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2月1日刊文說,有專家向該報表示,WTO終裁我國原材料出口違規,此項裁決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值得商榷。西方國家對中國和本國的資源性產品出口政策采取了雙重標準,許多發達國家對具有戰略意義的本國資源“封而不采”。專家認為,中國可在適當時候將美歐出口管制體系訴諸世貿組織。
文章摘編如下:
有專家向本報表示,WTO終裁我國原材料出口違規,此項裁決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值得商榷。西方國家對中國和本國的資源性產品出口政策采取了雙重標準,許多發達國家對具有戰略意義的本國資源“封而不采”。專家認為,中國可在適當時候將美歐出口管制體系訴諸世貿組織。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歐盟官方及媒體要求中國按照其要求,大面積改變乃至全盤調整貿易政策,實在是誤導世人。他表示,WTO此項裁決不合理。該組織及其規則既然認同環境保護,就應準許成員方尋求實現此目的的最有效手段。而實施出口管制,是減少中國許多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生產的最有效手段。他說,“此類商品的很大一部分需求在于國外,中國不能犧牲自己的環境和子孫后代去為別國造福。”
遏“兩高一資” 出口管制最有效
梅新育又指出,在出口環節實施管制的成本最低,效率也最高。直接對原材料生產征稅可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但對生產和內銷環節征稅需要相對復雜的監控體系,課稅成本太高。世貿組織的此項裁決,無異于強迫成員方放棄出口稅手段,轉而選擇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手段。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亦表示,環境資源代價須在原料價格中得到反映,中國需要通過稅收、價格和配額等手段加以綜合管理。中國政府正積極采取節能減排行動,以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要實現相關目標,須落實政策措施,包括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貿易政策。
關于中方應如何應對裁決,梅新育指出,中國不能拒絕執行,但可尋找變通規避之道。他說,美歐是全世界出口管制體系最嚴密、最龐大的國家,中國完全可以在適當時候將美歐出口管制體系訴諸世貿組織。他表示,“美歐不要以為同一規則可以只約束別國,而不約束自己。” 另外,他認為,這項裁決在某些原料市場上僅具有象征性意義。
美歐欲逼中國放開稀土出口 專家:保護資源系經濟主權 |
環球網綜合2月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專家小組1月30日宣布,維持此前對中國限制9種工業原材料出口的做法違規的裁定。西方媒體在為此結果歡呼的同時,還將其視作為挑戰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投石問路”。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說,保護自己的資源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主權,這些資源美國儲量也很大,它現在的政策就是“把你的挖光用光,它自己的就值錢了”。
美國《紐約時報》稱,貿易專家認為,北京遭受的這一法律挫折可能成為一個判例,使西方挑戰中國限制包括稀土在內的其他自然資源出口有例可循。而事實上,美歐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乘勝追擊”了。路透社報道稱,盡管當天的裁決不包括稀土,但美國一些議員敦促美國利用這一決定打新官司,迫使北京取消稀土出口限制。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更是借此直接敦促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他說:“中國必須迅速取消出口限制,我希望中國所有的出口制度,包括稀土,都符合世貿規則。”
周世儉認為,保護自己的資源是一個國家應有的經濟主權。而且這些資源不只是中國有,美國儲量也很大,排世界第三,但它現在的策略就是“把你的挖光用光,它自己的就值錢了”。中國有必要調整保護政策,要真正保護這些資源就要從源頭做起,即從開采上做起,開采規范后西方也就沒辦法了。
【附文】我國限9種原料出口被裁違規 稀土或成下一目標
中國在原材料出口方面的種種努力,沒有改變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的一紙裁決報告。
1月30日,WTO上訴機構就美國、歐盟、墨西哥訴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貿組織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維持此前專家組報告意見。昨日(1月31日),商務部官員稱中方表示遺憾。
據悉,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報告與專家組報告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通過后,成為生效裁決。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這9種原材料的出口價格會下跌,但其國內價格反而會上漲,因為出口增加將導致國內供應相對減少。
雖然上述裁決未涉及中國稀土出口政策,但專家分析認為,中國近年來對稀土出口連續實施相似限制,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中方對終裁報告表遺憾
2009年,美國、歐盟、墨西哥相繼就中國限制部分工業原材料出口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要求與中國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展開磋商。
三方指責中國的理由是,中國對用于鋼鐵、鋁和化工產品生產的鋁土、焦炭、鎂、鋅等9種原材料進行出口限制,從而推高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并使得中國相關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了“不公平優勢”。
2011年7月,世貿組織專家組發布報告,認定中方取消了出口限價有關措施,但裁定中方涉案的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中方承諾和世貿規則,且未滿足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等例外條款的條件。
今年1月30日,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就此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除了部分修訂外,支持了之前WTO專家小組的主要裁定。
昨日,我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對于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維持專家組關于GATT第20條不能適用于出口關稅抗辯等部分裁決,中方感到遺憾。中方將認真評估世貿組織裁決,并根據世貿規則對資源類產品實施科學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9種原材料出口價或降
中投顧問宏觀研究員白朋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一直強調設置出口配額和出口關稅的目的是保護資源和環境,實際上,保護自然資源是WTO允許的,但前提是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
來自美歐的貿易官員均不掩飾對這次裁決結果的喜悅。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表示,現在中國必須盡快取消這些出口限制。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稱這次裁決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保證了美國的核心制造業能獲得所需的原材料”。
“這9種原材料的出口價格會下跌”,白朋鳴認為,WTO裁定中方違規,相關的出口關稅將會下調或取消,原材料的出口價格會隨之下跌。
白朋鳴同時表示,這些原材料在國內的價格反而會上漲,因為出口增加將導致國內供應相對減少。
上海有色網則認為,即便不得不降低甚至取消關稅,也不排除采取費用管理等措施對相關產品出口進行非關稅限制的可能。
為訴中國稀土出口鋪路?
雖然上述裁決未涉及中國17種稀土元素的出口政策,但中國近年來對稀土出口連續實施相似限制,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在對上述裁決表態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另外,我希望中國對整個出口制度(包括稀土)進行政策調整,以符合WTO的規定。”
據悉,鑒于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和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中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對稀土采礦和加工業務進行整合和清理,對出口進行配額管理。此前,已有多個國家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導致全球供應緊張,高技術產品元件價格暴漲。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資深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施配額出口和關稅主要是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如果放開出口,中國將在環境問題上面臨更多挑戰。
“我們過去賣得便宜,是因為沒有考慮環保等因素。”他說,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和本國的資源性產品出口政策采取雙重標準。“美國的稀土儲量占全球的13%,但現在的產量為零。”
稀土出口形勢低迷仍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放開,短期內也難有明顯改觀。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前11個月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占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