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低迷的油價和疲弱不堪的國內外市場,石油央企也不得不借助資產出售來贏得喘息之機。
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國石油11月25日晚間公告稱,擬以150億至155億元人民幣的等額美元向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國新國際)控制的曼松控股有限公司(曼松控股)出售完成內部重組后中亞管道公司50%股權。集團內部人士指出,這有助于改善公司業績,以更好回報股東。
而在專家看來,此舉對下一步油氣改革尤其涉及中游的管網分離改革來說,也不啻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管道出售或成改革風向標
根據公告,中國石油董事會已批準子公司中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中油勘探)對中亞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中亞管道公司)進行內部重組,并通過中油勘探全資子公司天津泰普天然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泰普),出售完成內部重組后天津泰普持有的中亞管道公司的50%股權給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的曼松控股。本次交易的資產為中亞管道公司50%的股權(不包括中亞管道公司D線資產以及中亞管道公司部分現金等資產);交易價格約為150億至155億元人民幣的等額美元。
對此,中石油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稱,今年以來油價一路下跌,石油公司的經營壓力普遍很大,而國資委對央企有利潤考核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出售管道公司股權可以合理優化資產,改善業績水平,給股東可持續的回報。
此前,中國石油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6.01億元,同比下降68.1%。其中,三季度凈利潤僅為51.94億元,同比下降81.4%。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國新國際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是國資委成立的、專門用來優化中央企業布局結構,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臺。在經過一次增資后,國新國際成為國家外管局下屬一家專門從事外匯儲備投資子公司的平臺之一,在海外投資中動作頻頻,被坊間譽為“中投二號”。
而在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教授看來,此舉是中石油又一次重大的油氣管道資產分拆重組行動,對油氣體制改革仍具有風向標意義。
“表面上,中石油可以借此獲得現金流;但從長遠來看,考慮到管網分離是早晚的事,將中亞管道公司部分資產轉讓可以視為在改革即將到來前進行的一次適應和調整。”劉毅軍表示,選擇轉讓管道資產的原因是其估值相對容易,且波動不像油價那么大,收益也較穩定。
不僅如此,他認為,由于中亞管道公司涉及海外業務,也面臨著一定的地緣政治風險,此舉也有利于風險分散和共擔。
天然氣高端平臺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昨晚公告還顯示,中國石油于11月24日召開的今年第7次董事會一致同意通過了《關于昆侖燃氣與昆侖能源整合的議案》,一致同意公司與昆侖能源有限公司(昆侖能源)簽訂整合意向書,雙方確認可采取昆侖能源收購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昆侖燃氣)股權、資產或其他方式實現本次整合。
據悉,中國石油目前持有昆侖能源58.33%股份,持有昆侖燃氣100%股權。
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同意公司與昆侖能源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研究并制定本次整合的具體操作方案,協調昆侖能源與昆侖燃氣的業務,以及有助于推動整合完成的其他事宜。各方將就本次整合進行商議,努力促成本次整合,但整合仍存在不確定性。
對此,上述中石油集團人士表示,昆侖能源之前一直是上中下游都有的一體化企業,主營業務較為分散,但從中石油戰略發展的角度出發,公司計劃把昆侖能源打造為天然氣業務的高端平臺,所以會進行此次整合。
此前,中石油總裁汪東進曾在業績會上向記者表示,昆侖能源與昆侖燃氣兩個公司有各自的市場定位,前者的定位為發展天然氣的終端銷售業務,現階段以液化天然氣為主;而后者則以省支線管道及城市燃氣銷售為主。他當時確認公司有計劃將昆侖燃氣注入昆侖能源,以打造中石油的天然氣業務版圖。
不僅如此,中國石油還公告宣布擬以35.09億元的資產評估價值為參考,減去評估基準日至交割日的權益變化為對價,向控股股東中石油集團所屬的石油管理局轉讓新疆呼圖壁等6座天然氣儲氣庫剩余天然氣儲量資產。
據悉,此次將剩余天然氣儲量一次性轉讓給各儲氣庫投資主體,可以理清公司與中石油集團的資產關系,理順結算關系,提前收回現金流。(上海證券報陳其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