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資本市場上的風起云涌,方正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馬軍介紹并分析了產業資本發展模式的四大派系:清華系、安邦系、復星系和硅谷天堂系。
他認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以清華系為代表的大產業資本產融結合模式。
清華系模式反映了新時代下產業資本需要在某個經濟方面做一個大的掌控,從而獲得包括政治話語權在內的主動權。一般他們看上的產業和公司,經過整合后至少希望市值應該上千億或者萬億吧。這個和以前的市場玩法有著很大的不一樣。
清華系——大產業資本的產融結合模式
清華系旗下有三大資本運作的平臺:激進的紫光系、穩健的同方系和新起的啟迪系。
首先是股權投資交易頻頻的紫光集團。
在集成電路行業上,紫光大動作不斷:芯片設計方面,紫光先后收購了展訊通信、銳迪科,800億定增同方國芯;封裝測試方面,收購了力程、矽品和南茂科技三家臺灣企業。馬軍認為,紫光通過國際并購+自主創新的發展方式,以完成對產業鏈的整合。
在云生態上,通過對西部數據、新華三的收購,紫光不僅對“云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補充,還將新華三的行業解決方案和H3Cloud的云平臺與紫光原油的資源進行整合和補全。馬軍表示,此舉不僅對紫光大有裨益,對整個清華系,都是產業鏈的外延、補充與增強。
同方系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兩大類為核心,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十多個產業本部,包含計算機、數字城市、物聯網、微電子、軍工、LED等,形成同一鏈條內多個公司互為縱向上下游關系,同時以類PE模式不斷孵化企業成長并推向資本市場。
而啟迪系稍顯遜色,但今年也開始風生水起。最引人注目的是攜手清華控股斥資70億收購上市公司桑德環境。
馬軍總結了清華系產業資本融合模式在產業選擇上的特點:
他認為,這種模式也限制了產業的選擇。由于須考慮高估值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需求,最終其產業并購的選擇會集中在近期較熱門、估值較高的行業。而對企業來說,高估值行業意味著高溢價的收購,風險相對較大。
在馬軍看來,以清華系為代表的產業資本融合模式迎合了國家產業發展意志,全產業控制意圖和產業兩端延伸特征明顯,并通過上市公司平臺進行產業整合,最后達到產業與資本的良好發展的循環結合。
安邦系——金融資本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安邦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銀行、零售及新能源等行業。
馬軍觀察到,安邦的投資策略是以大藍籌為主,PB<1,ROE>10%。其主要經營的是金融解決方案、互聯網金融、健康及養老,本身并不涉及房地產、新能源等行業。所以安邦在房地產等行業的投資其實是一種長期的財務投資行為。
馬軍總結到,這類模式的的特點就是所選行業基本上屬于成熟性行業,企業的資產和發展相對穩健,公司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的資產配置,作為其主業發展的資金保全和穩定收益的來源。
前期復星系——實業資本模式
由于主要研究產業模式,馬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團發展前期復星的發展。
復星前期的投資主要涉及6個板塊:醫藥、金融、零售、礦業、房地產和鋼鐵。比如,2001年復星投資成為豫園商城第一大股東,借用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2004年復星與招金集團合資成立招金礦業,以3.3億元投資占據41%的股份等等。
馬軍認為,這是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比如早期復星系、明天系、華立系、涌金系等。核心是,通過對產業進行投資,將產業做大做強之后退出,盈利投資其他產業。
由于復星是民營企業,現金流方面有較大壓力。復星早期的投資中,比如豫園商城、友誼股份等都非常重視企業現金流。
與清華系不同,也正因為現金流的壓力,退出機制變得非常重要。并且,復星系對產業本身發展考慮也不同。郭廣昌更多的是進行反周期收購后,就等產業周期重新恢復,然后逐步退出。
馬軍總結,復星系為代表的實業資本模式,特征是通過對自有產業或者收購進行投資,將產業做大做強之后,之后通過包括二級市場等手段退出,盈利進行其他產業的投資,投資的路徑從傳統到新興具備較強的時間特質。
硅谷天堂系——“PE+上市公司”的純資本模式
硅谷天堂是以并購整合專業服務見長的資產管理集團。其主要的投資包括:大康牧業、博盈投資、高新興和立思辰。
馬軍觀察到,硅谷天堂的投資邏輯是:先選擇心儀的上市公司,然后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和上市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為其提供戰略梳理、管理咨詢及顧問服務,一起經營上市公司。這不同于普通的PE財務投資。
從投資渠道上看,硅谷天堂通常通過直接舉牌、大宗交易、參與定增等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大有一種“野蠻人”味道。
馬軍認為,相比安邦模式,該模式對短期現金流要求非常高,雖然收益率高,但同樣風險也很大。
馬軍總結到,這類以九鼎、硅谷天堂、和君資本等為代表的模式,其基本特點是基本上為財務投資,主要方向為成長行業里面的中小企業為主,短期現金流需求大,退出時間相對較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