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主CPU技術的進步和國家開始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過去一直對中國嚴防死守的西方科技公司,一轉過去高度技術封鎖的套路,轉而到中國來開始合資公司,或者扶持代理人。
自"十二五"開始,在西方科技公司拋出橄欖枝之后,在國家資源配置上,出現了厚此薄彼的情況——對于技術引進待遇非常優厚,對于自主研發非常刻薄。其實,兩條腿走路并非不可以,但應該一碗水端平吧,不要要求對自主技術的扶持超越技術引進項目,但給自主CPU的錢,和技術引進項目持平總可以吧?然而現實卻是自主研發企業卻要實現自己造血,自收自支。技術引進企業可以拿公款拿到手抽經。以核高基01專項來說,幾十億的給引進X86和ARM的公司,卻對自主CPU極度吝嗇。
同時,外商一看拿一些三流、二流的技術,或是在國際市場根本不具備競爭力的技術,居然都能從中國政府手里拿到這么多錢,內心感慨"人傻、錢多、速來",于是紛紛來華合資或技術合作。
而從結果上看,這些技術合作或合資項目不少都是大坑。
當年IBM和蘇州宏芯的技術合作,當時,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籌集了約20億,引進IBM的Power8,誠然,IBM有一定技術保留,但就2014年來說,即便是被閹割的Power8,也是中國能夠接觸到的頂級CPU技術。然而,這個看似前途遠大的合作項目,在公司成立僅2年就爆出欠薪事件。
晉華和聯電的合作也是典型的反面教材。由于晉華走的是技術引進道路,本身并不具備研發能力,因而在技術上高度依賴聯電。根據公開消息,晉華提供三億美元資金采購研發設備,并依進度陸續支付聯電四億美元,開發出的技術成果雙方共有,整體技術完成后,再轉移到晉華進行量產。在美國的制裁下,聯電爽約,晉華就悲劇了。
前不久,ARM來華成立合資公司,力圖炒作上市去資本市場割韭菜,這就純屬資本運作了。業內人士表示:
本次ARM中國分離上市是厚樸方風雷主導,拉上中投和絲路基金出錢,然后做個套利賺股民錢,聯合孫正義一起從中國外儲掏錢部分還沙特王公,可以看出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吃公家的現代玩法吧......每個時代都有同樣套路。
本質上說,ARM成立合資公司是一場國內外資本互相勾結的大棋,是借著國人對芯片的關心來個大轉彎加速從中國掏錢的玩法,和中國發展自主可控的通用處理器事業毫無關系。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大廠的粉絲居然將合資公司成立理解為中國掌握了ARM的核心技術,從此之后ARM芯片天然自主可控......不知這些粉絲是過于天真?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胡亂找論據。
最近,又一家與高通合資的ARM服務器CPU公司快不行了。該公司由某地方政府與高通合資成立,投入了數十億的真金白銀。然而,其第一款產品其實就是高通ARM服務器CPU的馬甲,唯一的差別是加密模塊重寫,因為高通在合同里要求,加密模塊必須重寫,否則Game OVER。即便如此,也是花了2年才搞定。
第二款產品一直做不出來,根本沒做到流片那一步,兩年來多次推遲流片日期,最近更是一步到位推到2019年底。
據自稱是該公司員工的網友爆料(該消息只是一面之詞,有待驗證):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芯片研發項目交由一個毫無經驗的海龜管理,該海歸能力和經驗都不足以勝任,在個人操守方面,甚至發生騷擾女驗證工程師丑聞,驗證團隊骨干成員集體離職抗議,從此驗證團隊元氣大傷,失去戰斗力。
而復雜的大芯片設計做不完,更驗證不了,大家都失去信心。設計團隊寫完代碼無事可做,后端團隊更是冷板凳兩年,這些團隊慢慢也出現大規模離職,從此死循環。
該網友還爆料:
目前,合資公司原董事長監管不力,已經免職。新董事長已經暫停了所有支出和合同談判。目前EDA工具全部過期。年終獎聽說也不肯發了,工程師們在醞釀維權。
不少業內人士將該合資項目視為第二個貴州微硬盤。
總的來說,CPU合資/合作坑大且多,頂層設計應扶持自主研發,莫要重復崇洋媚外,"寧予友邦,不與家奴"的邪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