。
實踐就是燒錢、試錯。
忘記把放射源、鑰匙和底片放一起了,發現了X射線透視功能。
用放射源打金箔,發現了原子結構。
用圍裙擦掉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發明了火棉。
忘記清理培養皿了,發現了青霉素。
測量光速,發現了光速守恒。
把甘油到進試劑了,舍不得倒掉試劑,接著做吧,發現了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法……
天才就是在黑暗中大致看清道路的方向,少交學費。庸才就是在黑暗中把幾乎所有的路徑都試過來,發現正確路徑。
如果你是人民幣玩家,你遲早能通過試錯的方式,發現正確的路徑。
為什么18、19世紀以后全球科技進步迅速?
因為17、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生產技術提升,剩余產品增多,有足夠的剩余產品供科學家糟踐了。
愛因斯坦琢磨出狹義相對論,前提是有人做出了光速守恒實驗,拋棄以太存在假說的結論。
一個子兒沒有,那就只能研究哲學不需要什么經費這類相對抽象的領域了。
為什么人類五千年歷史,17、18世紀以前的大多數知名學者,都是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數學家?
省錢。
為什么民國大師大多是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
當年國家太窮啊。
國家四分五裂,關稅、鹽稅被境外控制,中央政府(北洋、南京)負債累累;管理層成為帝國主義代理人,瘋狂貪污,投資美國的房產,并不關心民族工業;民族資本則被境外資本擠壓至破產。
為什么建國以后,迅速掌握了兩彈一星的技術?
再窮也要有根打狗棍,勒緊褲腰帶,全國傾盡國力投入。
擁有兩彈一星,尼克松訪華,與美國改善關系聯手對付蘇聯以后,中國獲得了大化肥技術,剩余產品急速增加,本來就應該進入科研爆發期。
最近這幾年,國家舍得花錢,人民幣玩家,一樣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所以科技進步迅速。
但是,需要注意的有三點:
一是有前人大致摸索的方向,第二梯隊的進步速度自然要比第一梯隊快得多。第一梯隊點錯科技樹是常有的事情,第二梯隊很少點錯科技樹。自己一旦完全進入第一梯隊,面對一無所知的黑暗領域,燒錢進步的效率會立即下來。那時,國家還能不能像現在這樣供科研燒錢,就需要走著看了。
二是一旦經濟發生巨震,是否還能保持目前這樣較高的科研投入,這也是值得關注的。
三是即使經濟繼續維持現狀,也應該看到大量的資源被浪費在房地產上,大量的人才投身金融投機。原因無他,這些行業利潤更高。這些行業不但積累經濟風險,而且與科研爭奪資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